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泌尿系統疾病診斷尿液隱血檢驗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1—12月醫院收治的74例泌尿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尿液分析儀檢驗,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兩種檢驗方式對泌尿系統疾病各項指標的檢出率及對泌尿系統疾病的檢出率。結果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對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的檢出率均高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對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膀胱炎、腎腫瘤的檢出率高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反映出患者尿液中的相關成分,利于醫師判斷疾病類型及病情進展,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泌尿系統疾病;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尿液分析儀檢驗
近年來,泌尿系統疾病發病率明顯升高,且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已成為臨床診斷中關注的重點[1]。臨床上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方式較多,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及尿液分析儀檢驗均是目前常用的診斷方式,但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可充分檢測出尿液中的相關成分,利于判斷泌尿系統疾病的類型[2]。本研究探討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泌尿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齡21~76歲,平均(35.69±5.49)歲;病理檢查結果顯示,腎小球腎炎24例,腎結石18例,膀胱炎17例,腎腫瘤15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泌尿系統疾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肺、肝等重要臟器病變;精神性疾病;溝通障礙;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尿液分析儀檢驗,采集尿液樣本前嚴禁服用任何藥物,切勿飲用茶水、糖水、咖啡等飲料,避免影響尿液樣本質量;尿液樣本采集時間為早晨,采集前確保尿道口清潔干凈,尿液采集量為30ml;尿液樣本采集后需在2h內完成檢驗,避免因放置時間過長影響檢驗準確性,具體如下。尿液分析儀檢驗:使用尿液分析儀(優利特,URIT-1600)及其配套的檢驗設備,將尿液測試紙放入裝有尿液樣本的尿杯中浸泡5s后取出放置在濾紙上,1min后使用尿液分析儀對濾紙進行相關參數的對比。尿液沉渣隱血檢驗:用滴管取10ml尿液樣本,并將其滴入試管中,隨后使用離心機對尿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5min,離心轉速為1500r/min,離心結束后靜置尿液樣本15min;去除離心后尿液樣本上層清液,隨后去除0.3ml的沉渣,并將尿液沉渣放置在玻璃片上,滴入適量的磺基水楊酸乙醇溶液,使用顯微鏡觀察尿液沉渣樣本,記錄相關參數值。
1.3臨床評價
(1)比較尿液沉渣隱血檢驗與尿液分析儀檢驗對泌尿系統疾病各項指標(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的檢出率。(2)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尿液沉渣隱血檢驗與尿液分析儀檢驗對泌尿系統疾病(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膀胱炎、腎腫瘤)的檢出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檢驗方式對泌尿系統疾病各項指標的檢出率比較
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對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的檢出率均高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種檢驗方式對泌尿系統疾病的檢出率比較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對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膀胱炎、腎腫瘤的檢出率高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泌尿系統疾病涉及器官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腎臟,任何一個器官發病均可波及整個系統,甚至影響機體其他系統,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蛋白尿、細菌尿、血尿、排尿困難、尿痛、腰痛等,發病原因較復雜,多數是因外部細菌入侵感染引起[3]。各種泌尿系統疾病的臨床癥狀與發病原因相似,給臨床診斷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檢驗方式尤為重要。尿液分析儀檢驗與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均是臨床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常用方式,但兩種檢驗方式的原理不同,因而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對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的檢出率均高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對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膀胱炎、腎腫瘤的檢出率高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尿液分析儀檢驗通過多聯試紙上各模塊與尿液成分發生的化學反應來觀察尿液中的化學物質,如白細胞的胞質內含物、紅細胞,可以判斷尿液中有無細胞存在[4]。但影響尿液分析儀檢驗結果的因素較多,如尿液中含有對熱不穩定酶,會使檢驗試紙顏色發生改變,極易造成誤診;此外,尿液產生氧化性物質、存放時間過長、高溫存放、尿液試紙保存或操作方法不當等也會影響患者的檢驗結果[5]。尿液沉渣隱血檢驗通過顯微鏡的放大作用將尿液中細胞等有形成分直觀地呈現出來,能夠真實地反映出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等成分,利于醫師掌握疾病類型及病情進展[6]。通常情況下,健康人尿液中無紅細胞或偶有紅細胞,而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尿液離心后在顯微鏡視野下可見紅細胞增多,多見于急性腎炎綜合征、腎小球腎炎等泌尿系統疾病[7]。白細胞在人體內起到保護的作用,可包圍與消滅外來的細菌或病原體,健康人尿液中可見少許白細胞,而患有腎小球腎炎、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統炎癥的患者尿液中白細胞會有所增加。此外,健康人尿液中可存在少量脫落的上皮細胞,若尿液沉渣樣本在顯微鏡下顯示上皮細胞增多,則提示上皮細胞脫落部位存在病變,多見于尿道或膀胱炎癥。管型在腎臟疾病的診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成分的出現表示腎實質損害,多見于急性腎小球綜合征、腎腫瘤等[8]。由此可見,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尿液有效成分檢驗中具有更明顯的優越性,通過了解尿液中的成分,更利于醫師判斷泌尿系統疾病類型及病變部位,同時也能了解疾病進展,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綜上所述,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反映出患者尿液中的相關成分,利于醫師判斷疾病類型及病情進展,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張玉玲.探討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57):185,187.
[2]楊樺.尿液沉渣隱血檢驗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價值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9):39-40.
[3]何沛,張卓.尿液隱血檢驗對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的意義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253-254.
[4]袁衛東,袁科,陳春,等.探討尿液沉渣隱血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8):122-123.
[5]駱曉.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尿液隱血檢驗的效果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2):57-58.
[6]吳雪.尿液隱血檢驗在診斷泌尿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1):131-132.
[7]王麗東,那向杰,田欣鑫,等.尿液分析儀和鏡檢法在尿液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11):81-82.
[8]李建柱.尿沉渣檢驗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分析[J].醫學信息,2018,31(17):160-162.
作者:陳麗群 單位:玉山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