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安全使用及維護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安全使用并維護農業機械是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根本途徑。目前,我國農業機械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及維護措施更應得到大范圍普及。文章分析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及維護現狀,提出了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及維護措施,以期為實際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維護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農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也日漸提高,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在農業機械大范圍普及的情況下,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及維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大范圍普及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措施及保養維護技術,才能夠有效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與效率,從而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效率。與常規的工業機械不同,農業機械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其類型多、總量大,并且會受人為操作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使用難度。因此,廣泛普及農業機械的使用維護技術,幫助農民樹立安全使用及保養農業機械的意識十分重要,相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
1農業機械的使用及維護現狀
1.1農業機械的使用現狀
當前的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安全問題,值得引起注意。一方面,普通農民的技術水平較低,對農業機械的使用并不熟悉。因此,農業機械的使用和維護方面仍存在很多缺陷和問題。一旦操作失誤,就會對機械設備造成損傷甚至引發安全事故。農民缺乏農業機械操作知識和維護經驗,難以及時發現并解決農業機械中潛在的故障和問題,也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農業機械自身存在的質量問題也是引發安全事故的關鍵因素。只有充分掌握使用規律,才能夠發現機械設備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1]。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多種多樣,諸如變形、老化、零件松動、性能減退等,導致故障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農業機械零部件與過硬的農作物顆粒摩擦會導致零件撕裂磨損,嚴重時會影響農業機械的正常運轉。農業機械的零部件多為金屬材質,雨水、農藥、肥料等都會對機械設備的零部件造成銹蝕、腐蝕,影響農業機械的正常使用。另外,使用人員的違章操作也會造成一些使用安全問題。例如,新設備如果沒有經過磨合期就進入滿負荷作業,不僅會縮減使用壽命,還會引發機械故障。
1.2農業機械的維護現狀
當前,農村地區中農業機械的分布較為零散,尚不具備健全的機械維護保養管理機制。農業機械往往會在農忙時期進入高強度使用狀態,由于缺乏規范正確的維護保養,設備故障時常發生。農村的現代化水平尚未得到全面提升,一些地方并不具備專業化的機械維修人員,也無法對農民的機械使用做出正確指導,這就導致農業機械的實際應用與規范技術操作發生矛盾,無法發揮應有的機械價值。缺乏維護措施導致農業機械的老化問題日漸嚴峻,嚴重影響了農業機械的后期使用。任何機械設備的維護管理都需要一套科學規范的制度,完備的機械管理制度對于農業機械的維護保養十分重要,是保證農業機械設備正常工作的前提。特別是對于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民來說,相關的管理和培訓工作十分必要,這是保證農業機械使用安全及穩定性的關鍵,能夠保障農業機械的使用質量和效率。
2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目前的農業機械在使用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能及時予以糾正和規范化處理,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業機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加深農民對安全使用機械設備的認知。
2.1培養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只有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才能夠使農業機械在作業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農業機械的操作控制需要專業的技術手法和手段。當前我國農民的技術操作能力普遍偏低,難以科學準確地操作機械。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需要專業規范的操作,只有加強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保證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農用機械的安全使用管理,要根據基層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例如,可以通過建設農業機械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基層的農業機械使用安全性。只有重視農業機械的示范培訓和實操訓練,才能確保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和規范管理。因此,安全管理部門要積極組織專業技術培訓活動,通過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民傳授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操作訓練農民的技術手法。理論和技術的加持能夠大大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2]。
2.2樹立安全意識
