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對北海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圍繞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機械化;現狀;對策;北海市
北海市位于廣西南部,北部灣東岸,年平均氣溫22.9℃,年平均降雨量1775.4毫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農業生產條件十分優越,
1北海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北海市始終秉承大農業的基本理念,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以此推動新農村的建設,堅持用現代化設備裝備農業,農機裝備實力不斷增強,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在深化北海市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同時,切實推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一是農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截止2018年6月,北海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48萬千瓦,農業機械固定資產原值達到18億元,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54臺。隨著農機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總量呈現出飛速增長的態勢,此外大型動力機械以及高科技含量復式農業機械的擴增,也使得農機裝備的結構得以優化。尤其是主要糧食作物的水稻收獲機械、機動脫粒機等機具增速較為明顯,糧食烘干機、高速乘坐式插秧機、甘蔗種植機、玉米收獲機、花生收獲機等先進機具均實現了零的突破,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和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依賴于農業機械的擴增及其結構的優化,也就是說后者的發展與進步對于前者的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北海市農作物綜合農機化水平已逾50%。2018年春耕,投入農業生產拖拉機21394臺套,完成機耕面積137254公頃,機播(插)面積13152公頃,其中水稻機插秧面積12193公頃。三是農機購置補貼效果明顯。農現代化農業發展需要農業機械化的支撐,而農業機械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則源于農機購置補貼的落實應用。僅2017年北海市共使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61.72萬元,補貼機具934臺(套),補貼受益戶累計達721戶。根據上述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隨著農機購置補貼的落實,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極大提高了土地的出產率、勞動生產率以及資源利用率。四是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截止今年上半年,北海市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近30家,資產達2000余萬元,入社成員約200余人,其農機具數量達500余套,作業面積達4萬余畝,服務近2萬農戶,累積收入約2000余萬元。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飛速發展,使其逐漸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支撐點。合作組織其服務內容不斷深化、服務范圍不斷拓展、服務功能亦日趨完善,逐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操作。上述服務的進步滿足了農民的生產的需求,推動了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的有序化、規范化的發展。
2北海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2.1農機總量持續增長,但結構不盡合理
一是農機裝備在結構比例上呈現出失調的態勢。近些年來,農機化發展的方式較為單一,即是依賴農民自購機為主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這也是造成農機機構失調的主要原因,繼而引發耕作機械發展較快,而種植機械、收獲機械和采后處理機械等發展相對緩慢,特別是經濟作物采收、加工機械,農產品深加工機械等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要。二是缺乏宏觀引導,農業機械存在重復購置和閑置等現象。我市部分大中型拖拉機、水稻插秧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等每年投入農田作業時間明顯不足,導致經營效益不高。
2.2農機化發展水平不平衡
首先是不同農作物機械化發展水平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具體表現在主要農作物的機械化水平發展迅速,機械化水平結構平衡,但經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發展遲緩,機械化水平失衡。而近些年來,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優化的大背景之下,北海市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提高,但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較低,結構不平衡的問題也就充分暴露出來,甚至不乏部分經濟作物其生產環節機械化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其次是不同農作物在生產環節上的機械化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例如2017年水稻生產中的耕、收環節機械化水平較高,分別達到99.79%、98.98%,但種植的機械化水平較低,只有24.88%;甘蔗生產中只有耕的環節機械化水平較高,達到99%,但種、收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較低,分別只有40.63%、1.66%。
2.3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相對滯后
至2018年6月,我市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接近30家,而目前多數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管理模式上趨于傳統,與當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并不相符,其服務內容、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也難以合乎標準。此外,雖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均能遵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在工商部門進行登記注冊,但仍不乏部分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登記工作上流于形式,且部分入社社員有其名無其實,僅是掛名而已,并未投身參與到舍內的管理服務與經營。再者,還有部分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存在著財務管理上的諸多弊端,例如未建立完備的財務會計制度,管理仍處于自由、自主的初級階段,其規范化培訓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多數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經營管理水平相當有限,并無銳意進取的創新意識,在自我管理與發展規劃上也存在著十分明顯的缺點。
3對北海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近幾年,北海市農業機械化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與發達地區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需要整合社會各個層面的力量,促進農業機械化更好更快發展。
3.1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農機化投入
為推動北海市農業機械化發展,必須認真貫徹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此提高農民購置機械,使用機械的積極性與熱情。各相關部門必須認識到其所肩負的責任,增強服務意識,加大對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切實將中央強農惠農的政策內容帶入千家萬戶。
3.2大力推進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體系建設
發揮輿論作用,做好宣傳工作,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廣大農民對發展農機服務組織重要性的認識。各級農機推廣部門要把培育農機作業服務組織作為工作重點,加強管理,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培育農機作業市場,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又好又快發展。作者簡介:吳君億,1983年生,男,壯族,本科,助理經濟師,事業單位技術人員。
參考文獻
[1]李慶民.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對策[J].南方農業,2016(29):67.
[2]計龍先,方自林.淺談芳華鎮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7(8):78-82.
[3]陶雅,趙丹丹.生產集聚、農業機械與農業現代化:來自全國29個省份的證據[J/OL].江蘇農業科學:1-5.
作者:吳君億 單位:廣西北海市農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