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特色民間藝術傳承發展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河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著精彩紛呈的民間藝術,蔚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蔚縣剪紙藝術風格鮮明。本文以蔚縣剪紙為例,通過對剪紙藝術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從藝術傳承、內涵提升、營銷方式等方面探索其發展路徑,旨在實現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助力我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關鍵詞:民間藝術;蔚縣剪紙;傳承;發展
河北省張家口蔚縣的剪紙色彩艷麗,藝術風格獨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06年第一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一百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蔚縣剪紙逐漸發展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產業,在當地的文化經濟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剪紙藝術的發展有利于傳承發展傳統民間藝術,促進蔚縣剪紙藝術產業化發展,進而實現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為蔚縣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一、蔚縣剪紙概況
剪紙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南京、揚州、日照、安塞、隴東、晉南等地都流傳盛行,且各具特色。在這眾多的剪紙藝術中,蔚縣剪紙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鮮艷對比強烈,技藝精湛,藝術格調獨樹一幟。蔚縣剪紙以宣紙為原材料,以刻代剪,吸取河北武強縣的木板水印窗花的色彩特點,再以明快絢麗的色彩點染而成,風格獨特,自成一派。蔚縣剪紙多取自戲劇人物、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紋飾,題材廣泛,寓意深長。
二、蔚縣剪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能夠反應當代精神內涵和藝術創造力的優秀作品
優秀的剪紙藝術作品是剪紙藝術家憑借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將生活中的見聞感受通過剪紙藝術創作的形式創造出來的,是記錄時代特色、反映蔚縣人民風俗禮儀、生活方式的鮮活載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目前,蔚縣剪紙行業盡管有著大量的年輕學徒,并且掌握了嫻熟的刻、染等技術,但是缺乏創作熱情和專業知識,在剪紙紋樣的創新設計方面難有成就。筆者通過到蔚縣剪紙一條街調研,發現許多店面銷售的剪紙作品形式、內容、設色、裝裱極其雷同,這就降低了蔚縣剪紙的藝術價值,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制約了蔚縣剪紙的長遠發展
2.生產模式的轉變,致使作品質量參差不齊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蔚縣剪紙由產業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逐漸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下,許多剪紙企業的經營者利用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機械復制,甚至利用電腦刻紙、染色,用機器大批復制。這些機械化生產出的剪紙作品刻板、生硬,包裝簡陋、價格低廉、以零散攤販銷售為主,降低了蔚縣剪紙的藝術價值,給人留下了品質低劣的印象。而這種印象一旦形成,直接影響蔚縣剪紙的現代品牌形象的樹立,違背產業發展需求。
剪紙藝術家是蔚縣剪紙藝術的創作主體和傳承人,是剪紙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年輕剪紙藝術家猶如為剪紙藝術產業注入了新鮮和活力。據走訪調查,由于經濟見效慢、不愿留守故鄉等各方面的原因,當地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選擇回鄉繼續從事剪紙藝術的人數較少,而選擇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大多缺乏對傳統剪紙藝術內涵及精髓的理解。所以,剪紙藝術人才結構薄弱,后備力量的匱乏使得蔚縣剪紙藝術的傳承面臨極大的挑戰,不利于蔚縣地方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染色工藝有待進一步改善