任何機械的生產使用都需要具備安全生產使用意識,這直接關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盡管較以往來看,農民對農業機械的使用安全意識有了大幅提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存在安全意識不足的現象。因此,安全意識的普及還需多方努力,讓更多的農民意識到安全使用農業機械的重要性。一方面,管理部門要定期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增強農民對農業機械安全知識的了解。在宣傳過程中也可以適當使用生活實例來告誡使用者,讓他們在操作過程中保持警惕。只有向農民不斷灌輸安全第一的觀念意識,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杜絕安全隱患,實現農用機械的安全使用。另一方面,還需要在基層組建專門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監督小組。監督小組要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監管農業機械的使用問題,一經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生產活動,必須予以嚴肅處理,從而增強農民的安全意識,把違規使用農業機械的行為扼殺在搖籃中。
2.3優化管理方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農業機械廣泛普及的情況下,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優化農業機械的管理方式,從而實現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管理方式的優化需要管理部門根據基層農業發展水平的需要,建立符合實際生產需求的農業機械管理隊伍,對農業機械實行現代化、規范化的綜合管理。管理人員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將農業機械的安全排查工作落到實處。因此,管理部門要盡量扎根基層,以確保能夠及時解決農民遇到的農業機械使用問題,為基層農業發展提供正向推動力。除去在使用過程中的規范指導以外,安全管理部門還應在采購過程中起到相應的監督作用,幫助農民按照實際需求采購到合適的農業機械。
3農業機械的維護措施
在科技水平的提升過程中,農業機械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農業機械的投入使用在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便利的同時,也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耗。因此,加強農業設備的維護措施對農業發展十分重要,需要農業生產部門予以高度重視。
3.1創新維護方式
農業機械的維護保養是實現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的前提保障。農業機械的使用不能陷入“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困局,要對其進行定期科學合理的維護保養。時代在發展,農業機械的維護方式也要跟上時展的步伐。只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才能探索出高效的機械維護方式,從而保證農業機械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例如,對于農用拖拉機水箱的維護管理,除去普通的清除表層附著物及灰塵以外,還可以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改變發動機的轉速,從而達到沖刷水垢的作用。最后熄滅發動機,往水箱中注入清理液反復清洗,直至水流潔凈為止。這種水箱維護方式高效且徹底,能夠充分實現農用拖拉機的水箱保養。農業機械使用者及專業維護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創新高效的維護方式解決農業機械中出現的日常問題,從而保障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3]。
3.2加強保養技術
農業機械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任何一個零部件組成安裝都具有特定的規范流程,并且與周邊零件共同發揮作用。因此,在安裝及維護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規范流程,否則會影響整個設備的正常運轉。為使農業機械保持完好的使用狀態,應嚴格按照保養標準對其進行周期維護。維護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保養技術,按照使用說明書對機械實施保養措施。例如,對農用機械空氣過濾器的保養,要檢查每一個管路連接處的氣密性及部件牢固性。不僅要使用軟毛刷清潔表面,還需要對儲油盤、過濾網等零部件進行由內而外的清潔處理。清潔結束后還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在儲油盤中注入定量的機油,以維持空氣過濾器的正常運行。相關部門要加強維修市場中保養技術的提升,只有做好保養工作,才能保證農業機械在工作過程中不出現質量問題。科學規范的保養技術不僅能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還能及時發現并解決機械設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3.3做好售后維護
農業機械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盡管在外觀和作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內部結構和使用原理上卻有很大的區別。這一方面體現了農業設備的科學專業性,另一方面也對使用人員的維護水平提出了很大考驗。我國各地區的農業類型及土壤環境大不相同,不同地區對農業機械的使用及維護情況也不同,這就需要農業機械生產公司加強售后維護。農業生產會受到天氣及時節的限制,如果機械設備在作業過程中出現故障且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將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各銷售點要配備足夠的維修人員,以便及時解決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另外,銷售公司在售賣機械設備過程中也可以為農民傳授一定的維修知識,從而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全方位認知,增強他們的維修能力。農業銷售公司的售后維護應增強故障診斷能力及修復技術,以保證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查驗出故障因素并進行修復,使農業機械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
4結語
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及維護保養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盡管當前的農業機械已經實現大范圍普及,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使用問題,需要相關部門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加強農業機械安全使用及維護保養措施的推廣力度,增強農民的安全意識和維護保養意識。農業機械的規范性操作能夠延長其使用壽命及工作效率,從而為農業生產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孫靜.淺析農用機械安全使用的措施[J].農家參謀,2020(1):95.
[2]劉慶龍,高剛毅.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常見問題與應對[J].廣東蠶業,2019,53(8):34,36.
[3]苑東明.農業機械設備故障診斷與修復方法分析[J].廣東蠶業,2016,50(5):15-18.
作者:丁明威 黃杰洲 黃大樹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