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功能調整與轉型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科技期刊;功能調整;轉型發展
融媒體時代,紙質媒體大多面臨轉型發展的問題。面對新型媒體的沖擊,如何維持并拓展期刊的生存空間,如何審視并準確把握期刊的發展方向,都是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必須正視的問題。我國高校科技期刊以自然科學學報為主,有近千種,占我國學術期刊的40%,占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的20%,其學術地位在我國科技界可謂舉足輕重。[1]地方高校數量多,學報在數量上占優勢,期刊轉型發展中的功能定位至關重要。
我國科技期刊可以分成學術性和科普性兩大類,期刊的功能體現在宣傳科技政策、傳播科技知識、促進科技轉化、儲備科技信息和發現與培養科技人才等諸多方面。學術性、高校性、綜合性是高校科技期刊的基本屬性,這些基本屬性決定了高校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學術性是高校科技期刊與生俱來的本質屬性。學報是由高校主辦的學術理論刊物,是高校科研成果的文字載體,刊登學術研究論文、提高學術質量是學報的基本任務,因此,高校科技期刊存在的價值在于其學術性。創新性、科學性、理論性和效益性是高校科技期刊的基本要求,體現科技期刊“求新、求真、求深、求用”的價值取向,它們緊密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高校科技期刊的學術屬性。[2]高校性是高校科技期刊與眾不同的特殊屬性。高校性不僅體現為其是高校主辦的,人員配備、組織與管理都屬于高校,也體現在其所有工作都圍繞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這一軸心展開。因此,囿于高校性的屬性,高校科技期刊一般以反映本校教學科研成果為主,作者群體主要是本校教師,盡管高校科技期刊的外投稿比例不斷上升,但是依然主要服務于本校教學科研。綜合性是指高校科技期刊內容一般涵蓋多個學科,是高校性的延伸。我國的高校具有不同層次與類型,多學科協調、綜合性發展是基本特點。大多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即便是行業特色高校也少有單學科發展現象。高校科技期刊的類別是由學校的類別決定的,高校科技期刊的綜合性是學校綜合性的外在表現,高校科技期刊至少應該反映主辦學校主要學科、重點學科、優勢學科的科研動態及主要研究成果。[3]此外,地方高校科技期刊還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是指科技期刊呈現的地方色彩和本校專業特點。地域性取決高校的辦學定位與服務面向,也是科技期刊發揮比較優勢、凝練辦刊特色、彰顯學術個性的重要依托。綜上所述,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具有普通學術類科技期刊不具備的特定功能。有學者將學報的功能進行分層:第一層次是反映本校的科研成果,第二層次按照領域分成政治、教育、經濟、科研、交流5個分支,兩個層次之間是主從關系,只有第二層次的功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才有助于第一層次功能的充分發揮;如果丟掉了第二層次的功能,第一層次功能的實現也只能是膚淺的、停滯的和缺乏生命力的。[4]學報功能的分層運用于高校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能體現出其基本屬性。因此,就功能定位而言,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是承載與輸送學校相關學科的教師科研成果,并以此為依托,發揮科技期刊對地方經濟與學校的學科建設、專業發展、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促進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層次功能中,反映的科研成果要與承辦高校自身的學科專業相關;發表科研成果的主體多是高校教師,但不限于本校教師;第一層次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影響第二層次功能的發揮,只有反映本校學科專業相關的科研成果,期刊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功能才能顯現。
2媒體融合對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功能的影響
媒體融合是信息科學和數字技術發展的產物,是媒體傳播與新聞出版行業的發展趨勢。融媒體是指全媒體功能、傳播手段乃至組織結構等核心要素的結合、匯聚和融合,是信息傳輸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運作模式,主要特征包括媒體信息的交互性、實時性、協同性和集成性。[5]媒體融合使傳統學術期刊在受眾群體閱讀方式、編輯職能分工以及期刊發行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革,呈現出辦刊的開放性、價值取向多元化、傳播方式多樣化、人才素養復合化等特點。[6]媒體融合旨在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融媒體環境中,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變化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發行內容發生變化。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科技成果展示載體多樣化。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傳播的科技信息或者科技成果,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沒有任何優勢,如何選擇或發表具有特色、能彰顯優勢的高校科研成果,成為地方高校科技期刊面對的首要問題。