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本及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近幾年來,許多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狀況卻不盡人意,不少農業上市公司都陷入了財務困境,甚至退市。本文以雛鷹農牧集團為研究對象,據此探究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本及其影響因素,希望能夠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本
一、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本的構成
(一)企業自身需承擔的成本處于財務困境的農業上市公司需承擔的財務困境成本主要分為兩部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然而企業風險的增大也會導致公司債權人持有公司債券價值的下降,因此不管是企業還是債權人都必須承擔這部分成本。1.直接成本是企業為脫離財務困境而進行公司重組或破產清算時聘請外部機構或專家所產生的相關費用,例如聘請評估師、法律顧問等等;除此之外,公司在發生財務困境后進行的公司資源整合、組織結構調整等活動也需要額外花費管理費用。2.間接成本則指的是財務困境給企業造成的潛在損失,包括企業的業務能力受損、信譽下降、人才流失、企業市場競爭力下降等等。間接成本的增加會對企業的經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損失財務困境不僅會導致企業自身負擔成本的增加,還會給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造成損失,使其承擔部分成本。以損失承擔主體為劃分依據,農業上市公司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主要分為內部主體(員工)和外部主體(政府部門)。1.農業上市公司的員工在公司處于財務困境時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公司裁員。上市公司為了擺脫財務困境,采取的最直接的兩種方法就是出售企業資產和進行企業裁員,由于農業上市公司的資產多為消耗性生物資產,且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較小,因此進行人員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員工失業正是財務困境成本的體現。2.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就給予了農業很大的扶持力度,長期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對當地的農林牧漁業都有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政府補貼。而作為農業企業中領頭羊的農業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則表明了政府部門對其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的失利,對政府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二、案例分析
2019年8月19日,深交所公告,宣布雛鷹農牧終止上市,曾經風光無限的“養豬第一股”終究無奈退市。雛鷹農牧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沒落的呢?或許從雛鷹農牧由盛轉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窺探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成本及其影響因素等。
(一)生物資產雛鷹農牧從2010年便開始了大規模的養豬戰略,短短幾年的時間,養殖規模就從起初的66萬頭成倍增長至幾百萬頭,如此龐大的生物資產也會給雛鷹農牧帶來資產的確認計量、變現流動能力等一系列難題。1.資產確認計量問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對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消耗性生物資產的轉化界定問題并沒有做出硬性規定,注冊會計師等外界審計、監管力量也很難對這些復雜的生物資產作出確切的審計。因此雛鷹農牧對其生物資產的確認和披露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權,例如:對于繁殖能力逐漸下降的種豬而言,究竟應在什么時點將其由生產性生物資產確認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只能憑借公司相關養殖人員的經驗判斷,雖然其只是兩個生物資產類別之間的轉化,但其數百萬頭的養殖規模帶來的價值波動卻會對上市公司的價值產生巨大影響。生物資產的確認計量問題為雛鷹農牧進行盈余管理、財務舞弊提供了便利,由于無法獲得準確計量的生物資產價值總數,公司的領導人也難以據此作出合理的決策。生物資產確認計量的模糊性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會給公司的經營前景造成極大的不確定性,給公司帶來很大的財務隱患。2.資產流動性問題由數據分析可知,雛鷹農牧資產的變現能力大體上呈下降趨勢,并在2018年降至4年來最低點,過低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反映出雛鷹農牧較差的資產流動性。在雛鷹農牧總資產中生物資產占到了絕對比重,生物資產所具有的變現能力差、價值難以估計等特點使得雛鷹農牧在2018年陷入財務困境后無法通過出售其大量的生物資產來緩解財務困境帶來的壓力,極大地削弱了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導致雛鷹農牧后期深陷財務困境和債務危機,甚至出現公司不得不以豬肉來償還外債的極端情況。
(二)資本結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雛鷹農牧會陷入如此嚴重的財務危機并非偶然,其不合理的資本結構遲早會把公司發展拖入財務困境的泥潭。1.負債權益失衡股東權益比率是公司股東權益總額和公司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指標是衡量公司資本結構合理與否的重要指標,股東權益比率的標準值為60%。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從2015年~2018年間,雛鷹農牧的股東權益比率可謂直線下滑,每年的股東權益比率數據不僅大幅度低于標準值,在2017年~2018年一年間甚至急劇下滑了將近16%,令人大跌眼鏡。慘淡數據的背后是雛鷹農牧公司背負的巨額債務,過高的負債比例會使公司財務風險增加,削弱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有時甚至導致破產;截至2019年4月12日,雛鷹農牧因借款違約等行為發生的訴訟就高達56起,涉及金額已達32億元之巨,隨之而來的是公司信用評級的急劇下跌,公司的債務籌資能力已幾近喪失;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末的總資產為194.9億元,而總負債為185.3億元,凈資產則只有9.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了驚人的95.04%。2.債務結構不合理通過財務分析可知,在雛鷹農牧近4年的債務結構中,流動負債在公司總負債中所占比重普遍高于非流動負債,說明雛鷹農牧對短期籌資具有較強的依賴性,但短期負債數量過多也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償債壓力以及借款利率波動等問題。特別是在2018年度中,公司流動負債所占比重更是高達81.16%,給雛鷹農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償債資金短缺危機。
