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實踐能力形成與提升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會計變革迎來了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失。管理會計人員是精細化管理和創造價值的重要組成,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應積極建設符合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現有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無法滿足管理會計工具、模型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踐相聯系的需求。課題從基礎資源、企業應用案例、創新應用與競賽平臺等方面強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實現“學、訓、賽、練與創新立業”的緊密融合,促進應用創新型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會計;實踐能力;平臺建設
在基于信息化、數據化的應用技術背景下,企業迫切需要能夠精益管理、價值挖掘、實時決策、機會發現、戰略支援的管理會計人才,適應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誕生,我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探索基于“互聯網+”理念的新型實踐基地,營造學習配置和運用各種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應用環境,成為管理會計實訓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課題。
1管理會計教學的現狀與趨勢
1.1教學現狀
“大數據+云計算”的信息化時代推動管理會計教育改革,也同步迎來了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失,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管理會計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利用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決策能力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現有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大多采用的案例停留于簡單的分析,對于管理會計要求的分析、決策和綜合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崗位真實案例教學運用程度還不是很高;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程度不夠,缺乏比較完備的管理會計實驗軟件與實訓平臺,無法通過軟件全面模擬企業環境進行決策;考核形式單一,導致管理會計教學成效低下,財務管理專業在創新創業競賽及項目中缺乏建設方向。
1.2發展趨勢
企業經營集團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未來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領域拓展到內部控制、投融資決策、企業并購、價值管理、戰略規劃等高端領域,導致管理型會計人才結構性短缺,要求院校人才培養逐步轉型成管理型會計人才。能夠立足財務、主動融合業務,以戰略視角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能夠站在管理視角發揮核算職能,為企業經營“創造價值”及“輔助決策”;能夠自主學習、積極融入,具備“管理視角+核算技能”綜合實踐能力,在未來的實訓室建設過程中,將圍繞在“大數據+云計算”的信息化時代的企業財務轉型后所需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中心目標,逐步落實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向,優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推進我校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互聯網+”環境下管理會計實踐能力平臺建設的路徑
借助于專業軟件開發公司的技術支持,以管理會計實務工作的范疇、基本方式和實務內容為建設依據,設計實訓基礎資源與企業真實案例兩大系統內容以配合管理會計實踐崗位的需求,管理會計實踐基礎資源與企業真實崗位實深度融合,建立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等分項能力提升平臺,通過企業管理案例綜合模塊實現管理會計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幫助學生進行管理會計的系統性訓練,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分析與決策能力,建立分崗與綜合結合、實訓與競賽結合的實踐能力養成平臺,打造學生探究式的學習環境,建設職業素養形成與提升的新型實踐教學平臺,創新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改革,管理會計能力養成與提升平臺的構建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2.1管理會計實踐基礎教學資源建設
管理會計基礎教學資源設計不僅包含基本教學PPT、教師視頻教學資源、微課資源等主要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以案例導入視頻、小游戲、客觀題庫、案例題庫等大量的輔助教學資源,以簡單、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掌握管理會計基礎知識,逐步引導學生將知識點夯實轉化。
2.2管理會計企業案例應用