蔚縣剪紙“三分刻七分染”,較之其他地區的剪紙藝術,程序復雜,講究頗多。“上色”主要包括點染、暈染、平涂,是蔚縣剪紙制作過程中的一道重要程序,吸收了武強年畫、皮影等染色工藝,使作品呈現出色彩艷麗,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染色原料以品色和酒精為主。品色俗稱“色”,是一種化學原料,主要有粉、黃、綠、紫四種,經與一定量的酒精和水一起調和,顏色可以上下滲透。據一位青年剪紙傳承人稱,“酒精和水的比例須掌握適當,一次可以透染五張,多一張不透”,可見蔚縣剪紙染色技藝堪稱高超。但剪紙藝術作品如何保持色彩鮮艷、不褪色,是一直以來都難以解決的重要問題。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剪紙作品大多陳列在陰暗不見光的展廳中。這是因為品色著色的穩定性較差,剪紙藝術作為裝飾品,即便擺放在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歷經數月也會褪色嚴重。可見選擇陰暗的展廳陳列,也是剪紙經營者不得已而采取的辦法。而如今,隨著非遺工作的廣泛推廣,蔚縣剪紙作為傳統工藝品也享譽國內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如何改進蔚縣剪紙的染色工藝,解決易褪色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三、蔚縣剪紙傳承發展對策分析
1.構建剪紙藝術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文化主管部門應建立剪紙人才信息庫,準確掌握、定期更新其資料信息,構建合理的剪紙藝術人才傳承梯隊;其次,加大對剪紙人才的培養力度,充分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依托高校組織蔚縣剪紙傳承人參加藝術理論講座、藝術沙龍、參觀考察、創作實踐等,幫助他們拓寬思維和眼界,提升人文修養和審美創新能力;再次,加強蔚縣剪紙傳承人之間的聯系,促進相互間的學習交流,以提升技藝水平;再其次,加大剪紙人才培養的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建立專項基金、項目合作等形式支持經驗豐富的剪紙藝術家以“傳、幫、帶”的方式帶徒傳藝,使有一定潛力并且愿意學剪紙藝術的年輕人排除物質需求方面的后顧之憂;最后,剪紙藝術傳承人的培養,應從娃娃抓起,色彩絢麗、造型生動的蔚縣剪紙更能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將剪紙藝術與兒童美術教育結合起來,讓孩子從小了解認同家鄉的本土文化,認識到剪紙藝術的美,認識到剪紙的藝術價值,進而讓孩子自發的熱愛、學習、創承、發展它。
2.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剪紙藝術的精神內涵
正如有學者所說“藝術是文化的外化,文化是藝術的內涵。”藝術是文化、精神的產物,不同的地域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以及特有的意識形態和精神內涵,所產生的獨具特色的藝術品是當地人民感情的積淀,是精神財富的展現。正因如此,蔚縣剪紙藝術作品散發出具有蔚縣地域特色的鄉土氣息、風俗人情、審美心理、生活感悟。因此,蔚縣剪紙藝術家應基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中獲取創作靈感,拓寬創新思維,避免一味模仿、復制,努力創作出能反映新時期地域特色及思想內涵的高層次藝術作品,為蔚縣剪紙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3.創新營銷方式,拓寬推廣、銷售渠道
任何藝術品產業化路程中都離不開商品的推廣和銷售,只有建立能夠彰顯蔚縣剪紙價值魅力的推廣、銷售方式,才能體現出它的真正價值所在。一方面,文化管理部門可以協助剪紙藝術家舉辦國內外巡回展覽,宣傳蔚縣剪紙的藝術價值,提升知名度;邀請藝術評論家定期召開座談會,對剪紙藝術進行理論研究,對實踐創作提供理論指導,提升人們對蔚縣剪紙的認知程度。依托畫廊對剪紙藝術作品進行多方面的推廣、宣傳,挖掘價值潛力。另一方面,創新網絡營銷模式,將現有網店做得主題明確,特色突出。所以應充分利用媒體技術的多元性,通過精美圖片、視頻、Flash短片等生動介紹剪紙藝術,其中包括作者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寓意,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蔚縣剪紙的藝術魅力。同時充分利用網絡交易平臺,將蔚縣剪紙的藝術魅力傳播到世界各地,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
4.結合地方資源優勢,推動剪紙藝術及其衍生品的產業鏈發展
蔚縣,古稱“蔚州”,自然風光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素有“民間藝術之鄉、剪紙藝術之鄉、民俗文化旅游最佳城市”之稱。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旅游的興起,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可以以此為契機,將蔚縣剪紙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拓寬蔚縣剪紙的推廣途徑。一方面,在蔚縣剪紙一條街建立的基礎上,以志愿者講解的形式,定時為游客參觀講解蔚縣剪紙藝術的相關內容,向游客傳遞剪紙的藝術魅力。同時,利用店面空間,展示剪紙藝術的現場制作過程,或者開設體驗課程,讓游客親自參與體驗剪紙的刻、染等制作過程,為游客營造濃厚的民間藝術氛圍,激發購買欲望。同時,鼓勵支持高校與文化創意企業的參與合作,將文化創意領域融入剪紙藝術,在現有的團扇、宮燈、擺件、書簽等裝飾性較強的衍生品基礎上,大力開發如絲巾、桌布、服裝等實用性較強的日用品系列,使蔚縣剪紙與生活結合起來,加快其產業鏈的深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版.
[2]鄭一民,田永翔,薄松年主編.《中國民間剪紙集成—蔚縣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楊文會.河北民間藝術資源的發掘與傳承[J].河北學刊,2010年(02).
[4]蒙莉,雷金星.民間藝術產業化探微[J].廣西社會科學,2017(01).
作者:劉冬曄 孫鳳明 胡曉婧 單位:1.河北經貿大學 2.河北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