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經濟創新管理與發展趨勢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林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之一,不僅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生態價值,而且能夠為土木、造紙等行業提供原材料,創造較高的經濟價值。隨著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不斷創新林業經濟管理模式,促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現階段林業部門工作的重要任務。文章首先指出了現階段林業經濟管理面臨的一些問題,隨后對如何實現林業經濟的創新管理提出了幾點建議,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林業經濟;創新管理;問題與對策;發展趨勢
隨著林業產業機構調整的深入推進,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進一步發揮林業在生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價值提供了必要保障。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現階段國內林業經濟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開發人員少等,不利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探究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的可行性策略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一、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林業產業化水平有待提升產業化是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國森林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雖然近年來森林覆蓋面積和林業經濟管理均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上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化鏈條。從林業管理工作目標上來看,更多的是側重于發揮林業產業的生態效益,林區與外部森林市場的對接程度較弱,森林資源無法高效的轉化為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林業產業經濟的發展。2.林業產業開發人員不足長期以來,基層林業部門的工作重點集中在林區建設和林木保護等工作,因此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也傾向于對林業人員管理技能的培訓教育。這樣一來,林業產業開發方面的人員配備相對較少,只能對外輸出最基本的林木資源,無法通過產品深加工提高林木附加值,由此也就無法提高林業經濟效益。3.林業項目投入資金較少林業產業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無論是在前期建設還是后期管理維護中,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作為保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林業單位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僅完成了前期建設工作,而后期的林區維護和管理工作則沒有同步跟進。同時,由于經費來源單一,也會導致后續的運營經費短缺,林業經濟難以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二、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1.創新林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林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離不開專業化林業人員的工作支持,因此必須要將人力資源管理放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首位。首先,林業部門要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觀念,提高人才選拔和任用門檻。例如,林業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產業研究人員,在人員招聘時也需要對應聘人員的理論知識和研發能力進行綜合考察。其次,對在職的林業工作人員,要通過在職培訓和工作實踐,不斷提高其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為林業經濟創新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2.創新林業產業制度管理模式林業經濟創新管理工作的開展,除了需要由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提供技術支持外,還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外部保障。近年來,國內林業產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來,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業制度的創新工作可以分別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第一是創新林木采伐制度。針對基層林區存在的濫砍濫伐現象,林業部門要強化林區管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第二是創新林業檢疫管理。林木病蟲害不僅會造成林木大量死亡,而且林區內的枯枝、落葉還會引發火災隱患,通過執行嚴格的林區檢疫制度,可以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第三是創新林木加工管理。林木加工可以提高林木附加值,但是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嚴重的浪費現象。通過強化管理,可以實現林木資源的最優化利用。3.建立階段性的林業發展目標林業產業經濟和生態價值的發揮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急于求成,反而會給森林資源造成損害。因此,林業部門必須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根據本地林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的林業經濟管理目標,為今后林區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指導。林業發展目標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以短期目標為例,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加強林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林業資源大多分布于山區,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二是培養本地龍頭企業,一方面可以為實現林業產品深加工提供條件,另一方面也能發揮品牌效益。4.優化林業經濟產業化程度一是加強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林業產業結構中,積極引進新的信息技術,以便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了解與及時掌握。另外,對于第三產業也應大力發展,也可以起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效果。二是實現林業產業與社會企業相結合。將林業產業化與其他行業進行合作,從而創造新的社會生產力。三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業經濟產業化調整政策。通過對林業經濟產業化進行調查與分析,制定合理的調整政策,使林業產業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
三、林業經濟發展趨勢
1.林業產業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基層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壓力大,通過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則可以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減輕工作壓力提供幫助。近年來,信息技術的成熟和互聯網的普及,為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林業部門無論是出于工作便利性還是產業經濟效益考慮,都必須重視產業信息化水平的建設。除此之外,林業產業信息系統的建設還可以實現林業產業資源的整合,對林業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提供了積極幫助。現階段,部分基層林業部門由于經濟條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必然會推動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績。2.林業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我國的林業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對林業支撐力度大、效益高而且帶動性強的林業產品,對這些林業產品進行深層次的開發與深加工,全面調整林業經濟結構。另外,順應市場發展與需求,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林業經濟進行多方面的發展,可以實行擇優扶強的戰略。在目前的林業經濟發展企業中,選擇管理水平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進行重點扶持,如推廣綠色生態旅游。對于經濟效益不好、企業規模也小的企業可實行兼并或幫助發展的政策,使林業經濟穩定發展。
四、結語
通過創新林業經濟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夠實現林業經濟價值的最大化發揮,而創造的經濟價值又可以反哺本地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林業經濟的發展對于進一步提高森林的生態價值也有一定作用。因此,林業部門必須要結合林區實際情況,兼顧森林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利容,王斌,格日樂圖,等.林業固定資產投資及產業結構變動對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林業經濟,2012(8):101-104.
[2]廖冰,廖文梅,金志農.林業產業結構變動對林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江西省為例[J].新疆農墾經濟,2014(4):51-55.
[3]肖敏靜,趙璟.低碳經濟視角下江西林業產業結構與林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0(5):32-35.
作者:王偉華 單位: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