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問題及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事業不斷發展,農業經濟發展也逐步朝著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方向邁進,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變革了傳統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模式。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取得極大的進步,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進步基本滿足了農產品的供求平衡狀態,也促使農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拓寬了農業增長方式。然而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仍存在一定滯后性,這就對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經濟事業發展過程中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視程度,從而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農業經濟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1農民群體信息化意識薄弱
由于農業種植區大多為偏遠地區,農業種植區信息技術與教育水平有限,種植區的農業種植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民群體的信息化意識較為薄弱,直接導致他們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對先進的信息技術及農業技術設備了解程度較低[1]。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業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實踐者,因此農民對農業經濟信息化技術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地影響著農業經濟信息化技術的實施程度。農民的信息化意識薄弱問題,直接導致農產品的銷路不暢,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對農業的發展也有著惡劣的影響。
1.2缺乏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專業人才
就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現狀而言,現有的信息化專業人才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可是由于農業種植區大多位于偏遠地區,條件較為艱苦,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專業人才大量流失,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難以融入到農業生產與發展,間接造成了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滯后。
1.3政府投入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較為落后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不僅是對農業的發展與創新,也是對政府行政職能的檢驗。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步加大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投資比重,但基于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實際狀況來看,資金投入仍略顯不足。資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的不健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網絡無法覆蓋整個農業發展體系,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信息化水平。
2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2.1加強對農民的信息化教育
培養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關鍵。有關部門應該針對農民信息化意識薄弱問題,對其進行信息化教育與培訓,在培訓中大力宣傳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升農民群體的農業信息化意識,讓農民親身體驗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便利性,豐富農民的農業信息化知識。從提升廣大農民群體的信息化意識出發,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
2.2培養信息化人才,提高人才待遇
培養信息化人才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前提。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絕大多數產業的革新與發展都以人才為主導。針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缺少專業人才問題,應加強對信息專業化人才的重視,加強現代信息化專業性農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曰而且在人才培養的同時提高人才待遇,通過提高農業信息化專業人員的薪資與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農業信息化相關專業人才前來就業,減少專業性人才的流失,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3健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基礎設施
健全基礎設施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礎。沒有完備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就無法推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因此,在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深刻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農業信息化的投資比重,健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大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扶持力度。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適當利用市場競爭機制,讓國內外先進技術參與到農業信息化競爭之中,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速度。
2.4加大農業信息化技術的研發力度
信息技術的研發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措施。加大農業信息化技術的研發力度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緊扣科學技術發展的脈搏[3]。相關部門可以在推廣傳統高收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對其進行創新,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生物工程、種植等農業生產方面,開展多元化的信息化技術研發工作,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與農業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
3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視程度,針對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科學合理地提出解決辦法,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4]。
作者:王苗 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