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結石患者內鏡碎石的泌尿系統臨床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上尿路結石患者內鏡碎石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選取行內鏡碎石術的上尿路系統感染情況,分析其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和病原菌的耐藥率。結果:感染的患者有17例,占比為10.43%;分離病原菌35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4株,革蘭陽性菌,占比分別為68.57%和25.71%;病原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環丙沙星、青霉素、紅霉素、利奈唑胺、加替沙星的耐藥率較高,甚至是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達到100%。結論:上尿路結石患者內鏡碎石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率較高,并且誘發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所以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加強對病原菌的監測,并且針對病原菌的耐藥性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
[關鍵詞]上尿路結石;內鏡碎石;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
內鏡治療具有微創、安全,術后恢復快的特點,逐漸被引入尿路結石治療過程中。人體的輸尿管結構較為復雜,并且較為敏感,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極易出現并發癥,患者會出現感染性休克,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所以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掌握內鏡碎石術后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的影響因素,加強預防,有效地降低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針對63例內鏡治療術后尿路系統感染的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內鏡治療的163例上尿路結石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96例,女67例;年齡39~71歲,平均(55.23±2.82)歲;輸尿管結石102例,腎結石15例,經皮腎鏡取石術46例。納入標準:入選的患者均采用鈥激光碎石,并將碎石片送培養;患者同意本次調研研究的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高血壓、心臟病等嚴重的心腦血管和腎臟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術前未控制感染的患者。1.2方法:內鏡碎石術后尿路感染患者在臨床治療和分析的過程中,按照如下步驟來操作:首先是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方式來操作,患者常規的洗手、穿手術衣服,并且手術所有的攝像頭、冷光源均需要使用關節鏡套來保護。其次是在病原菌分離上,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流程中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同時在病原菌的鑒別上,我院主要采用的是從國外進口的全自動細菌分析儀。再次是藥敏實驗主要采用的是紙片擴散法。最后是詳細填寫患者的臨床資料,記錄患者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的相關情況。1.3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中獲取的所有資料數據均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以數(n)與率(%)表示計數資料,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泌尿系統的感染率:從表1中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出,行內鏡碎石手術的163例患者中,在術后出現感染的患者為17例,占比為10.43%。其中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占比為7.98%;重癥感染患者3例,占比為1.84%;感染性休克的患者1例,占比為0.61%。2.2感染病原菌分布:對患者的感染菌進行檢查,共檢查出35株,革蘭陰性菌24株,占比為68.57%,其中大腸埃希菌占比為25.71%,銅綠假單胞菌占比為17.14%;革蘭陽性菌,占比為28.57%,其中糞腸球菌占比為14.29%,尿腸球菌占比為8.57%;真菌1株,占比為2.86%。2.3病原菌的耐藥率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較高,超過50%;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最高,占比為83.33%,頭孢呋辛次之,占比為66.67%,頭孢唑林、環丙沙星的耐藥性較高,占比均為50%。從表3中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出,糞腸球菌和尿腸球菌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均達到了100%。糞腸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藥率較高,分別為80.00%、80.00%和60.00%;尿腸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加替沙星的耐藥率較高,均為66.67%。
3討論
泌尿系統感染是泌尿外科內鏡碎石手術之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泌尿系統的內部組織在手術中收到創傷,并且收到其特殊生理結構的影響,極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為患者提供抗菌藥物治療,患者容易出現感染性休克,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經過大量的臨床實驗,抗感染是提高內鏡碎石術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環節[3]。由于在臨床醫學上不規范使用抗菌藥物,導致患者體內的病原菌耐藥性在逐漸增強,甚至出現同時對多種藥物的耐藥現象。受到書中提取結石碎片培養和術后細菌感染的影響,患者在術后24h內出現發熱、頭暈的癥狀,所以醫護人員要結合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提高藥物的抗菌效果,降低疾病對患者的影響[4]。在本次研究中感染的患者例數為17例,占比為10.43%,這與史建國,王領軍在文獻報道中相一致,其對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進行研究,感染的占比量為9.63%,略低于本次研究[5]。在對患者的病原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得革蘭陰性菌占比為68.57%,革蘭陽性菌占比為28.57%,真菌占比為2.86%,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患者泌尿系統感染主要革蘭陰性菌中的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在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的過程中,發現病原菌具有一定的耐藥性,尤其是對慶大霉素的耐藥性較高,高達100%,所以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來選擇針對性的抗菌藥物減低感染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影響[6]。在對17例感染患者治療過程中,對于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主要是給予患者氧氟沙星靜脈滴注;重癥感染患者在術后持續高燒,高燒時間長達24h,對于這類患者主要采用二代頭孢兩盒氧氟沙星筋脈滴注的方式,有效地控制感染;對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在術后24h內進行抗休克治療,并且及時更換亞胺培南來抵抗病原菌,通常抵抗2~3d,直到休克好轉后停止用藥。同時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還要根據結石碎片培養的結果來調整藥物,并且從保護患者身體的角度出發,降低敏感性藥物的使用量[7-8]。通過采用合理的藥物治療方式讓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并且平安出院。綜上所述,雖然在手術之前患者的中段尿培養為陰性,但是由于體內有病原菌附著在患者的結石、結石梗阻上端,存在菌尿感染的可能性。同時在臨床醫學上行內鏡碎石術的方式來治療上尿路結石,此種手術方式雖然創傷小、安全高效,但是收到病原菌和病原菌的耐藥性較高的影響,術后感染率較高,并且難以有效治療。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癥下藥,通過結石碎片培養的方式來找出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藥性,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在合理用藥的指導下,降低耐藥菌株的產生,進而提高藥物抗菌的效果,全面提高救治的速度和患者的康復效果。
4參考文獻
[1]申長發,張海芳,謝娜.內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泌尿系結石并發感染性休克的診治體會(附26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5,12:1135.
[2]呂承勛,沈明康,陸毅,等.上尿路結石患者內鏡碎石術后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8:1786.
[3]孫敏,史振峰,劉亮,等.微創腔鏡治療上尿路結石合并腎盂內尿液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新疆醫學,2016,3:293.
[4]張潮,苗文隆,劉力婕,等.體外沖擊波與內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效果的對比[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6,3:307.
[5]史建國,王領軍,陳宇東,等.上尿路結石經皮腎鏡術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6,9:964.
[6]胡薦云,岐宏政,王云漢,等.血清降鈣素原在上尿路結石腔內碎石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中的早期診斷及預測價值[J].慢性病學雜志,2016,8:910.
[7]關升,孫衛兵,王琦,等.單純碎石取石聯合藥物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47.
[8]楊奕,周慧芳,萬小泉.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后少見并發癥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7,(2):82.
作者:吳石 朱從武 王忠 張晶 周自寅 單位:揚州蘇北人民醫院東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