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腎鏡取石治療泌尿系統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患有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評價其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患有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100例為研究樣本,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開放手術法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和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大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結石殘留率大于實驗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高于實驗組患者。結論: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不但取石率高,并發癥的發病率也低,患者臨床治療各項指標穩定,值得推薦。
關鍵詞: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復雜性泌尿系統;治療療效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變大,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時長在不斷增加,憋尿成了普遍現象。長期憋尿會導致尿液中某些成分濃度升高,導致有晶體析出,這就是結石的早期形式,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生部位通常為腎盂、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加忻谀蛳到y結石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疼痛,嚴重者發生出血現象,這也成為當今臨床治療中的一個難點。當今臨床中大多數采用傳統的開放手術法進行治療,隨著醫學的不斷改革,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成為當下的流行治療方法,本文選取了100例患有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為研究樣本,分別進行傳統開放手術法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為臨床上提供了資料,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入治我院泌尿外科的患者100例為研究樣本,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為33~64歲,平均年齡為(48.36±0.48)歲;實驗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為34~67歲,平均年齡為(49.27±0.36)歲。所選患者均滿足以下條件:(1)均無家族史;(2)對治療藥物無過敏反應;(3)無其它泌尿系統疾病。
1.2方法
所選患者經CT照射后,結果顯示均有不同位置的泌尿系統結石。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法進行治療,手術步驟總結如下:(1)患者在手術前進行彩超檢查,對結石形成的位置有一個準確的了解;(2)對患者進行麻醉,麻醉方式為持續性硬膜外麻醉;(3)選用合適的手術入口,縱向切開,手術切口大小處于5cm到7cm之間,并且令患者處于一個適當的體位;(4)用手術刀將組織逐個切開,待腎臟組織和腎盂組織完全露出來之后,明確結石處于的具體位置,再進行切開組織取石;(5)取石結束后,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對結石形成的部位進行全方面的沖洗,將肉眼看不見的小石塊順著水流沖洗下去,力求取石率達到100%;(6)沖洗完畢后,置引流管,并且將手術刀口逐級進行縫合,縫合后用抗生素處理,以免傷口感染引起其它并發癥。實驗組患者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手術步驟如下:(1)在患者手術前進行彩超進行檢查,準確了解結石位置;(2)令患者采取便于取石的體位,進行麻醉,麻醉方式為持續性硬膜外麻醉;(3)麻醉完畢后,經膀胱鏡將F5輸尿管經過患側逆行插入,令患者采取合適體位,一般以俯臥位為最佳,可以把患側腎區墊高,并且將墊高角度控制在30°至45°之間,配合B超進行照射,確定結石具體的位置,并且了解結石大小;(4)在十二肋下腋后線和肩胛下角線的范圍內,并且在腎盞上選取合適的位點,便于穿刺,經過皮腎通道來擴張,一直到F20,這個區間內皆為取石通道;(5)采用合適的輸尿管鏡來粉碎體內結石,并將其沖出來,手術完畢;(6)按照要求,將雙J管進行留置處理,同時也留置一個腎造瘺管;(7)手術結束后的第三天,進行CT照射復查,目的是觀察結石的殘留情況,如果結石有殘留,則確認殘留的位置,并且在手術結束的一周后再次進行手術取石。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和治療效果。
(1)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以下幾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和首次如廁時間;(2)患者的治療效果包括以下幾項:①取石分為結石取凈率和結石殘留率,(結石取凈率=結石取凈人數/總人數×100%;結石殘留率=結石殘留人數/總人數×100%);②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當P<0.05時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和首次如廁時間等臨床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對照組患者的結石殘留率大于實驗組患者(P<0.05);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高于實驗組患者(P<0.05)。
3討論
研究表明,尿液不按時排出,滯留體內時間過長,對身體的損害極大,形成泌尿系統結石的概率不斷加大[1-4]。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尿液在體內滯留時間過長,在其中的某種成分濃度不斷升高導致析出,初期的析出物為泥沙狀或結晶狀,這就是早期的結石狀態,結石可以在泌尿系統任何部位形成,如若在輸尿管中形成,當結石塊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則會堵塞輸尿管,造成患者排尿不暢,而且出現腰痛等癥狀,更有甚者有并發癥發生,比如尿路感染等[5-6]。在我國醫學早期中,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通常采用傳統的開放手術法進行治療,治療原理則是對患者進行手術,然后取石,這種方法不但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而且很難確認結石的位置,導致取石率低,而且患者在術后通常恢復較慢,導致機體產生各種術后并發癥,增加了治療難度,逐漸被棄用[7]。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微創治療已經成為當今臨床的流行方法,在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可以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這種方法不但取石率增加,由于手術創口小,患者恢復時間變短,從而也降低了由于手術造成的并發癥的發病率,使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達到最佳,力求用最短的時間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相對于傳統開放取石術來說,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使年齡大的患者得到一個更好的治療,高齡人群也是復雜性泌尿系統高發群體之一,由于傳統開放術造成的傷口較大,老年人恢復能力較慢,通常采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使其不能很好的根治,這就是傳統開放取石術的弊端,然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高齡群體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8]。本文選取了患有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100例為研究樣本,分別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法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大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結石殘留率大于實驗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高于實驗組患者。綜上所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不但取石率高,并發癥的發病率也低,患者臨床治療各項指標穩定,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莊義洲.精準穿刺在復雜性腎結石PCNL治療中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7,30(2):400-402.
[2]??『?多通道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腎結石臨床治療中的應用[A].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究會、中華高血壓雜志社.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討會(廣州站)論文綜合刊[C].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究會、中華高血壓雜志社,2015,23(03):792-793.
[3]林立國,吳國忠,孫忠凱.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和單孔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22(17):2050-2053.
[4]王???李金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5):123-124.
[5]符遠迪,廖志武,鄭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7,10(03):250-252.
[6]王磊,徐學軍,尹海軍,等.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與開放性腎切開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1):72-75.
[7]莊耿純,許錫榮.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臨床療效[J].微創醫學,2016,11(01):115-116.
[8]周良毅,李雪峰,李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08):686-688.
作者:房雨 單位:遼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