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北流市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并逐漸形成了農機專業合作社、農企結合組織形式,提升了農民對農機的關注度。在農機發展中存在些許問題,如基礎建設不完善、創辦積極性不足、影響范圍窄等,這就需要針對北流市農機發展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從而推動農機產業發展進程。基于此,文章探究了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對策
北流市屬南亞熱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3℃,相對濕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78.2mm)、陽光充足(年平均日照1724h,全年無霜期長達350d以上)。廣西作為我國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而北流市良好的自然環境自然成了廣西地區的糧食生產基地。想要推動北流市農業進一步發展,就必須積極利用農機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近些年,北流市農機發展十分迅速,但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些許問題,制約著農機發展效率。必須客觀評價北流市農機發展現狀,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針對性策略。
1北流市農機發展成果
1.1農機多元化發展
隨著我國“三農”政策不斷深化,北流市也積極推動周邊新農村建設進程,農機發展也從傳統形態逐漸朝向多元化形態發展。形成了很多農機推廣組織、農機機構、農機企業,推動了農業發展進程[1]。
1.2專業服務,規模經營
在長期的農機研究和推廣中,不斷創新、探究農機發展模式,并且多年研究和發展中形成了集約化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訂單、收費、推廣、售后等多方統一,解決了農機推廣和農戶分散經營的矛盾,大幅度提升了農機普及率,打破了農機推廣瓶頸,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降低了農機推廣、經營成本,相關組織、機構的經濟收入有所上升。
1.3全程服務,拓展作用領域
農機科研與推廣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北流市地區,也在逐漸朝向周邊地區延伸。農機發展體系不斷完善,已經逐漸構成了全程服務模式,擴大了農機作業服務領域,21世紀初期北流地區農機主要作物是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為主,而近些年農機從主糧領域逐漸朝向特色水果、特色作物產業發展,如黃金百香果、奇異果等,并且農機服務質量也有所提升,農戶一旦遇到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解決[2]。
2北流市農機發展現存問題
2.1農業機械發展后勁不足
在農機產業發展中可以發現,近些年農機研發效率非常高,并且相同作用領域后期的農機要比前代農機適應性更好,及便是價格相近,但后代農機性能也更強或設計更加人性化,這就讓很多農戶產生了“再等等”的想法[3]。雖然北流地區近些年使用農機的農戶大量增加,但是主動購買農機的農戶依然很少,部分農戶依然對農機缺乏了解,不愿意在前提大量投資,缺乏機械化生產意識,從而造成農業機械發展后勁不足。
2.2基礎設施不完善
我國農業機械化起步較晚,推廣資金有限、規劃用地受限等,很多農機推廣工作沒有構建獨立的示范場地,即使建立了示范基地,其基礎設施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在農機推廣中,受到很多的約束,包括口頭相傳等因素的制約,也沒有完善的推廣模式和制度方案,從而嚴重影響農機發展進程。
2.3作業范圍有限
在農機發展過程中,其主要內容包括農田作業、農機維護、糧食運輸等服務。雖然基層服務已經完善,但是服務拓展依然有限,如配件供應、農機管理、跨區域作業等,難以形成規模。當今農機發展與發展目標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3推動農機發展的對策
3.1提高農機工作人員專業素養
從本質上說,制約農機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為因素,而提高農機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農機推廣服務質量,可以讓農民改變對農機相關機構的看法,可以對農機工作人員進行有效指導、專業培訓、農業技術參觀等,完善培訓體系。定期派專業人員到一線進行了解,深挖農民在日常耕作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性完善農機功能。同時,還要貫徹“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可以派遣技術人員到其他地區農機機構參觀、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推廣經驗,通過技術交流共同推動農機發展。此外,工作人員培訓不僅僅局限在線下,還要通過互聯網展開線上培新,如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遠程授課或技術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技術人員閑暇時間,還不會影響其正常工作,實現跨區域學習,可以獲得與過去不一樣的知識、技能、理念,有助于工作人員綜合素養的提升。
3.2落實扶持政策,加強宣傳工作
國家對農機發展工作十分關注,作為推動農機發展的后盾力量,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扶持政策落實和農機宣傳工作,提供農戶對農機的認識,不斷完善農機推廣發展體系。農機發展規模、推廣規模無論大小,都要建立與經營服務相匹配的試驗基地、維修部門、配件供應部門等,建設等內容都要有政策支持,為農機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政策扶持不僅僅用于扶持農機相關機構,還要扶持農民,提升農戶的購買力量。如二次購買農機給予5%的政策補貼;與銀行等金融單位聯合,為農戶提供3年免利息貸款等,這樣才能讓農民感到實惠,提升農機購買力,避免農機發展后勁不足問題,推動農機產業長足發展。
3.3擴展服務范圍,提高品牌效益
農機發展要貫徹“早規劃,高服務”的理念,將發展眼光放得更加長遠,而不是僅僅服務于當地。可以構建合作社管理制度,讓不同地區農機機構相互合作和聯系。不同地區種植作物、種植方法不同,而農機研發更多是針對當地主流產業,這就讓一些當地種植較少的產業無農機購買,通過跨區域合作,即可實現跨區域購買農機,從而滿足農戶需求,全方位提供服務。構建產業鏈服務模式,將農機推廣工作做大做強,打造當地品牌特色,通過跨區合作提升當地農機機構、企業的影響范圍,同時還要完善售后服務工作,考慮到農民文化素養較低,在農機使用中可能會出現誤操作或不會操作等情況,這就需要在每個鄉鎮至少建設一個售后服務點,解決農民使用農機中的一切問題,如果通過電話、網絡指導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當地售后點24h之內讓售后人員到達農戶家中幫助維修或指導,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農民對農機的認知度和滿意度,提高當地農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長足發展目標[4]。
3.4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結合
農機企業具備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農機企業的技術、人才、制度、資金等優勢,強化政府部門和農機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發揮農機推廣部分的培訓、推廣、質量跟蹤等優勢,跟農機企業形成優勢互補,擴寬農機的發展渠道。將農機合作社和企業相融合,除了可以強化企業市場形象,還可以通過政府部門基層調查,為農機企業提供農民所需的信息,針對性研制農機產品,提升農機企業的知名度,強化農機合作社的綜合實力、提高經營服務水平。農機企業和推廣部門要共同展開活動指導、宣傳、組織工作,創設良好的農機發展條件。
4結束語
隨著北流地區新農村不斷發展,農業技術成了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農機作為農業技術的載體,但是在實際發展中依然存在著問題。這就需要迎難而上,針對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強化宣傳、加強培訓、政策與資金支持、深化企業合作等,從多角度完善和改進,從而實現弄空寂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裴東偉.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4(30):966-968.
[2]朱茂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8):21-22.
[3]劉木華,胡淑芬,肖麗萍.南方雙季稻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機,2015,46(10):445-446.
[4]苗琳.農業工程中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2):963-965.
作者:謝玉梅 單位:廣西北流市白馬鎮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