(三)多元化經營雛鷹農牧也實施過多元化經營戰略。2016年12月,雛鷹農牧投資沙縣小吃,斥資1.35億元協助沙縣小吃集團對全國6萬多所沙縣小吃店鋪進行升級改造,以提高每個門店的盈利能力;雛鷹農牧還希望通過控制這些沙縣小吃經營店來增加其豬肉的銷量,但由于沙縣小吃經營店數量眾多且經營分散,進行統一管理的難度較大,加之沙縣小吃經營店大多是憑借自有資金創業的門店,擁有較強的個體自主性,雛鷹農牧無法嚴格的控制自產的豬肉進入所有的沙縣小吃經營店,也就無法形成有效的銷售。如果說雛鷹農牧入股沙縣小吃后的業績似乎還差強人意,那么雛鷹農牧進軍電競行業就是其多元化經營戰略中的一重大決策失誤。2014年,雛鷹農牧推出了“生豬養殖、糧食貿易和互聯網”戰略作為其進軍互聯網的基本戰略。雛鷹農牧投資電競行業、設立投資基金公司,不僅需要通過投入大量資金來彌補公司在新領域中經驗不足、管理不善等形成的漏洞,大跨度的多元化還會導致其在后續經營管理中成本和風險的增加且需占用大量的公司資金,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虧損。錯誤的多元化經營就如同形成了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持續吞噬著公司的資金,最終導致雛鷹農牧資金鏈緊張,甚至讓這家以養豬為主業的農業上市公司沒有足夠的錢去購買飼料,造成大量的豬因此餓死的情況。
(四)盲目布局,逆勢擴張早在2012年,雛鷹農牧就在我國西藏米林縣布局了優質藏香豬養殖計劃,目標瞄準我國的高端市場,但由于地理環境、養殖技術等因素,該項目每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再加之長久的資本回收期,使得該項目進展十分緩慢。2015年,雛鷹農牧又推出了名為“新融農牧”的平臺式電商,主打內容為“互聯網+養豬”,不過由于當時行業內“互聯網+”的意識不夠強烈、物流等運輸冷藏技術也還不夠發達,該項目最終也只是虎頭蛇尾。2014年全國生豬養殖進入低谷,雛鷹農牧的營業凈利潤也出現了整體下滑,從2011年的盈利4.286億直接跌至2014年的虧損1.842億。在業績出現如此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雛鷹農牧并沒有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停止虧損、扭虧為盈,而是做出了逆勢擴張的決策。雛鷹農牧從2014年開始逐步擴張養殖規模,投入資金7億多元,為了加快進展速度,雛鷹農牧甚至不惜將其全資子公司鄭州蔬菜公司轉讓以獲取更多資金投資于豬舍等固定資產的建設,截至2014年末雛鷹農牧就新建了豬舍296棟。如此快速的逆勢擴張卻并沒有帶來相應的銷售收入的增長,2011年~2014年雛鷹農牧的總資產周轉率連年走低,從0.6降至0.26,急劇擴張和低資產使用效率也為雛鷹農牧后來陷入財務困境埋下了隱患。
三、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本影響因素分析
(一)生物資產的復雜性公司資產的特殊性是農業上市公司區別于其他行業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農業上市公司資產中,生物資產占到了資產總數的絕對比重。生物資產的確認計量及其規范披露一直是農業上市公司中的熱點話題,由于企業會計準則對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管理規范的不完善,加之生物資產具有受自然因素影響大、確認計量難度高、監測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等特點,易造成農業上市公司對其資產的滯后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等問題,并給公司的生產經營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再者,對于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而言,出售公司資產是緩解財務困境壓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由于生物資產的規模普遍較大,對其價值的計量難度高,且生物資產的變現能力較差,導致農業上市公司難以將其大量生物資產及時地轉換成資金來緩解公司財務壓力,致使公司的財務困境成本提高。
(二)農業“弱質性”造成的不合理資本結構農業的弱質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生產周期長,具有顯著的滯后性特征;2.受自然因素影響大,抗風險能力弱;3.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不協調導致的低投資回報率。農業弱質性給農業上市公司帶來的最大難題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差,伴隨著大量的資金投入且較長的回收期限,大多數農業上市公司每年的經營狀況都是入不敷出,企業留存收益等內部“造血”儲備資金很少,造成農業上市公司普遍傾向于通過外源債務融資來擴大生產規模,公司股東權益少而外源債務融資多形成的不合理資本結構不僅不符合優序融資理論,較高的外部資金使用成本和到期還本付息的償債壓力還會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財務困境。
(三)不平衡融資結構在農業上市公司大量的外源債務融資中,短期負債占到了絕對比重而長期負債則較少。對于農業這種資金投入量大、產品生產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的行業來說,為了能夠迅速融資、減少融資費用,農業上市公司仍以短期借款、抵押融資、商業票據等短期融資形式作為其最主要的融資手段。然而由于農業上市公司的融資手段和渠道過于單一,大部分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頻繁的短期融資來實現,這就導致了農業上市公司短期負債數量過多,而長期負債數量不足的不平衡融資結構,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償債壓力以及公司信譽下跌的風險。
(四)背農多元化陷阱在我國農業上市公司中,多元化經營現象早已司空見慣。最新調查顯示超過70%的農業上市公司都進行了多元化發展,有的投資房地產業,有的兼營酒店服務業,還有的進軍教育業等等。但由于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的特殊性,公司提供農業產品及服務的獨特性,加之農業固有的弱質性等等,導致農業難以和其他行業形成良好的協同發展關系,造成農業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發展不僅難以享受多元化帶來的風險分散、收入增加等好處,反而還會因公司決策失誤而必須承擔更多的經營管理費用以及資金短缺帶來的風險,使公司陷入背農“多元化”發展陷阱,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大大提升。
