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發展理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業機械化的使用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助力水平升級,加快打造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是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首要任務。傳統人工耕作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科學評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與發展模式至關重要,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與發展模式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模式
目前,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耕地面積被大量占用,使得人們對農業高水平建設依賴性增加。為切實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需借助技術密集與資金機械化、自動化作業,明顯優化單位農業土地資源產品商品率、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力,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
1創新發展理念,增添農機化發展新動能
促使我國農業不斷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是科學發展理念的源動力。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及發展理念主要表現為:加大精準型政策創設力度,優化頂層設計,健全財政、金融、保險、投資、用地等多種政策工具協調組合的農機化扶持政策體系[1]。大力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推動制定實施農機裝備制造發展行動方案,同時,結合農業經營相關體系的創新與農業的信息化、“互聯網+”模式的發展,進一步激發各類農機發展主體活力。
2改進機械化基本形式,引領農機化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且農機使用率低、農業機械服務范圍有限,導致農業生產的效益一直處于較低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為實現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應做好完善覆蓋整個地區的集信息、機械調度、視頻會議為一體的農機指揮調度和信息服務平臺[2]。主動與金融機構聯系,積極推動農機抵押貸款業務,為農民、農機服務組織及農機生產企業多元化融資提供便利。進一步完善主要農作物農機化生產技術路線和作業規范,建立農機農藝融合創新示范基地,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培訓。大力發展大馬力、高性能、復合式作業機械,發展設施農業機械,發展畜牧、漁業機械及農產品加工機械,淘汰老舊、高耗能機械,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積極配合對外合作戰略實施,支持引導產品、農機企業走出去,增強制造技術與國外先進農機的研發引,提升我國現代農業設備有效供給能力[3]。
3綠色發展,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
建立健全運行高效、支撐有力、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農業機械化推廣體系,提高推廣能力。加快普及關鍵農業機械化技術和主要農作物種植重點環節,促進技術成熟、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服務到位農機裝備廣泛應用。加快灌排設備及更新改造進度,實現高效、安全、節能運行,以滿足農田灌排需要。大力推廣節水灌溉、保護性耕作、精量播種、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和高效植保綜合利用等增產增效、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探索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提高裝備配套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加快節水灌溉、秸稈收集、定位施肥、糞便處理等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進一步挖掘綠色發展潛力[4]。普及秸稈還田與深松整地等綠色耕作技術,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4提升政府機構扶持及落實強農惠農政策
在高質量執行農機購買補貼政策基礎上,依據各個地區實際情況,不斷加大扶持農機發展力度,構建出完善農機發展的激勵方案,積極建立穩定且長期有效的農機購置扶持制度。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切實做好指導服務工作,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區域布局,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要精準扶貧,堅持把農業機械化合作共用作為農機社會服務的有效模式,鼓勵和引導貧困農戶以農業機械等作為入股方式參與組建專業合作社,在支持富民產業培育上實現新突破。要著眼主攻方向,以提高耕整地、種植、收獲、植保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為重點,加強農業農藝融合,探索高產創建模式,形成農機農藝相適合的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在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上實現新突破。在提升科技裝備水平和從業者素質上實現新突破。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按照“縮范圍、降定額、促敞開”的要求,實施好購機補貼政策;做好任務落實、質量監管、項目驗收、資金兌付工作。支持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益。綜上所述,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離不開發展模式創新,是我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因而,探索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積極創立農業機械化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盧秉福,韓衛平,朱明.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方法比較[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16):46-49.
[2]盧秉福.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互動性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35(03):268-271.
[3]羅錫文,廖娟,胡煉,等.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工程學報,2016(01):1-11.
[4]王術,劉一明.農業機械化與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實證分析[J].農機化研究,2015(01):1-6+31.
作者:郭志顯 單位:陽谷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