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機社會化管理工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如何搞好農機化的引導工作
我們光搞好農機指導工作還不行,我們還必須搞好農機和農機發展項目的引導工作,近幾年來盡管我區農機保有量發展很快,但速度不平衡,機械的種類還很單一,有的地方空白多,像東半區徐古、潘塘、辛沖、舊街、三店的老和平鄉,小型機械多,大型少,有的街基本是沒有大中型,不是這些地方不能使用,不是他們不想用機械,而是我們引導少了,我們的現場會、示范區往往只限于發達地區、先進地區,就別人的架子(近年來我們在辛沖陳呂村搞油菜機械播種,有一位老農民說:“以前只聽說漲渡湖機械播種,今天總算看到了,播得真好。”)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引導工作還有欠缺,可以這么說:現在我國農業機械的技術性能都完全過關了(當然國外更先進、但價格太高),我們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在示范方面擴大范圍,多布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從工作中已經體會到,從機械收割開始,農民不接受,我們免費推廣、試割,做工作,農民看了好,省工、省時、節約費用、少浪費,現在不推自廣,機插通過這幾年的示范推廣農民基本接受,同人工移栽相比省工省時,少用肥、少打藥,還能增產、增收、防倒伏,有利于機械收割,油菜機械免耕直播通過這幾年的演示和推廣也完全達到農藝的需要,油菜機械收割也過了關,這些工作在我區只是少量的實施,要想在全區大面積推廣,就需要我們農機人,特別是農機管理人員花大力氣采取各種方式方法,由少到多,由點帶面加以引導,特別各種農機作業項目我們要有選擇性地根據各自特點加以引導,這是中國人的習慣,新鮮事物難以接受,守舊的思想太濃,農機化工作迫在眉睫,再過5~10年農村基本沒有勞動力,土地要種必須用農機來代替,所以我們必須做好有效的引導工作。
做好農機化管理的輔導(輔助)工作
多年以來我們在農機的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工作中基本上是以點帶面,首先在人們不認識的時候我們首先辦幾個點,以政府或部門投入一定的資金加以試驗,像水稻機械插秧,首先秧盤免費供應,插秧機械疊加補貼,技術免費培訓,油菜播種、機收也同樣出臺了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原來的機收也是一樣)這樣才使我們的農業主導產業的機械耕作技術逐步推廣開來。例如農業的其它項目像水產養殖等等,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扶持政策,因此我們不能局限于幾種農機作業項目,我們應解放思想,擴大眼界,把視野放寬到農業的各個環節,使農機作業在農業的全過程中發揮作用,使農業機械在農業的方方面面都有用武之地。
農機的輔導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輔導,農機使用、維修、操作的技術培訓,盡管近幾年來政府花了不少資金,實施了陽光培訓,但實質上未能到位,走過場,尤其是選擇對象欠佳,現場會是官辦官看,散會后就散,想學的沒有資格參加,參加的人不做事,這樣的培訓不如不辦。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組建農機服務體系,農機合作社建設、無牛耕村建設,這幾年搞了,效果不佳,我們應像七八十年代辦集體機械站、村級農機機務隊那樣辦,應辦成功能齊全、服務到位、能戰斗的服務組織,要有生命力,不能今年辦明年垮,勞民傷財。
總之,農機化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要想搞好不容易,只有不斷加強管理者自身的鍛煉,解放思想,適應時代潮流,做好農機的指導、引導、輔導工作,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基本能做好農機化管理工作,使農業機械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本文作者:于金安 單位:武漢市新洲區農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