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機培訓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闡述了加強農機培訓的重要性,分析了農機培訓工作面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搞好農機培訓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的建議。
關鍵詞:農機培訓;重要性;不利因素;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機械也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趨勢,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制約和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因素也有所增加,農機駕駛人員的科技知識、駕駛水平、農機法律知識相對滯后,給農業生產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致使農業機械事故、傷人事故時有發生,這就需要農機部門搞好農機培訓工作。
1加強農機培訓的重要性
1.1利于保障農機安全、優質、高效生產
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大大地調動了農民購置農機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進入了農民家庭。然而,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缺乏農機方面的知識,尤其對比較先進的新型農業機械不能做到正確的操作、使用,更缺乏系統性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使得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而且出現故障后不能及時排查和維修。廣大駕駛操作人員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安全意識差,應急處置能力很差,給農機安全生產埋下隱患,導致農機事故也時有發生,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農機手的專業技術水平跟不上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腳步,陳舊的農機專業技術和知識已經阻礙了農機化的進一步發展,并制約了農業生產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進程。只有通過正規、系統的農機安全教育培訓,才能提高廣大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和技能,進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實現農業機械安全、優質、高效生產。加強農機培訓,能夠使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在使用操作農業機械開展農業生產時,做到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和要求使用操作農業機械,實現農業機械安全、優質、高效生產。如果農機駕駛操作人員不經過農機培訓,不能夠熟悉和掌握正確操作使用農業機械的方法,在開展農業生產時就容易發生操作失誤,導致農業機械事故發生,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
1.2利于節能減排
農業機械代替了過去的人畜力種田模式,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達到了糧食增產、增收目的。與此同時,我們看到許多農機從業人員缺乏農機技術知識,不了解農機化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在使用農業機械過程中操作錯誤,造成油料浪費,零部件受損,給水資源、土地、空氣帶來污染,危害廣大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生態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趨勢,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只有加強農機培訓,使農機從業人員在思想和行動上充分認識到學習并掌握農機知識的重要性,促使農機從業人員參加正規、系統的農機培訓,才能提高廣大農機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技能,減少農業機械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降低環境污染。
2農機培訓工作面臨的不利因素
2.1農機駕駛操作人員文化素質低
如今,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部分年齡在45歲以上,這部分農民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比較低,從事農機駕駛操作缺乏專業教育培訓,對農機科技新知識、新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低,不能按照技術操作規范操作農業機械,導致農業機械事故時有發生。過去陳舊的農機知識已不符合新時代大農業發展的要求。許多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停留在傳統的老思想、舊觀念上,不能與時俱進,跟不上新形勢下農機科技發展的步伐。
2.2農機培訓機構教學設施落后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響,特別是資金的限制,長期以來,農機培訓機構缺少必要的投入,致使基礎設施建設與更新步伐不快,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比較差,教學設施比較陳舊、落后,現有的教材、教具等無法適應新時期農機培訓的實際需求。
2.3培訓方式落后
很多地方的農機培訓工作存在培訓方式更新不及時的情況。最佳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員的主動性相結合所進行的模式。在傳統農機培訓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使得學員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學員的主動性喪失,從而造成了學員創造力缺乏,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提升。
2.4師資力量薄弱
農機培訓的師資力量在農機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很重要。現如今,一方面,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各種農業機械應運而生,然而許多地方的農機培訓教師專業知識比較單一,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知識老化問題突出,對新型農業機械了解得很少,不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結構,無法正確培訓學員,滿足不了農機培訓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農機技術人才大都不愿意到農村基層,不愿意從事農機培訓工作,導致農機培訓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直接影響培訓學員素質的提高。
2.5培訓內容滯后
當前,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是相當迅速的,農業機械不斷更新換代,但是農機培訓的內容卻不能與之相匹配,存在很大的滯后性。傳統的農機培訓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與時代的發展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
2.6培訓經費緊張
盡管目前我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在逐年增加,但針對農機培訓工作的項目資金并沒有相應得到增加,農機培訓工作由之前的收費培訓變為免費培訓后,培訓機構的經費更緊張。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對農機培訓工作不重視,沒有相關資金的支持,嚴重阻礙了農機培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搞好農機培訓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的建議
3.1創新培訓內容
農機培訓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對農民傳授有關農機方面的知識,使農民真正獲得所需的勞動技能。因此,農機培訓機構應積極創新農機培訓內容,進一步擴展培訓的范圍與領域。培訓內容要體現多元化,不能僅局限于農機的理論知識,而應注重實際應用。可以考慮設立農機維修培訓、農機駕駛培訓、農機保養培訓等專業化的培訓課程,合理設計培訓內容,編寫符合農民需求的教材,以保證參與培訓的農民真正能掌握一技之長,達到活學活用的程度。
3.2創新培訓方法
3.2.1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訓工作不能一概而論,應從實際出發,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實施現場培訓模式,即把課堂搬到農機作業現場、農機修理現場、農機事故現場等場地進行培訓。如農機培訓教師與農機監理員合作設計農機事故現場,教師將學員帶到農機事故現場,分析造成農機事故的具體原因,教師引導學員討論對該農機事故的處理意見。在培訓時,結合現場的實際操作,讓農民真正地體驗到新型農業機械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及時指出使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
3.2.2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培訓時,應積極考慮到農時因素,多在春耕秋收時期進行農機知識培訓,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進行指導。應以農民為主體設計時間與周期,結合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內容與時長,而不應該一概而論地開展極為全面的長期培訓工作。
3.2.3充分利用媒體進行培訓農機培訓機構要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刊物等資源對學員進行培訓。借助媒體進行農機培訓,授課方式靈活,不限制學習時間和地點,學習選擇性多,學員樂于接受。尤其是通過網絡教學,可以使沒能參加現場培訓的學員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使培訓工作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3.3創新教學設施
機培訓機構應嚴格按照大綱的要求,選用合適的教材、教具以及試驗所用的機型;積極爭取資金扶持,把相對有限的資金用于教學條件、教育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農機培訓要求,購置必需的電教設備、培訓教材等,滿足農機培訓需求。
參考文獻
[1]王躍斌.農機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6(4):73-74.
作者:魏粉霞 單位:山東省東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