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第三產業從我國農村汲取了大量的青壯年資源。相對而言,留守在農村發展農業的人員逐漸呈現女性化以及老齡化的特點。而依據目前工業的發展速度來看,這種趨勢很可能日益延續下去。農業生產要實現及時、按量完成,一方面可以從作業效率著手,另一方面可以考慮減少勞動強度以及勞動量,可見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機械生產與這2項發展要求達到了很好的契合。目前,傳感器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農業水位的采集、糧食烘干濕度的在線測定以及溫度控制等方面,而且安裝在收割機上的傳感器還可以精確計算出谷物的產量。目前,關于蔬菜嫁接的機器人已經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可見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將成為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1]。
2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現狀
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規和相應的扶持政策,補貼力度不斷擴大,使農民購機和用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農業工業體系已滲透到從科研開發到制造銷售的各個層面,目前已實現農機產品多樣化的特點。一些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也逐漸相互整合,形成集科研開發、產品以及零件生產到銷售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發展體系?;谥袊r業大國的背景,國際上一些大型農業機械的生產廠家也在中國農業市場中找到了商機,勢必會引進一些先進的經驗、技術,從而提高我國農機產品的整體質量[2]。
3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發展自動化的農機產品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實現這個過程卻面臨很多的困難。首先,我國一些自動化機械設備為了實現某個特定的功能或者改善整體作業的性能,會對傳統機械的結構進行較大規模地改動和重組,機械的復雜性隨著功能的增加而呈現遞進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機械的制造成本和修理難度。在技術方面,我國精準農業的實現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機械與GPS、傳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整合還需要以各種硬件的標準化作為前提,而我國在這方面有待深入研究[3]。在市場需求方面,可用機械與農產品生產模式之間的配套性較差,而且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農業機械都是依靠國外進口,獨立性相對較弱,對市場上流通的農機產品質量也缺乏保障。
4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改進措施
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方向應該向節水節肥等精準控制的“節約型”方向發展,走綠色產業化的發展道路。隨著石化資源的日益枯竭,燃油價格不斷提高,用戶對于節能產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節能和環保成為農戶選擇農機的2項標準。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實現節水節能并降低成本,以滿足用戶需求、市場走向以及自身發展,而不是對產品功能的富集,同時應該考慮自動化技術的實用性、農民的購買能力以及維修使用過程中的方便程度[4]。提高農機產品與高科技的兼容能力,可以在降低機手勞動強度與提高操作的舒適程度2個方面著手,加強控制系統涵蓋的科技應用,例如內置按鈕操作的設置、方向動力控制和駕駛室的優化設計等。農機操作人員只需要通過相關儀表器材就可以使用整個系統,并對生產、安全指數有明確的認識。將傳統的機械與目前先進的GPS、GIS、機電液一體化以及計算機技術高密度地整合在一起,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應用比較成功的是上海松江泖新農場試用基于GPS的智能播種、施肥以及旋耕機械設備[5]。消化、引進以及自主創新的結合是我國農機發展的新思路,應引導農機企業加大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力度;通過政策扶持、科研開發、示范推廣和市場機制,逐步形成可持續的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體系和良性循環發展的推廣體系。
5結語
農業機械自動化實現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程,涉及的難點問題滲透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在滿足現代農民購買能力的同時,還應從技能、高技術整合研發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進行技術及相關行為的突破,消除技術、經濟與環境方面不和諧的因素,使農業機械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