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能力的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雖然歷史不能重復,但是歷史是可以再現的,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再現歷史,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唐詩宋詞朗誦會、外出參觀、歷史小品表演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能力。比如,201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我們可以舉辦一個相關的知識競賽,在學生了解建國65年的風風雨雨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既掌握了歷史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再比如,中國古代史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許多成語的典故,我們在學習七年級歷史的時候,可以上活動課,讓學生自己找古代史上出現的成語,把它以小品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既學習了歷史,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和表演的能力。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強化學生課前的預習準備工作,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工作中改變那種大包大攬的作風,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多參與。而這種參與表現在教學中就是強化學生的課前的預習準備工作,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利用課余時間預習該課內容,初步了解自己將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有哪些問題自己不能解決。在上課時利用課堂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再次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同時提出本節課問題,學生邊看書、邊思考,進而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銜接性和問題的層次性,既注意對優秀學生的培養,也要注意對基礎差的學生的培養,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能力
對于一個有經驗的歷史教師來說,我們要不斷的采取好的教學方式,做到有效講授,有效指導,有效提問,有效調控。比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或者是啟發式教學的方法;也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歷史課堂教學,變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論說教和單純語言講解的教學模式為靈活、生動、直觀的教學模式;或者也可以利用一些個小故事引出學習主題。比如,初中古代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成語典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第7課《大變革時代》時,可以充分利用立木為信這個成語故事,課前讓學生們分好角色,在上課時由學生們表演這個成語故事引出商鞅這個人物,在指導學生看商鞅這個人物在歷史上都做了哪些事?同時代的社會變革還有什么?引導學生去探究本節課的內容。當然,也可以在課上教師自己設計一個短劇,比如上課時叫學生把什么東西拿到某地,然后給學生一定的錢,開始可能學生會不相信,可是就有學生敢于嘗試,結果教師兌現自己的諾言,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這樣也能激發學生探究本課的興趣。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作者:劉新艷 單位:廊坊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