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從業能力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旅游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能力,是高校在優化人才培養、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高校要以旅游業的發展趨勢為導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找準定位,通過優化專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從業能力,使之具備從事旅游服務工作的人文素質,進而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成長為旅游業發展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從業能力
所謂從業能力是“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活動、完成職業責任所必須具備的技術和能力”[1]。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從業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關系到職業發展前途。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第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對于旅游管理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善于與游客溝通不僅是從事旅游服務工作重要的工具和途徑,而且是其專業能力和人文素質的表現。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通過導游實務與技巧課程教會學生如何與游客交流,要注意語氣自然流暢,在語速上保持勻速表達,任何時候都要心平氣和、禮貌有加。其次,要在旅游接待禮儀課程中教會學生恰當地使用身體語言,避免出現機械客套和被動應付的狀況,使游客能感覺到一種比較自然但又真心誠意的禮遇。再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通過旅游體驗實習學會表達時機和表達對象,即根據需要的服務項目、游覽地點、游客身份、游客心理狀態等具體情況采用適當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盡可能避免因溝通失誤而帶來經濟損失。第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的實質就在于能想游客之所想,將自己置身于游客的處境中,這就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學會觀察游客的身份、外貌、語言,以此了解其心理狀態、喜好及興趣,進而判明其服務需求。不僅如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還要在定崗實習過程中學會觀察游客的情緒,要注意通過游客的行為、動作、儀態等無聲語言來揣度客人細微的心理,做到使游客感覺導游的服務無處不在、游覽活動輕松自如,感到自己被尊重,能夠時時體會到導游的服務。
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高校為適應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需要,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通過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著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且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通過觀察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可以看出,其從業能力依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第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不善于同游客溝通、交際能力存在明顯欠缺等。以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6級旅行社管理方向學生為例,2018年秋季學期,學生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開始為期半年的專業綜合實習。在專業綜合實習過程中發現,由于在校學習期間對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學習不夠,學生不知道如何與游客溝通,在旅行社接待崗位的學生面對游客的咨詢時茫然無措、答非所問,甚至游客多問幾句都覺得不耐煩甚至暴跳如雷;在計調崗位的學生自以為是,安排人員和線路時以偏概全、固執己見等。這些問題不僅說明了學生沒有適應從學生到旅游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而且還充分暴露了專業培養過程中的不足,也是未來專業培養方案調整、優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第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現為觀察能力不夠。2018年春季學期,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5級酒店管理方向學生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到杭州某五星級酒店實習。眾所周知,在五星級酒店工作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但是這些學生卻不知如何觀察顧客的外表、言談舉止,就好像“看見佛光就以為取得了真經”[2],不會從細節中研判顧客身份,因而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還有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自以為是,無視游客和單位的整體利益,盲目追求“我個性、我快樂”。由此可見,要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盡快進入角色,必須在專業培養過程中著力提升其從業能力。
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升從業能力的策略
對于新時代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從業能力是生存之需、價值之求。因此,高校要從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從業能力為重點,努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以旅游服務本領為核心的就業競爭力得到真正提升。第一,高校要積極優化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環節,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加大對學生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力度,使學生有能力、有信心勝任旅游服務工作。2018年秋季學期,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以提升學生的旅游服務技能為重點,打造以吉林導游、導游實務、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計調實務為代表的一批實用性強的專業課程,并將專業實踐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做到了“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實現專業課教學與旅游行業無縫對接,形成了以實踐為中心、立體開放的專業培養體系。第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細化實踐環節,將從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認識性實習、體驗性實習、專業綜合實習過程中。在實踐中,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充分利用就業實習基地的教育資源,通過聘請行業導師采取“學徒制”方式一對一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學生不僅有機會深入工作第一線,盡快熟悉旅游行業,而且使學生既學得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為走進職場、實現自我、服務游客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旅游業提檔升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能力不僅關系到旅游業未來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正因為如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必須深刻認識提高學生從業能力的重要性,從行業發展需要和學情實際出發,扎實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使之為新時代旅游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寶桐.證券期貨從業道德簡明教程[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180.
[2]楊泉良,許占權.教師從業要求與繼續教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130.
作者:仲晨星 李衛紅 單位: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東北亞休閑經濟研究中心 貴州師范大學 國際旅游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