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TOPSIS模型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TOPSIS法的數學模型
TOPSIS法是一種有效的多指標、多目標決策分析法,它的基本思想是[8]:基于歸一化后的原始數據矩陣,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分別計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間的距離,獲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以此作為評價優劣的依據。構建TOPSIS模型的步驟如下[9]:
1.1建立決策矩陣設多指標決策問題的方案集、指標集分別為:M=(M1,M2,L,Mm),C=(C1,C2,L,Cm),項目Mj對指標Ci的值記為xij(i=1,2,L,n;j=1,2,L,m),則可形成多目標決策矩陣。
1.2無量綱化決策矩陣為了消除各指標量綱不同對方案決策帶來的影響,需要對形成的決策矩陣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構建標準化決策矩陣V=(x*ij)m'n,可以采用式(2)、(3)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1.3構建加權決策矩陣為了盡可能地反映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排除由于各項指標單位不同所帶來的影響,需要對評價指標作加權處理。將形成的無量綱化矩陣與各指標的權重相乘,可得到加權決策矩陣。
1.4計算評價指標的熵權一般來說,綜合評價中某項指標的指標值變異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該指標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該指標的權重也應越大;反之,該指標的權重也應越小。因此,可以根據各項指標值的變異程度,利用熵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
2評價實例
2.1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的構建對農業科技成果進行績效評估,構建和完善指標體系是關鍵所在。績效評估的指標必須從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出發,建立比較科學、客觀、公正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努力做到統籌兼顧,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科技成果績效的現狀[10]。因此,農業科技成果的評價必須遵循系統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筆者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以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國科發基字〔2003〕308號)[11]為指導,結合我國農業科技的特征與一般規律,在經過反復調查與分析后選取比較典型的多項指標,設計出了一套能從多個角度反映農業科技成果總體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體系由科研效益、科研水平和科研投入等3個1級評價指標、10個2級評價指標組成。
2.2實例分析以某市2010年度已結題并申報參評農業科研項目為評價對象,該市實際參評的農業類項目共有8項,根據2級指標,由7名專家成員對每項參選科研項目進行評分,采用100分制,得到評價原始數據(表2)。每個科研項目在某一指標下的得分為各位專家評分的平均值。利用基于熵權topsis評價方法對農業科研項目成果進行評價。
3結論
(1)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影響因素眾多。筆者通過分析現有農業科技成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熵權的TOPSIS綜合評價方法,采用信息熵計算評價權重,避免了傳統評價中人為主觀因素影響的弊端,使評價較準確合理,結論客觀公正,為農業科研項目開展綜合績效評價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2)農業科技成果評價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因此,加強農業科技評價支持系統的建設,特別是信息支持系統、專家支持系統和專家評價系統的建設是今后農業科研管理工作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使科技成果真正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