二是受眾群體發生變化。學術性科技期刊面向學術界,傳統受眾層次要求相對較高。融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方式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讀者群體同時存在減少與增加兩個趨勢:新媒體導致的閱讀方式變化使部分科研愛好者流失,但因媒體融合形成的區域性的新讀者群體卻在不斷增加。三是發行模式發生的變化。融媒體時代,高校科技期刊媒體融合出版路徑主要有微信公眾平臺、HTML超文本閱刊、單篇文章的二維碼延伸閱讀、網絡刊號等,[7]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在推進與新媒體技術融合升級過程中,轉變出版與運營模式,從而提升期刊的影響力。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在發行內容、受眾群體以及發行模式等方面的變化,需要地方高校將辦刊理念由傳統的知識傳播向知識服務進行轉變,做到服務本校學科專業與引領地方科技創新并重,在推進與受眾群體多維互動中,實現科技成果展示與科技服務的統一。為此,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相應進行功能調整,優化第一層次功能,拓展第二層次功能。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第一層次功能是反映高校科研成果,是對學術期刊“內容為王”的堅守。融媒體時代高校科技期刊第一層次功能優化的目標在于,依據地方高校的發展定位,即時、有效、精準反映與本校學科專業相關的,能夠支撐行業科技創新和區域產業發展的科技成果。圍繞期刊功能優化,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堅持“走出去”戰略,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與行業科技創新,結合本校學科特點與專業優勢,在欄目設置、選題策劃、稿件編輯等方面精心策劃,注重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作用。例如,圍繞地方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性技術問題,期刊可以組織本校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借助期刊公眾號、微博等多渠道,開展區域性學術研討,征集相關領域內的選題活動,在推出一系列相關的科研成果后,再利用微信公眾號、HTML超文本閱刊等平臺,與讀者互動交流,實現科技知識與科技服務的有效推送。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第二層次功能從屬于第一層次功能,第二層次功能是期刊內容的功能擴展。融媒體時代,高校科技期刊第二層次功能拓展,以最大限度發揮期刊內容的效用為目標,運用媒體融合技術,使期刊的5個分支功能顯性化。傳統科技期刊是單向傳播或科研成果的,期刊的第二層次功能蘊涵在科研成果之中,功能與作用是隱性的、間接的。媒體融合技術的發展使科技期刊在一次性科研成果后,還可以實現對成果反饋的多層次、持續性跟蹤,這為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第二功能的拓展創造了條件。例如,圍繞拓展本校的人才培養功能,地方科技期刊可以針對期刊發表的科技成果,運用融媒體技術,讓老師與學生開展討論,學生可以鞏固專業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科研、學科競賽和企業實踐,提高實踐能力。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與其他新媒體融合共生并實現轉型是總體趨勢。把握媒體融合對高校科技期刊的影響,進而對期刊功能進行相應調整,成為推進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但是,期刊轉型相對復雜,涉及期刊管理的體制機制問題,高校科技期刊由于辦刊主體和服務面向的特殊性,期刊的轉型發展不同于一般的科技期刊。
3融媒體時代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轉型問題
科技期刊的轉型是與其他新媒體在融合共生過程中在發行內容、發行方式、運營模式方面的轉變以及相應的管理體制機制的調整。科技期刊的轉型不僅僅是功能上的調整和出版發行方式的變化,還意味著科技期刊對學術成果的傳播壟斷權逐步瓦解。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轉型還僅處在數字技術的應用階段,但是這種只是將紙質換成了智能計算機和顯示屏的學術期刊數字化,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媒體學術期刊。[8]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轉型還僅處于開端,地方高校科技期刊需要順勢而為,在期刊功能的調整中,推進期刊的轉型。科技期刊轉型發展其實是融媒體時代由于期刊功能調整衍生出來的問題。在現行高校管理體制以及期刊管理模式中,地方高校科技期刊不存在生存的問題,也不用考慮市場化,同時,期刊刊號稀缺性也使學術成果傳播壟斷地位沒有根本發生變化。因此,融媒體時代,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轉型需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倡導專業化與保持綜合性何去何從的問題。我國高校科技期刊的專業化發展是21世紀初借鑒國外科技期刊專業化發展模式而提出的概念,目的在于解決高校“一校一刊”以及“綜合性”期刊過多的問題。所謂的專業化發展模式是將原來分散的高校期刊進行整合,由專業機構統一運作,同時將原來綜合性期刊進行調整,使之向單學科或者特定領域轉型。在專業化轉型的環境下,抉擇期刊的轉型方向至關重要。二是數字化出版與紙質化發行如何融合的問題。