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性農業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全面實施科技興農工程
結合本地區域特點和優勢,圍繞主導產業發展要求和農民的科技需求,加強技術的篩選、組裝集成,形成技術操作規范,全面提高科技推廣應用率。一是將秋翻冬灌、殘膜回收、秸稈清理、適時早播、強化中耕等常規技術作為科技興農的基礎性常規工作來抓,并逐步提高水平和質量。二是狠抓重大核心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單產和質量。三是積極引進、實驗、推廣新型農業技術,破解相關技術環節,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四是認真總結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好的經驗和作法,從中不斷總結、提煉對全局有指導意義的技術成份,提高自主技術研究能力。
二、全面實施優良種子工程
按照“農業種為先”的要求,深入研究本地自然資源和各農作物種子的種性,科學制定農作物品種布局意見;積極培養現代種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加快種業發展的產業化進程,把博州建成全區主要的良種繁育基地,推動制種產業做大做強;嚴格種子市場準入關,規范可追溯和技術服務等行為;嚴肅查處銷售假冒偽劣種子的行為;積極引進試驗、示范、優良品種,不斷提高良種在農民增收中的價值。
三、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健全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檢測檢驗體系,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突出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重點整治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毒農藥和違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行為。強化對農藥經銷商和農產品生產者特別是鮮食農產品生產者的教育培訓,從源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中心建設,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制度。實施動態管理,繼續開展產品認證工作,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將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重要經濟增長點,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培育、引進作為重中之重予以突破。一是圍繞現代畜牧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布局,創立一批在市場上叫得響、占有率高的名牌產品,促進農業整體效益提高。二是認真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規范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運行監測管理辦法,逐步加大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力度,竭力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條件。三是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的要求,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在博州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的基礎上,與專業村和種養大戶實現對接,共同推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五、加強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不斷探索農技體系創新機制,建立實用高效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全面提高農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建立一只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隊伍。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設置機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必要設備的購置及更新,保證基本農技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增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增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實力。三是加強機制創新,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效率。進一步明確政府在農技推廣中的職能,探索和建立以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推廣體系。四是加強農業技術隊伍培訓。根據博州農技推廣體系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博州農業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六、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
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促進農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轉。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力度,逐步形成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經濟實體。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規范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加強對農村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農民合法權益不受損。創新農村財務公開形式、方法,深入開展村干部離任審計,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和農村財務管理的經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七、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把農民培訓與現代農業和農村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廣大農民接受和運用農業科技的能力以及外出務工、創業的技能水平。繼續以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干部文化層次為目標,扎實開展村干部和村級后備干部學歷教育培訓工作,加快建立一支能扎根基層、帶領農民致富的高素質農村干部隊伍。
八、加強農業信息體系建設
本著“著眼于需求、著力于服務、著重于成效”的原則,制定和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州、縣、重點鄉鎮三級信息網絡平臺,開辦各級農業綜合類和專業類農業網站,整合、開發和共享各類農業信息資源,把農民急需的農產品市場和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到鄉、村、戶,努力提高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覆蓋面。開展農村信息員培訓,建立一支主要由農業生產經營大戶和農村經紀人組成的、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技能的農村信息員隊伍。
作者:戴新黔 單位:新疆博州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