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校院合作開發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微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微課教學已成為臨床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的微課開發大多是以個人、某個技術部門或者公司來完成,導致微課內容不夠規范,學校教學與醫院臨床實踐相脫節。探究以校院合作的方式,利用臨床實習醫院的師資和資源,針對護生臨床實習中實踐教學所需,參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內容要求,對微課進行設計、開發和應用,形成較為系統和豐富的臨床護理教學資源,實現校院資源共建共享。
【關鍵詞】臨床實踐教學;微課;校院合作;資源共享
臨床護理實踐教學是護理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生需要在臨床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熟練操作技能,提高個人實踐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移動電子產品的迅速發展,微課為遠程教育、在線教學和移動學習等提供了新的教學形式。它通過分割知識點、利用圖片、視頻、動畫制作成微課程,具有自主選擇性強、學習時間短、內容精練等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需求,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1]。本研究將校院合作共同開發的系列微課應用于臨床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校院合作開發微課
在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中,微課以短小精悍、主題明確、重點難點突出等優點為校院臨床護理教學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通過查閱文獻和分析微課作品,發現目前微課應用課堂教學的研究逐漸增多,大部分偏重于理論教學,經過系統開發應用于臨床實踐教學的微課教學資源非常少。通常在微課資源的開發中,學校和醫院分別制作的微課因環境條件所限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容易造成學習內容的零散、重復或缺失。通過校院合作開發微課,實現校院雙方資源整合,微課內容更全面、更貼近臨床,同時減少了校院雙方各自開發微課所造成的資源浪費,能夠節約成本,優化微課體系,課程資源更加系列化、完整化和規范化。
1.1微課開發團隊的建設
1.1.1舉辦教師微課比賽。我校在“依托行業、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為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水平,發揮校外十幾家醫院的臨床教學優勢,豐富護理專業臨床教學資源,定期舉辦學校教師和臨床教師微課比賽。從報名培訓、微課設計制作到參加初賽和決賽等幾階段,經過對微課作品的審核初評,以及專家評委和學生評委的現場評審,最后從眾多的參賽作品中評選出優秀微課作品和優秀教師,為信息技術與臨床教學相融合打下良好基礎。
1.1.2遴選優秀教師組建團隊。從微課比賽中選出的校內外優秀教師二十余人組成課程建設團隊,成員包括十幾家教學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臨床骨干教師和校內教師,團隊成員配置合理,組織分工明確,充分體現了校院結合的特色。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為微課多樣化的資源建設提供了保證。同時聘請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支持,制定微課視頻拍攝規范,為團隊成員培訓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和制作技巧,掌握多種信息化技術,為提高微課制作技術水平,豐富微課形式和內容提供有力保障。
1.2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
1.2.1微課內容規劃。微課內容選擇在護生臨床實習階段,將臨床實習內容與在校期間學習的護理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參考國家護士執業考試大綱內容要求,結合臨床實際案例和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補充前期包括基礎護理、內外婦兒等課程理論和實訓內容的不足,兼顧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臨床溝通技巧、護士禮儀、法律法規、服務意識等職業精神和素質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有重點地選取教學內容、確定制作主題和目錄,制定課程標準,將微課內容分為多個單元模塊,每個模塊講授內容在8~10分鐘,由學校和醫院老師共同商討合作完成,充分利用校院雙方的有利資源,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2.2微課設計。課程團隊按照前期微課制作目錄列好各模塊內容,團隊老師根據所在臨床科室特色和專業特長,領取微課制作任務,討論形成系列微課程的設計思路,制作PPT,確定腳本,課程負責人進行監督和指導。
1.2.3微課的制作。微課腳本確定后,進行錄制。按照微課視頻錄制標準進行課程錄制,微課中的圖片、視頻均由我校和醫院老師共同拍攝完成,保證了場景的真實性,錄制中突出技能操作的要點和細節,視頻及動畫準確體現教學內容。視頻錄制后,對所拍攝的素材圍繞中心主題進行剪輯、對畫面進行修飾,通過音效處理、動畫設計、字幕和背景音樂的添加等后期制作,體現良好的整體效果。微課制作完成后,課程組老師相互審核,給予反饋意見,制作微課的老師再及時進行修改。最后完成系列微課制作[2]。經過團隊人員不懈的努力,歷經幾個月的時間,校院合作已經完成120多個微課制作,全部微課程資源分為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和職業素養教育3個系列,每個系列微課包括基礎知識、臨床操作技能、典型案例分析、各類常見疾病、社會人文知識等,使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突出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內容。
2系列微課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1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系列微課豐富了臨床教學資源,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用手機端進行學習,隨時隨地的聽到老師授課,并且將授課內容與自己臨床工作隨時關聯,指導臨床實習,既可以夯實基礎知識、熟練技能操作,又能按需選擇、查漏補缺,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完成知識建構,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針對某些學起來非常枯燥和困難、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微課程的形式展示給考生,把孤立的知識回歸到真實的臨床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記憶,豐富學習內容,彌補之前學習中的短板對和提高學習效果具有積極作用。此外,不同教學醫院的教學水平、醫院特色各不相同,系列微課程的資源共享能夠彌補教學醫院之間的差異,保證學生能夠享受同樣的教學資源。
2.2促進教學改革,豐富教學資源
系列微課制作過程中,以學校老師為主導,以教學醫院臨床老師為主體,以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為紐帶,全部微課制作完成后上傳至我校網絡教學平臺,實現了我校和十幾家教學醫院的資源共享,在醫院臨床實踐教學、小講課和臨床低年資護士崗前規范化培訓中都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2.3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微課除了在實習醫院被廣泛應用,部分課程還入選國家級護理專業資源庫以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十三五”規劃教材的數字資源庫建設中,在同行和學生中取得了廣泛的的認可。臨床教師拍攝的微視頻應用于學校護理教學中,提高了學校專職教師的臨床業務能力,了解到臨床護理工作最新進展和護理學的前沿知識,真正做到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3],校院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共同提高。
3校院合作共同開發微課的優勢
通過校院合作共同開發微課,豐富了教學資源,微課內容更加貼近臨床,有助于學生適應臨床環境,縮短臨床適應期[4],利用醫院真實場景開發教學資源,使校內課堂教學更加符合臨床實際工作,護生可提前接觸臨床場景,提高護生的臨床操作技能。
4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并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微課引領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豐富了教育資源,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加快了教育數字化改革進程[4]。同時校院結合共建共享系列微課程將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孟煥,宋潔.臨床護理微課程的建設及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7,31(2):135-137.
[2]羅貽雪,李艷.基礎護理學微課視頻的制作[J].中華護理教育,2018,15(1):23-26.
[3]王映華.院校合作開發外科護理學微課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8,25(15):173-174.
[4]肖延齡,朱義國.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微課建設及應用的思考[J].中醫藥導報,2014,20(15):107-109.
作者:馬永輝 楊小玉 單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