管理會計企業案例應用分為分項應用和綜合企業應用兩個環節。(1)分項應用。分項應用著重于從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和績效管理五個模塊入手,模擬不同行業、不同規模類型的企業,以拓寬學生的訓練場景范圍,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具體可作如下設計:模擬工業企業的成本管理、大型工業企業的預算管理、物流企業的營運管理、投資公司的投融資管理。營運管理模塊案例體系具體設置如下,其余四個模塊不一一詳列。①營運計劃的制定:經營成本分析、經營安全評價、目標利潤分析、年度營運計劃制定。②營運計劃的執行:虧損產品決策、產品調價決策、新路線定價決策、物流信息系統構建決策、低價追加訂單決策、訂單自營或外包決策、新品開發決策。③營運計劃的調整:營運計劃執行情況考核。④營運績效管理:營運績效指標體系構建、營運績效評價。(2)創業企業的綜合企業管理,夯實學生為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的應用知識,讓學生體驗創業點滴,綜合應用管理會計技能及工具進行管理決策,切實提高能力和知識的融通應用。企業管理綜合模塊案例體系具體如下:①創業項目分析:創業項目分析報告。②創業成本管理:創業成本性態分析、制定材料標準成本、作業成本。③創業營運管理:創業初期保本經營、創業中期經營安全程度分析、營業部利潤中心責任報告。④創業投資管理:投資項目方案調研分析、投資項目現金流量估算、投資項目指標分析及方案決策。⑤創業預算管理:編制預算、預算及經營情況分析。⑥創業決策管理:虧損營業部是否關閉的決策、虧損營業部是否移址經營決策。⑦創業績效管理:創業績效評價、創業激勵管理。企業管理是實現管理會計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更加生動的幫助學生進行管理會計的系統性訓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管理會計能力落地。企業管理將按步驟開展創業教學內容,并在創業不同階段要面臨和解決的不同問題,運用相應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和思想來指導創業實踐活動,幫助解決具體的問題,使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思考更科學、周全,更具方法性和可行性,大大提升創業成功的效率和效益。
2.3管理會計分崗競賽內容
根據管理會計實際工作情形,設計業財一體化信息,支持在團隊內成員共享信息,進行分崗位設計,主要分為資金管理、營運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四個崗位。競賽案例提供完整的業財一體化信息資料,模擬實務管理會計工作環境及內容。在競賽工作區,除可以看到自身的業務,也可以點擊其他崗位的任務查看對方的完成情況,需要本崗位完成的部分和其他人完成的部分顯示相區別,業務均內嵌入Excel表單中,部分提供數據自動核算、自動生成數據圖等功能,提供清空、保存、提交功能。競賽的知識和能力范圍涉及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四個崗位人員協同分工完成競賽案例各崗位業務和綜合業務。
3管理會計實踐能力平臺建設的創新點及應用情況
管理會計綜合實訓平臺,以配合管理會計資金崗位、營運崗位、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實踐崗位的需求,與企業真實崗位實深度融合。實施“理實結合,線上線下結合、分項與綜合訓練結合、賽練結合”等多元混合式教學改革。
3.1創新點
(1)發揮新經濟常態下智慧云技術,穿插多元化、智能化、移動化、精細化、案例化、趣味化等特色,融合企業管理會計實務工作的范疇、基本方式和實務內容,建設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基礎資源庫、案例庫、實訓試題庫,學生可以在實踐平臺上完成認知學習、訓練、考試一體化進程。充分完善管理會計課程建設,搭建完整的管理會計課程資源體系,進而轉變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2)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按崗位職能進行全真體驗實習,熟練掌握崗位技能的核心內容,建設職業素養形成與提升的新型實踐教學平臺。(3)企業管理案例綜合模塊有效地使學生管理會計能力落地,提高學生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分析與實踐中運用投融資分析、成本管理、風險控制等工具的能力,基于平臺的理論與實訓課程實現“學、訓、賽、練與創新立業”的緊密融合,滿足社會的需求。
3.2應用情況
(1)現行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固定模式化,學習者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通過課題實踐,改變傳統管理會計偏重理論教學模式,實現讓學生由核算型向經營管理型轉型、由事后的財務分析向事前的財務控制轉型,塑造學生探究式的學習場景,通過平臺建設使用,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管理視角+核算技能”綜合實踐能力,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實現財務會計人才轉型成為管理會計人才是項目建設的主要成果。(2)平臺應用情況。在管理會計及管理會計實訓課程中,通過運用構建的管理會計能力養成平臺,實施“理實結合,線上線下結合、分項與綜合結合、賽練結合”等多元混合式教學改革,在課堂中通過行動來檢驗其科學性及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學生學習結果的及時反饋,對實施適應性教學具有極好的效果。首先在經濟與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推廣,還可以向本校其它學院如數理學院的公司財務課堂推廣,建立橫向課題,實現跨課程、跨學科、跨專業的涵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的移動信息化平臺開發與建設,使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吳大軍.管理會計實訓[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
[2]管理會計能力養成平臺軟件實訓指導教材[M].廈門:廈門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在線課程資源:中國大學MOOC.管理會計(東北財經大學,吳大軍教授團隊課程)[Z].
作者:夏利華 楊忠 單位:泰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泰州學院后勤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