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機具人身傷害事故引發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國家持續加大農業機械補貼力度和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廣大農民購置農機積極性越來越高,各種農業機械進入農村千家萬戶。農業機械迅猛發展,在農村中普及使用,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功效,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由于農業機械技術含量高,結構復雜,安全操作技術水平要求高,作業環境差,農村中有些農機手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農機技術知識,存在許多不安因素。
關鍵詞:農機技術;人身傷害;提高農機認識
每年的農忙時節,電視報刊媒體都有農機具使用過程中對農民朋友的傷害事件的報道。2014年秋,各地電視媒體都通過衛視頻道先后多次披露這些慘劇,《黑龍江新聞夜航》也曝光了一些農機具的傷害事故,其中有被傷害致殘的,也有丟掉性命的。據當地衛生部門粗略統計,僅秋收采摘時節的一個多月時間里,牡丹江市轄區市縣鄉鎮村屯就有多例農機具傷人事件發生,二級以上醫院收治的農機傷害致殘的病例就高達70多例,其中寧安市農業產區就有9例。如果加上鄉鎮醫院收治的一般傷害患者,事故案例的數目一定是驚人的。再看各省和全國的農機具傷人事件,其高發程度更是觸目驚心。這些事故背后,牽動著太多家庭生命安危和幸福。如何加強事故隱患的防范,引發了筆者的思考。
1農機具售后服務內容尚需細化完善
這幾年,配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擲地有聲的維權,各地農機具配售商家的售后服務也有了長足進步,從制造廠家配置的使用說明到主要部件維護的注解,再到商家出具的購置憑證上的服務承諾,都基本符合法規要求,目前雖已經結束了“賣了機具就算盡責”的時代,但細節服務上還有很大差距。筆者認為,商家和制造廠家應該聯手在細化服務上做文章,例如,廠家派員在各銷售網點現場向購買農機具者詳細講解使用維修要領等,不僅可以幫助使用者深入掌握操作技能,了解機械原理構造,還能達到促銷和改善技術構造創新完善設計的效果,受益的自然不僅僅是農民朋友。
2強化培訓考試制度,嚴格限定培訓后持證駕駛
有權威部門對河北、黑龍江等幾個北方省區做過的調查顯示:各地銷售出去的已投入農業生產的農機具(如聯合收割機等)的臺數與擁有駕駛農業機械的持證人員數量嚴重不符,差額達到80%。這很直觀地說明一個問題,現在農業機械的駕駛者有80%的人是無證駕駛,其安全隱患不僅僅存在于田間地頭自行使用過程中,還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采收業務轉場區段對路途中行人車輛的潛在威脅。按傳統意識,大家普遍認為,農業機械活動范圍小,無牌無證也沒有大的妨礙,這樣的觀念意識,常常麻痹了人們的安全警覺,農機具駕駛者無牌無證成了理所當然。事實上,農機具的活動空間不僅局限于田間地頭,很多地區都有農機具作業轉場途中撞車傷人事件發生。因此,強烈呼吁職能部門深入鄉村農作物產區做一次調查,強化培訓考試制度,嚴格限定培訓后持證駕駛農機具。近幾年農機具傷人事件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補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逐步取締無證駕駛農機具現象并非小題大做。
3農業管理部門的配套服務要跟上適用節點
以北方單一季節種植為例,每年春秋兩季是農機具使用和事故頻率最高的時段,各地農業局要就有關安全使用維護設立專門的服務內容,趕在每年的播種、采摘的春秋兩季,提前深入鄉鎮村屯,在農機具使用前對農民朋友進行適用季節性的安全督導和培訓,并且要每年進行,形成服務制度常態化。從案例上看,農機具傷人事故大多發生自運行故障的維修中,很多農民朋友根本不懂維修要領,對技術原理一竅不通,導致維修過程中違規操作,機器突然轉動造成傷害。為此,農業管理部門最好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講農機具傷人事故多發的原因,幫助其分析農機具故障多發點的維修技術要領,講如何安全科學地使用。還要告誡農民朋友,農機具使用的安全與否,不僅涉及到生產效率,還關系到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廣大農民朋友也要自覺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把安全使用農機具上升到家庭幸福高度去認識。需要重申的是——政府農業管理部門,要站在和諧新農村建設的高度,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把溫暖關懷和技術指導送到農民朋友的心里和田間地頭。
4結論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需要農民朋友不斷提高駕駛、維修現代化農機具的技能。隨著農機具現代化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對技術要領要求更高,這對大多數農民來說的確是一個考驗。全社會服務資源的整合,對此促進的意義很大。在農業現代化應用過程中的科學安全使用,離不開全社會的幫助和服務,民以食為天的生存信仰,也賦予全社會一份重要的責任。各地農機具商家、各級政府農業服務部門,都要樹立更細致的服務意識和理念,讓更多的農民朋友,既增效使用,又遠離傷害,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加和諧。
作者:孫福軍 單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農場第二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