如前所述,目前高校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僅僅是技術應用,只是紙質內容的“數字化”、紙質期刊的復制品。如何解決數字化出版與紙質化發行的相互融合,是推進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轉型必須解決的問題。三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孰重孰輕的問題。高校科技期刊反映高校教師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成果,以往高校科技期刊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孰重孰輕,并不在意。但是高校的基礎研究是純科學研究活動,不在于成果的實用性,而在于精神價值,受知識和真理探究的學術精神所驅動。[9]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上的輕重取舍,反映出融媒體時代,高校期刊如何處理好服務社會與服務本校學科專業的關系問題。
4融媒體時代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轉型路徑
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轉型問題涉及融媒體背景下期刊的辦刊取向、行業模式以及內容定位等不同層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取決于對媒體融合過程中對期刊功能的準確把握。在轉型路徑的選擇上注重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堅持綜合性,凝練期刊發展特色。在融媒體時代,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應當按照高校科技期刊的兩個層次的功能定位,注重專業性,兼顧綜合性。尤其是注重凝練期刊發展特色,以避免科技期刊在專業發展中可能存在對高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支撐功能弱化。二是依托數字化技術,創新期刊發行模式。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出版是面向不同的讀者群體,對紙質期刊內容進行拓展與升華。因此,期刊要注重依托數字化技術,創新期刊發行模式,在利用原有的紙本傳播途徑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推薦個性化的數字內容和閱讀形式,構建網站宣傳平臺,實現數字期刊出版和傳播的媒體化。[10]三是注重發表應用兼顧基礎的研究成果。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發表的科技成果要面向不同受眾,尤其是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面向區域產業發展與行業技術創新,反映應用研究成果非常必要。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要注重發表應用兼顧基礎的研究成果,處理好服務地方發展與支撐本校學科專業建設的關系問題。
5結語
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近年來呈現大而不強的態勢,其影響力與社會服務能力都在不斷下降,而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為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轉型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地方高校科技期刊只有把握機遇,明確價值定位,及時準確地調整服務功能和服務方向,切實解決好期刊在轉型過程中在辦刊取向、行業模式以及內容定位等不同層面的不同問題。在堅持綜合性中推進期刊的特色化發展,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面向不同受眾群體的發行模式,在反映科研成果方面注重應用研究兼顧基礎研究。只有這樣,地方高校科技期刊才能在轉型中求得生存與發展,更好地實現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明.高校科技期刊應走專業化與市場化之路[C].中國核學會,2012:108-113.
[2]王明漢.試論高校科技期刊的學術屬性[C]//韓順友.高校科技期刊與學術期刊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26.
[3]馬宇紅.中國大學學報發展簡史[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8.
[4]孫景峰.學報編輯工程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0.
[5]溫杯疆,何光威,史惠,等.融媒體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4.
[6]鄒小榮,苗變.傳承與創新:媒體融合下的學術期刊[J].科技與出版,2017(5):125-128.
[7]倪燕燕,壽彩麗.媒體融合與科技期刊出版和運營方式的轉變:以浙江大學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48-1252.
[8]孫俊青,周小華.大數據時代的中國高校學術期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162.
[9]沈映春.高校的社會責任[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136.
[10]鐘秋波.數字化轉型:高校學術期刊的改革方向[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3):168-172.
作者:楊軍 單位:鹽城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