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機推廣系統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金剛、孫小立 單位:新疆阿勒泰市紅墩鎮農機管理站、新疆沙灣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
構建新形勢下的農機推廣體系
中央1號文件明確了要對現代農業的建設提供機制方面的保障。因此,從政府到社會都要不斷地增加對涉農行業的投入,加大對農機推廣機構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農機推廣機構的恢復和完善,落實人員編制和農機推廣事業經費,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待遇。完善縣、鄉農機推廣機構,恢復農機推廣網絡,促進農業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過程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是技術服務和技術開發創新的過程,因此,各級農機推廣站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職能,根據農民及市場需求,無償為其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示范推廣與之相適應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普及農機化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農業勞動者和經營者的素質和技能,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有效利用資源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同時,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向政府提出有關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意見,建議或方案,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創新農機推廣體系
牢牢把握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立足科學發展觀,著力培育市場主體,正確運用有利條件和成功的經驗,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努力化解不利因素,開創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新局面。
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從這個方面著手,加大農機技術培訓和教育,在手段上,可通過每年政府組織的“科技之冬”和農機“科技下鄉”活動,舉辦農機產品演示會和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等方式實現。
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方面主要是城市,大部分是農村青壯年勞力,他們的轉移,雖然可以為土地規模經營奠定基礎,但是削弱了農村生產力變革的基礎,要引導這部分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農業先進技術的知識群體的一部分,向輔助種植業和農產品深加工的鄉鎮企業轉移,用高新農機化技術為純種植業農民提供生產服務,用先進的農機化技術進行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再升值。
在當前農機推廣鏈不暢通的情況下,以農機協會為載體把農機大戶和種田大戶聯系起來,可以完善鄉鎮農機推廣機構,即通過協會里的農機大戶,種田大戶和對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有強烈愛好,接受能力強的農民的示范作用,加強引進試驗示范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起到以點帶面的推廣作用和良好的推廣效果。
目前我國農業市場中介組織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農業機械服務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機化發展的必然方向,因此,農機推廣站必須面對城鄉市場,不斷開拓服務領域,包括政策、技術、信息等方面,積極引導或組織農民興辦各種的農機服務組織,同時要把農機服務信息網絡建設起來,各地農機系統各單位之間要保持信息暢通,建起一個農機跨區作業,技術交流,產品商品供銷的信息網。另外農機新機具研制部門,推廣部門和農民機手之間也應建立一條農機新技術研制、宣傳推廣、使用情況反饋的直通道。以實現信息暢通,技術共享。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技術推廣隊伍
一是要經常組織技術推廣人員學習國內外的農機先進技術;二是要教育職工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樹立為農機推廣事業奉獻終生的理想;三是采取各種優惠的措施,鼓勵技術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四是要有步驟地分期分批選送優秀人才到大專院校深造,提高整體技術素質;五是要經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拓寬知識面;六是要經常舉辦不同形式的培訓班,提高推廣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術;七是要創造條件,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安心農機推廣工作。
爭取黨政部門的支持和重視
農機推廣部門要經常向黨政部門匯報工作,反映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當好領導的參謀,爭取他們對農機推廣工作的支持和重視,如近幾年推廣的膜下滴灌技術、化肥深施機械化技術、殘膜回收技術、大馬力拖拉機、動力驅動耙、聯合整地機、精量播種機等項目,都是在政府的重視下,給予了資金補貼,才得以大面積推廣。
依托示范基地建設,加大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的輻射帶動作用
農機推廣部門要緊緊圍繞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特點,建立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高產綜合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把示范基地的建設作為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突破口。通過示范基地的建立,使農機推廣工作從行政手段轉變為技術指導、機具展示和市場信息指導;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使示范基地成為農機化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實用技術培訓基地,引進新機具演示基地;通過示范基地的建立,促進農機化技術的集成與配套,農業、農機與農藝的有機結合,促進農機標準化作業,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
總之,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先進作業機械越來越顯示出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各級農機推廣部門,結合本地區的實際,采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向農戶推薦、選用適合本地區農作物的機型和農機具,促進本地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民的收入,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