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油畫課程設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程設置概述
一般來說,課程設置是指學?;蚴瞧渌麢C構關于課程安排的方案,主要包括開設哪些課程,在哪一學習階段開設,以及開設的具體時間等方面,從而使學?;蚴怯嘘P機構能夠順利開展教育教學活動[1]。課程設置作為教學工作的關鍵環節,是課程內容與課程體系的集中體現,是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同時,課程設置反映了決策者對國家教育方針的理解,對教學目標的把握[2]。相對來說,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必須體現出“高素質”的要求。高師院校油畫課程是高師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素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各大院校都在積極進行新課程改革,就高師院校美術專業的課程改革情況而言,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美術教育目標不吻合,其中,油畫作為美術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其課程設置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一)忽視學生藝術性培養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油畫課程設置并沒有突破性變革,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教師在評判學生油畫作品時以是否真實再現客觀事物作為評價標準。由于油畫最先由蘇聯傳入我國,受當時蘇聯創作價值觀的影響,我國的油畫創作在表現手法上主要以寫實為主,因此,畫者是否高度還原所描畫的客觀事物成為衡量一幅畫好壞的重要標準,這種標準對當代的油畫創作依然有不小影響。因此,高師院校教師在培養學生時,往往會以培養學生寫實技巧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在課程安排上以能夠進行寫實的事物作為訓練學生寫實技巧的主要對象,比如,高師院校油畫課程中主要有風景寫生、人物寫生等課程,這些課程看重學生對客觀事物還原的能力。其次,學校認為油畫學習以實用性為歸宿。學生由于受寫實手法的限制,在學習油畫時更多是以對客觀事物的描畫為主,因此,畫得“像”便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于是,油畫的作用就像照片一樣,以記錄發生的事情、看到的美景或是遇到的人物為最終目的。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在油畫課程設置上,由于學校與教師都將寫實技巧作為培養學生的重點,而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藝術品位等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忽視學生師范性的培養
目前,我國許多師范類院校的油畫課程設置與美術專業院校的課程安排基本一致。學校按照培養專業畫家的方式培養訓練學生,忽視了師范性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學校在安排課程時,忽視學生油畫專業理論知識、戶外風景寫生等學習內容,忽略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學習;其次,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不重視學生對教師崗位的認識,沒有適時訓練學生的講課能力,更沒有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教師這一職業;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教學技巧的能力,導致大多數師范生畢業后授課能力差,不能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講授課程。
三、高師院校油畫課程設置的改革方向
高師院校在培養學生時,應以師范性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設置上以培養學生繪畫技巧為基礎,同時,適當安排一些有關油畫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一)以師范性為指導的油畫課程設置
油畫課程是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的一個分支,其設置應區別于專業院校的美術課程設置,充分體現高師院校的師范性。針對這點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作為高師院校領導,應將師范性作為培養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日常課程學習中意識到教師能力培養的重要性[3];第二,作為高師院校油畫教學的實施者,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還要對美術學科的教育科學、教育規律等有所了解,并將這些知識作為教學實踐的指導,應用于課堂教學設計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教師這一職位有所領悟。
(二)以教育性為基礎的油畫課程設置
高師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在教學內容上過于強調學生的繪畫技能訓練,忽視對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從學校角度來講,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相關的油畫作品鑒賞、油畫藝術大師介紹以及油畫美學理論等課程,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油畫理論知識,還能使學生廣泛了解各個時代代表畫家的繪畫特色,比如,提香在繪畫色彩上的運用、米開朗基羅作品中表現出的力量美等。第二,從教師角度來講,在進行課程教學時,首先,要認真進行課前課程設計;其次,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采用有效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最后,適當安排學生講課,提高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基礎理論,還有利于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以藝術性為目標的油畫課程設置
學校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努力:其一,學校在油畫課程設置時要努力突顯人文精神這一要素,只有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他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油畫作品的內涵。其二,學校油畫課程設置應該將提升學生藝術審美能力作為最終追求[4]。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從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訓練。首先,組織學生觀察大自然,讓學生在真切的、充滿活力的氛圍中感知外界事物,全面把握事物的形態、結構。其次,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在學生觀察事物時,教師引導學生調動感官,觸、嗅、味覺全面結合,在感知基礎上,借助想象力,深入理解觀察到的事物,做到“物我合一”,從而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操教育。講解一幅畫時,除介紹畫家生平外,還可以補充畫家生活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準確理解畫家的意圖,并從作品中有所領悟,以畫家的品質熏陶學生情操,從而豐富學生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精神層次,完善學生品格[5]。
四、結語
學校課程設置直接影響學生所學內容,直接體現學校教育目標。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課程設置。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油畫課程設置應有別于專業美術院校的課程設置,要將學生作為未來的教師培養,而不是力求學生成為藝術大師。高師院校在安排課程時,應以師范性作為培養學生的主導方向,為學生安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課程,使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宏觀了解,而高師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繪畫技能的訓練,還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張贏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