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財政支農資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前言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是一切產業發展的源頭和母體,也是當前保增長、保民生的基礎。支農資金的投入是解決“三 農”問題的物質基礎,是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化農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要實現科學跨越的戰略目標,必須牢固樹立農業是基本國情的觀念,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從更高層次上夯實農業基礎,打牢農業根基,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明確分工負責,落實管理責任
對財政支農資金的分配、撥付和項目管理嚴格實行“領導負責制”,明確各鄉鎮政府黨政“一把手”對本鄉鎮財政支農項目的可研論證、申報和資金安全運行、使用績效等負第一責任;項目主管部門負責人對財政支農項目的確立、資金安排、項目監管等負第一責任;財政部門負責人對專項資金撥付和財務管理負第一責任。嚴格實行財政支農項目和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財政局和項目主管部門明確職能分工,加強相互監督,審計局依法審計監督財政支農資金,對違規、違紀使用財政支農資金,給國家和群眾造成重大損失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同時,實行專賬管理,確保資金安全。以縣為單位,財政下撥到縣直各部門、各鄉鎮的財政支農資金,都必須建立專賬。嚴禁將財政支農資金和單位預算資金合并使用;嚴禁將財政支農資金直接劃撥到鄉、鎮政府或借調到縣直主管部門使用。對財政扶貧、義務教育、退耕還林補助資金、糧食“三項補貼”等各項財政支農資金,由縣財政部門在國庫設立“財政支農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封閉運行。
3撬動社會資金投入
以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為契機,不斷改進整合資金的引導和支持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調動民間、信貸、企業等社會資金投入“三農”的積極性。利用補助、獎勵、貸款貼息等辦法,鼓勵、引導、吸引民間資金投入“三農”,形成在政府投入的帶動下,主要依靠農民自己投工、投資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有效機制。大力推行財政擔保、財政貼息等支農方式,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及農民群眾借貸發展,吸引金融、信貸資金投入“三農”。
4整合財政支農資金
近幾年,由于政府對農業的投入渠道較多,造成“三農”資金在分配使用、實施范圍等方面條塊分割、重復投入,影響了資金的投放效益。只有以資金整合為突破口,以協調部門管理和減少資金周轉環節為重點,對各類資金進行統籌安排、捆綁使用,才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過去支農資金以分散建設為主,農口各部門條條管理,很難“握指成拳”形成合力。以項目整合帶動資金整合,將各類支農資金集中投入到對農村經濟發展有長期牽動作用的大項目,有利于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
5強化財政監督機制,確保支農資金安全運行
實行財政資金跟蹤問效制,專門負責對財政支農項目的預算、項目方案的審批、項目的實施以及項目竣工后的管理進行監管。把事前控制和事后監督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對每一項財政支農資金都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確保財政支農資金的安全和有效。同時,要嚴格撥款制度,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本著“不誤農時、不誤農事”的原則,嚴格執行財政內部撥款制度,根據單位用款計劃及時撥付支農資金,保證了支農資金的及時到位。
6建立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
應該不斷創新財政支農舉措,著力構建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建立涵蓋農林牧副漁在內的從基地生產、品種研發、農產品加工到市場銷售的全過程支持政策體系,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同時,推進財政支農資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管理與監督,確保資金安全有效運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應該制定出臺《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縣區級農業財政財務管理綜合考評辦法》等一系列資金管理辦法和財政財務管理制度來規范項目申報、評審、檢查驗收和資金撥付程序。開展支農資金專項檢查,對財政投資的重大支農項目重點跟進、重點指導、績效考評,建立健全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機制。
7實行集中支付,提高使用效益
財政支農項目資金的撥付采取國庫集中支付方式,除項目管理費、前期費等資金可撥付到項目管理部門外,其它用于工程、貨物、服務類等資金支出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由財政部門直接撥付到承包商、供應商和勞務提供者。涉及村級的支農資金由村民委員會根據項目計劃和施工進度寫出專題報告,報鄉、鎮長和財經所長審核簽字后,分期分批從村級支農賬戶上直接撥付到承包商、供應商和勞務提供者,嚴禁以取現金支票等方式由鄉鎮、村干部代領專款。繼續完善財政支農資金報賬制管理辦法,建立支農項目政府采購機制,所有工程項目資金必須履行招投標和政府采購手續,否則,縣鄉財政將停撥或不予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