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經濟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綠色經濟要求企業積極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履行披露環境信息的義務。但是,當前我國環境會計發展仍處在探索階段,在制度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陳述及實例的分析,深層剖析了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其發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綠色經濟;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1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1內容不完整,形式不規范,缺乏可比性
根據《信息披露評估報告(2017年)》得到的結果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大概有857家公司以公開或半公開的方式向外界公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和環境責任報告。近些年,雖然我國也在大力提倡經濟與環境的和平互惠發展,倡導企業走綠色管理之路,積極發展環境會計[3]。但是,由于我國環境會計起步較晚,相關制度和法規建設不完善,使得某些上市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還存在許多短板。
1.1.1形式不規范
我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環境會計準則,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也沒有一致的認識和規范。而企業通常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相關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選擇性披露。與環境有關的信息通常分散在財務報表的不同部分,其中一些信息在說明中簡單提及。環境會計的非標準披露使企業難以確定環境支出的利弊。
1.1.2披露不完整和缺乏可比性的信息
目前,除了受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的和某些特定的污染嚴重的上市企業之外,我國其他大部分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都屬于自愿披露。而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大多數上市企業都會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來使用定性描述,缺乏與環境數據相關的定量披露。信息披露流于表面,強調形式而非實質,缺乏統一的會計制度,也導致公司與公司之間的數據缺乏可比性。
1.2缺乏可靠性
一方面,由于考慮到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風險,在披露相關環境會計信息時,管理層將會有選擇地披露對上市公司有利的信息,比如環保投資、環境污染治理等,故意避免披露重大的環境事故、環境罰款支出等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的負面環境信息;另一方面,出于對企業融通資金、建立更好的企業形象的考慮,管理者會對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虛假披露。這兩方面因素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環境信息披露的可靠性[4]。
1.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性不強
我國上市公司大多選擇用歷史過時信息來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這就使得所披露的環境信息不具有前瞻性。由于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為主、定量分析為輔的披露方式,使得一些長期性的環保投資所能帶來的收益以及環境污染在后續期間的支出都無法在當期進行確切的成本效益衡量。這些因素導致環境會計信息時效性不強,對企業本身以及相關利益者的利用價值不大。
2環境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環境會計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國的環境會計起步較晚,研究發展相對滯后,沒有建立與之對應的環境會計制度,也沒有完整的準則體系來規范和約束環境會計信息內容、環境要素的確認、計量和記錄。使得企業會計人員在核算環境會計信息時沒有標準的操作規范,也導致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不知道如何從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中分辨出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
2.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制度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為此也公布了一系列的環保法律和法規。2010年,國家環保部門公布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議審閱并通過了修訂的新《環境法》;2015年,由環境保護部和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這些相關的法律文件都對上市公司應當承擔的環境信息公布責任提出了要求,但是對上市公司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具體方式和披露的具體內容并沒有作出詳細的要求。除了相關法律規定的16個必須披露環境信息的重污染行業外,其他上市公司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仍有較大的自我選擇性。
2.3企業不重視
企業大多以盈利為目的,為了創造最大的利潤,企業管理者大多著眼于短期利益,更多考慮的是對環境保護的輸出會增加企業成本、減少企業利潤,而忽略保護環境給企業帶來的長期利益,也不清楚環境會計信息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嚴重制約了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
2.4缺乏專業的環境會計人員
環境會計是順應經濟與自然資源和諧發展理念下的新興學科,其雖然具有傳統會計的基本職能,但主要目的還是保護環境,節約自然資源,所以環境會計應該結合會計學與環境學的思想,這就需要具備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型人才來完成環境會計工作。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缺乏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知識的掌握,專業培訓也比較少,導致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緩慢。
2.5環境會計缺乏審計監督
目前,我國沒有獨立的環境會計信息機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質量更多取決于企業的責任意識,在沒有第三方審計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選擇隱藏部分環境會計信息或披露虛假環境會計信息的情況就不可避免。
3對策建議
3.1建立和完善環境會計制度
一套完整的會計制度是環境會計發展的堅實后盾。我國應借鑒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制定適合我國環境會計的制度。在一系列環節中明確環境會計的具體操作規范,例如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為上市公司提供完整、綜合、全面的環境會計信息提供理論依據。
3.2加強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設
上市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法律法規的驅動力和制度的規定。美國的環境會計研究起步早于中國。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了很多需要上市企業明確且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法律法規。雖然日本在相關領域的起步較晚,但建設速度非常快,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在當前已有的制度規范下有效施行。我國應該借鑒這些國家制度建設的經驗,盡快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規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行為,使其能夠嚴格依照法律和規定來披露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
3.3提高重視程度
企業應了解環境會計信息在參與企業經營決策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企業對社會的環境責任,了解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一方面,治理層可以將環境績效納入企業經營績效的考核中,促使管理層積極主動地考慮經營活動產生的環境影響,充分考慮環境成本與環境效益;另一方面,管理層也應該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保護氛圍,為企業推行綠色經營和更好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創造條件。
3.4培養專業的環境會計人才
環境會計的多學科綜合性決定了相關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全面的知識和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如何提高環境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是環境會計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應實施該領域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環境會計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為環境會計的發展提供知識保障。
3.5加強環境會計信息外部審計
環境會計信息需要外部審計的參與,以確保用戶能夠接觸到真正可以信賴的環境會計信息。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和制度,建立并加強獨立機構的審計,才能更好地規范企業行為,切實可行地提升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彭容,譚俊波.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5-57.
[2]張本越,申振.生態文明視閾下我國環境會計的重新定位及其發展的策略[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68-76.
[3]孟召博,徐步朝.基于生態發展視角下的礦產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企業經濟,2017(9):124-128.
作者:韓靜 厲明健 楊曉婉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