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發展趨勢措施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農業經濟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科技、農業產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國的土地資源不集中,也制約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然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的經濟實現了飛速發展,農業經濟卻有所下滑,因此,農業經濟的大力發展迫在眉睫,這也是縮短我國農業經濟和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距離的根本保障。筆者在本文中,有針對性地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實際狀況,展望了我國農業經濟未來的發展大趨勢,研究總結了一些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
1.國民經濟中農業經濟的重要位置
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在維護社會安定的前提下,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實現公平效益方面,意義非凡。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快與慢,假設農業經濟落后,那么國民經濟的發展會嚴重受挫,最終也會影響到我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此外,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人口所占總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我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50.32%,農業的勞動力市場非常廣闊。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黨和國家都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同時,在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點,“三農”工作的目標就是促進農民以較快的速度持續增收,工作的動力就是農業經營機制的創新,工作的重點是從技術、政策、機械、機制、人才配置等方面為農業運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提升農業技術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提高農業資源的使用效率,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農業經濟的地位十分重要,現階段及未來的長時間內,我國都將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經濟仍是國民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進行農業科技、農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因為,這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創新可以幫助我國的農業經濟實現更快、更穩地發展。
2.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實情
2.1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實情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至今,農業經濟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的狀態,在某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現代化農業經濟初見成效,然而,農業經濟的現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對應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現在我國與農業經濟發展有關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勞動力是實現農業經濟飛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的農業人口數量很大,這些人的社保制度雖然有所改善但仍不夠健全,還在探索中,更有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養老問題都未解決,這讓一些勞動力無法安心地進行農業勞動,還有一些青壯年,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勞動,而選擇進城打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較為重視工業化的生產,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度有所降低,和工業相比,農業的現代化、規模化程度較低。農業經濟的結構不夠多樣化,制約著農業市場的開拓,另外,農業相關基礎設施的質量差、數量少,農村公路無法承重大型車輛,農田澆灌使用水質不高,電力供應不足,信息化程度較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
2.2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所遇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相差很大,這充分體現出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差距,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農業現代化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經濟落后的地區,傳統自然經濟制約著這些地區的農業經濟的發展。二是,在發展現代化農業方面,政府未能發揮好自己的指引作用。雖然最近幾年,政府相繼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的實施,并不順利,與此同時,農村基層黨組織不夠完善,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制約著農村的發展,也不利于黨的惠農政策的積極落實,最終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3.我國農業經濟未來的發展大趨勢
現代化農業體系的健全,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切實提升我國農業的經濟的商品化、市場化、集約化、科學化水平,才能確保農業經濟更快、更有效地實現現代化發展。在發達國家,其農業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現代化,都有著與本國國情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關的特點,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著我國只有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經濟,才是最正確的農業發展思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就是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3.1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農業經濟
最近十幾年,我國的人口猛增,土地資源的開發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漸漸地,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就來了,國家越來越重視土地資源的保護,合理、科學、高效地開發環境與土地資源,努力實現這些資源的持續利用,然后再進行多品種農業經濟作物的研究和開發,以此來保證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目標順利實現。同時,在開發新產品時,要以農業經濟為中心,例如開辦農作物文化節等等,通過這些方式,確保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讓農業資源得到更充分地開發和使用,最終實現社會、生態、經濟三方效益的平衡,同時,這也標志著我國的農業經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3.2發展多元立體化的農業經濟
多元立體化的農業經濟,指的是把生產空間根據不同的標準(深度、廣泛度等等)劃分出不同的層次,然后在每個層次空間內,實施不同的農業經濟項目,以達到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的目的。和傳統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相比,多元立體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同時,不同層次的農產品形成了良好的供需循環,并且,某些項目的科學搭配,大大提升了農產品在產、儲、售等各個環節的價值。
3.3發展科學、集約型農業經濟
所謂的集約型農業經濟,是指在有限的土地上,集中投入更多的生產力和生產資料,使用較為先進的技術,精耕細作,以提升農業資源的產出率。集約型農業經濟,有資金集約、科技集約、勞動集約三大類,我國目前以后兩者為主,關于資金集約,我國尚處于試點階段,科技集約,能夠大大提升勞動者的技能,豐富他們的生產知識,幫助實現生產理念生態化、產品市場化和農械科技化;勞動集約,可以幫緩解勞動力過剩的現狀,有利于社會安定。現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已經實現了高效高產,發展實現科學、集約型農業經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4.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措施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對此,筆者總結了幾點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
4.1高效落實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
經濟發展措施,實施農業運營、監管產業化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充分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把各項最前沿的科技,積極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研發新型農作物,改造農業,以提高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用最先進的農業運營、監管模式來指引農業的發展,大大提升農業的信息化、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的資源使用效率、土地產出效率等等,并最終讓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益和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農業現代化的經營、監管,要使用先進技術和監管模式,極大地促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從而達到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目的。農業經濟產業化,不但可以發揮農業市場的經濟優勢,還可以幫助實現農業經濟的深化。持續提升農業經濟的產出率、利用率,能幫助提升農業經濟的競爭實力和經濟效益,極大地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4.2落實科技興農總體戰略、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將使其成為影響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因素,“科技興農”會大大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幫助我們深入開展農業技術機制改革。因此,我們要深入推進農業技術機制的創新與改革,以確保農業科技能夠很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此外,我們還要積極組織農業技術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活動,把新科技第一時間應用到一些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業實際生產中,確保農業實現全面發展。
5.總結
綜上,重視、積極發展農業經濟,是提升國民經濟水平的基礎,也是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實力的關鍵。因而,需堅持發展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經濟,力爭實現農業經濟的生態發展,同時,用集約化、立體化的監管理念,讓我國農業早日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作者:劉萍 單位:262405昌樂縣五圖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