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發展中信息化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行業信息化程度直接決定了行業的發展水平,因此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的增長發展作用也日益凸顯。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時期,信息化技術的科學應用勢必會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契機。它不但可以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同時激勵了農業科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因此,文章結合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探索農業信息化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經濟發展;應用策略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隨著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民對農業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如何充分發揮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新時期急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提升產業結構信息化的應用可以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具體表現在:第一,農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以信息化為導向。在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前,需要全面準確地了解農產品市場信息。而如何充分獲取這些信息,需要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以方便自行調整生產結構。第二,信息化的應用可以改善農業結構調整中的技術匱乏現狀。在農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技術匱乏一直是一道阻礙,如何改善這一現狀?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農業專家指導系統,這樣可以通過最快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將一些生產管理技術進行推廣和普及。第三,解決了農產品難賣的問題。增產不增收一直是困擾我國廣大農民的一個主要問題,歸根到底就是銷路少,而信息化的應用可以幫助農產品的銷售打開銷路,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網上銷售方式,可以突破銷售的地域限制。
(二)優化資源配置與傳統手段相比較,信息化的應用可以提升農業經濟的增長,這要是因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的將勞動、土地、資本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農業生產要素進行控制和配置,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信息不對稱、收集、分析困難等問題,降低農業生產盲目性的行為。這是由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農業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推送、接受,保障了生產、銷售、消費各環節的緊密聯系,大大提高了農業經濟發展的抗市場風險能力。
(三)擴大活動空間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拓寬了農業產業鏈,除了農業生產者和銷售者以外,還出現了農產品物流配送、農產品信息中介、農業科技教育者等。另一方面改善了傳統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消息閉塞的局面,他們可以充分的了解市場和客戶需求,開展農業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實體經濟。通過網上宣傳,產生廣告效應,吸引更多的需求者前來購買。還可以通過網上銷售渠道進行交易、結算,來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的市場和交易空間。
(四)完善服務體系有好的農產品,還需要好的服務質量來打開市場,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農業經濟發展服務體系的完善是十分有幫助的。具體表現在:第一,有助于提升農業的市場化水平。隨著全球經濟的交流和融合,我國農產品面臨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強,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如何提升自身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充分掌握市場信息十分必要。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農戶精準把握農業市場方向、審時度勢。第二,促進農業經濟增長。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技術引導、政策引導、土地流轉引導以及執法監管提供了有利的支撐,推進了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的發展。
(五)加快技術步伐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生產力,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科技生產力,可以加速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具體表現在:第一,農業信息化發展有效促進農民知識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術提供了有效的平臺,農民對農業信息的積累就是對相關農業知識的學習,有利于規范農民的市場行為。第二,農業信息化發展有利于知識和技術的推廣。知識和技術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如何對其進行創新和更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促進農技推廣人員參與,進而帶動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創新。
二、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策略
(一)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原則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要堅持以下四方面原則:第一,以信息化為驅動力,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指導思想,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有利于新理念的落實,有利于農業增長的轉變和質量的提高。第二,以信息化為源動力,增強持續創新動力。創新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農業經濟發展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將信息發展成果應用到農業經濟發展中是必然趨勢。第三,用信息化提升競爭力,不斷厚植發展優勢。面對突出起來的信息化時代,農業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如何將這種壓力轉變為動力,需要充分認識信息化和農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本質,以做到統籌規劃、同步推進。第四,以信息化為保障力,繼續夯實發展基礎。如何凸顯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保障作用,精準服務,補足短板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深化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化水平,以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二)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具體應用措施1.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經濟信息化發展的基本保障,具體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網絡寬帶,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構建完善的省到村五級信息網絡體系。建立以農業自然資源信息、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以及農業技術成果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數據庫,以充分挖掘農業信息資源的潛力。第二,加強標準和技術平臺建設。以“金農工程”為發展契機,將分散在各孤島的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形成農村經濟綜合信息網,以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的專業水平。第三,積極推廣農業信息化的應用。積極開展可視化農業項目,充分發揮農業大戶的引導和示范作用,以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系統”為代表的農業信息技術應用模式。2.加強農業信息資源建設與整合信息資源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需求,需要高質量、多方位的信息支持,這就需要改善現階段農業信息網信息資源匱乏的現狀。因此,加強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建設和整合十分必要,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業生產資源環境信息的資源建設和整合。主要對自然要素資源和環境屬性進行收集,如養分、水分、氣候等,以幫助農戶及時了解本地區的農業資源優勢,引導他們發展特色農業。第二,農業供需信息的建設和整合。包括生產供需信息,如種子、化肥、農藥等原料信息,可以幫助農民合理的選擇生產資料。農產品供需信息,可以幫助農民了解農產品的行情信息,及時作出產業調整。第三,農業生產信息的建設和整合。包括長勢、產量、面積等信息,幫助農民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3.完善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制度在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信息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它決定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因此,建立農業發展人才培訓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第一,加強農村領導干部信息化能力的培養。作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骨干,領導干部要率先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這就需要對現有農村骨干進行相關信息知識的培訓。另一方面要完善村官培養機制,以吸引更多優秀年輕力量扎根基層。第二,加強農業技術人員信息能力的培養。定期開展農業信息化的相關教學,以對現有農業技術人員進行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同時完善績效考核機制,以吸引更多高層次信息技術人員的加入。第三,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農村信息化發展的主體,農民既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實施者,又是農業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因此加強對農民相關知識和技術的教育培訓十分重要。利用農業信息化平臺,定期開展相關教育,以切實提高農民素質。4.推進農業信息化服務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因高度重視農業信息服務的建設和利用,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多層次農業信息市場服務體系。我國幅員遼闊,如何形成多層次信息服務體系。需要以國家信息市場為龍頭,區域性信息市場為主干,農村信息為根本。來構建分梯度的信息市場體系。需要信息動態服務,主動服務,將服務市場重點放在廣闊的農村,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二,大力開發農業信息服務產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質量,并正對不同市場,投放不同的信息服務產品。如對一些信息化程度發達的地區,我們可以采用遠程教育開展技術普及和推廣活動、科學研究協作活動。對于一些欠發達偏遠農村,我們則可以提供多媒體聲像、錄像帶存儲等信息服務,以切實提高農業知識和技術的普及效率,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5.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的推動作用農業龍頭企業、職業農民經濟人等中介作為農業信息的收集者和傳導者,他們的參與對農業信息技術的推廣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的推動十分必要。第一,發揮農業龍頭企業促進作用。農業龍頭企業往往信息技術成果應用的引領者,充分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利于農業經濟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第二,利用農業中介組織,滿足農業個性化的信息需求。農業中介組織通過多年的農業數據分析和收集,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對何時配種、種植、灌溉等相關知識具有全面系統地掌握,并通過制定具體的農業細則,為農業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服務。
三、結語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農業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它不但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在農業由傳統化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要進一步深化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以促進中國特色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國琴,項辛怡.以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2020(12):39-41.
[2]侯文婷,鄭潔.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J].新農業,2020(23):77.
作者:鄭國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魏橋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