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政監督中完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會計信息是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真實反映。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需要的是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的正確歸集。然而近年來會計信息質量失真,虛假的財務報告極大地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利益,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些企業的管理者,為了達到突出個人政績、入黨、提干等目的,在會計信息報告上大做文章,真賬假做,假賬真做,偷漏稅收,企業經營成果的好壞、盈與虧完全由管理者的意愿所左右,隨意夸大或縮小利潤額或虧損額,如此等等。因此,如何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強化財政監督力度,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財政監督工作者面前承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怎樣評價會計信息質量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是對一個會計主體在一定會計期間全部經濟活動的總括反映。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那么,怎樣辨別會計信息的真假,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分析對比主要財務指標的合理性。企業主要的財務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投資報酬率,主營業務利潤等。判斷這些指標是否合理的標準,包括經驗數據,企業歷史數據和同行業對比數據。如果計算出的財務指標與上述指標有較大差異,表明會計信息可能存在著問題,應確定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財政監督工作。例如某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明顯高于或低于同行業的一般主營業務利潤,那么,該企業會計信息就存在虛假的可能。
(二)分析對比會計報表主要項目金額前后各期發生變動是否符合一般規律。企業會計報表主要項目金額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不同會計期間經常發生變動,這種變動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同部門同行業有規律的變化。若無規律地異常變動,突增突減且變動金額較大,而且企業對這種異常變動很難做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釋,往往存在著人為調整會計信息的可能性。因此,在財政監督工作中若發現會計報表主要項目金額前后各期發生異常變動,應引起特別注意,并將異常變動項目確認為審點。
(三)分析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表的平衡性。一般來說,企業實現的利潤與現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現金流量相對平衡。在企業賒銷政策合理的情況下,利潤上升,經營活動和現金凈流量增加;利潤減少或虧損,現金流量減少。如果某企業在利潤增加時,卻出現經營活動和現金凈流量減少。或者出現虧損時,經營活動和現金凈流量卻增加,則通常表明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存在問題。
二、怎樣開展會計信息檢查
通過上述對會計信息質量真實與虛假的判斷,對存在疑點的會計信息要實施進一步審查,這一審查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
(一)資產方面1.庫存現金。首先檢查出納員對庫存現金日記賬是否做到了日清月結,序時登記現金日記賬;其次核對庫存現金是否做到了賬實相符,有無白條頂賬、公款私存等現象,庫存現金量是否超出了庫存定額。第三,金庫內有無其他票據、賬外存款等,如:開據的銷售發票不入銷售賬,變賣殘料收入、房屋出租租金收入不入賬,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2.待攤費用。個別企業的管理者,為了少體現利潤或突出政績,在本會計期間應該攤銷的費用多攤、少攤、不攤、跨期攤銷,結果導致減少了利潤或增大了虧損額。3.應收賬款。有些企業應收賬款的額度非常大,在通過逐筆檢查,篩選出相對比較發生額較大,時間較長,疑點較多的可以通過函證,審查是否存在債權方有無通過轉移資金,在債務方提取現金,債權方形成呆死賬的情況。按照財務制度的規定,企業是否按應收賬款的余額,提足或沖減了壞賬準備的余額。4.固定資產。個別單位固定資產賬實嚴重不符,固定資產的增加不作財務處理;固定資產的處置增加不作財務處理;固定資產的處置尚未通過國有資產評估部門的評估,隨意處理,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房屋出租,租金收入尚未納入本單位當年的財務收支,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隨意支取,招待費、歌廳、洗浴等一些社會腐敗現象的消費統統從這里開支;在建工程完成尚不辦理竣工手續,事業單位動用財政撥入經費,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虛增利潤等等。
(二)收入方面就一個企業而言,會計信息失真,在收入方面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收入不進賬;另一個是虛增銷售收入。個別企業為了逃稅,本期的銷售收入未納入當期的損益,掛在應付賬款,使本期少體現或不體現利潤,逃避繳納所得稅。各種預算外收入,如: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土地租金收入,邊角余料的殘值收入,勞務費等,尚未納入本單位的財務收支,有的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有的掛在其他應付款,待以后沖減管理費用。還有個別企業的管理者為了突出政績,掩蓋企業的虧損,而將企業的代銷商品全部列作收入,這樣做實際上是給企業雪上加霜,因為代銷商品是代替其他單位銷售,銷售屬于委托代銷單位,受托企業并沒有現金流入,虛列這部分收入,其目的就是要表現為一定的利潤,企業還要按利潤額繳納一定比例的所得稅。
(三)支出方面1.假發票泛濫。近年來企業利用假發票違紀的現象屢禁不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利用假發票核銷不合理支出。有些單位為核銷招待費等,在賓館、汽車修理部、加油站等開出假發票,以會議費、汽車修理費或汽油費等名義虛列支出增大成本,減少利潤,少繳稅金。如:某單位一年的招待費高達670,000元,平均每天吃掉1600元。經查實,很大一部分是用飯費條子核銷其他費用。其二,利用假發票套取現金。有些單位用以各種名義開出的假發票在財務部門支取現金,形成“小金庫”任意支配。其三,有的個別單位竟然明目張膽地把其他單位的費用開支拿到本單位來報銷,以換取個人好處。2.攤提費用隨意性大。企業的各種攤提費用應按照企業財務制度規定的范圍、標準、方法執行,遵循一致性的原則。如折舊費、修理費等。有些企業費用的攤提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該攤的不攤,該提的不提,或者反之,反攤提費用作為調節利潤的“杠桿”。3.減值準備計提混亂。適時地計提各項資產的減值準備,有利于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反之則會影響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目前中小企業的資產減值準備主要有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兩項。由于減值準備的提取或恢復都會影響損益,因此,各種減值準備的標準、方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前后各期的一到致性,都是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重點。
三、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強化財政監督檢查力度的幾點建議
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業務性強、涉及面廣、操作難度大。因此要精心組織、周密籌劃,使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方法、有成效。由于會計信息質量決定投資決策和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影響著國家和社會和利益。因此,強化財政監督檢查力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法律威懾力。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干憂了經濟秩序和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我們應該以《會計法》、《吉林省財政監督條例》為依據,強化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工作,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問題的處罰力度,尤其要加大對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及時將查處的重大案件予以公開曝光,以弘揚正氣,提高法律威懾力,增強全社會遵紀守法的意識。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財政監督檢查干部隊伍,健全的機構和高素質的監督檢查人員是做好財政監督工作重要保障。為此,要全面提高財政檢查人員素質,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知識層次,努力探索簡捷高效的工作方法和途徑,力爭使每一個監督檢查人員都做到思想過關,業務過硬。
(三)加強部門間的聯系,協同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財政監督部門應與審計、稅務、人民銀行等業務部門加強工作聯系,主動取得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專業監督的作用,在突出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重點的同時,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效率。
作者:劉偉 單位:遼源市社會保障資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