(五)低效率布局和盲目擴張就如同上文中雛鷹農牧公司一般,許多農業上市公司為了能夠加快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未經過嚴格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分析,就立即進行項目上馬,這種缺乏嚴謹性的低效率布局不僅不能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長遠發展,還容易因欠缺周密規劃而導致項目的實際資金投入量遠超過計劃投資,淪為高投入、低產出的爛尾燒錢項目。盲目的擴張和投資只會不斷地消耗公司資源,給公司帶來低效益資產,而這些低效益資產在農業上市公司面對財務困境時是形如泡沫,并不能給公司帶來實質性幫助。
四、降低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本的對策
(一)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強化生物資產監管對于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復雜性造成的相關等問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應做出與時俱進的改進和調整:對我國第5號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使之適用于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確認、計量,細化對生物資產的分類管理,規范公司生物資產的信息披露程序以及公司計提生物資產減值準備的標準流程等等;注冊會計師、證券交易所等外部監管力量也應建立健全對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方面盈余管理的監督體系,定期對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進行規范專業的審計、披露,以增強農業上市公司生物資產的會計核算可靠性以及在突發情況下的變現流通能力。
(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運用先進育種技術培育優質新品種能夠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對生產加工流水線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能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銷售利潤,通過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上市公司能夠有效地緩解農業弱質性給公司帶來的盈利能力較差等問題。除此之外,農業上市公司還應合理地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公司銷售量的穩步增長,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使公司的留存收益增加;同時還要加強公司內部資金管理,使公司的資本結構趨于合理,減少財務困境發生的可能性。
(三)加大農業扶持力度,優化公司融資結構國家應加大對農、林、牧、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對農業薄弱環節的政策補貼。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優先提高對農業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把國家財政資金補貼、稅收優惠政策都用在刀刃上,做到“知農、扶農、建農”。農業上市公司也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從國家財政資金、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外商資金等多個渠道進行融資,實現融資多元化;農業上市公司還需優化公司的融資結構,做到融資結構的“三平衡”,即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的平衡、權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平衡以及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的平衡,使公司能夠獲得充足資金,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定,
(四)提高公司核心業務競爭力,減少“多元化”背農現象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業上市公司應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公司的主營業務上,大力發展農業主營業務,提高公司主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增強農業上市公司在農業主營業務上的盈利能力才是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規避財務危機的根本途徑。合理適當的多元化經營是可行的,但農業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必須以公司的核心業務為根本立足點,形成良好的協同發展關系,才能促進公司的發展。
(五)合理規劃發展布局,增強公司風險意識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由于農業弱質性等特點,農業上市公司必須樹立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公司領導人或決策者在進行公司重大投資或實施項目前,都必須從公司長遠利益角度考慮決策的合理與否,盲目地進行業務拓展和項目投資只會給公司帶來管理成本和經營風險的提高,使公司的布局、投資得不償失。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公司內部財務監測系統,在財務困境有產生的先兆時就采取有效措施將其解決,減少公司的財務困境成本。
參考文獻:
[1]邱又華.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成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納稅,2019(32):99-100.
[2]鄧穎.我國農業上市企業的財務困境與對策——以海大集團財務分析為例[J].國際商務財會,2018(01):79-82.
[3]司林.基于公司治理機制的財務困境成本分析[J].財經論壇,2009(03):75-76.
[4]于洋.“*ST雛鷹”退市案例研究[J].河北企業,2020(01):77-78.
[5]趙媛.農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的關系研究[J].經貿實踐,2018(17):29-30.
[6]康俊.創業板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對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8):33-37.
[7]王杏芬.消耗性生物資產信息披露及監管問題剖析—以獐子島例[J].財會月刊,2019(23):84-91.
作者:張凌云 單位:張凌云 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