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審計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信息是企業經濟活動中,結合會計理論及會計方法,在會計實踐中獲取能夠反映會計主題價值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失真會造成經濟市場的干擾。基于此,本文謹就新會計審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以及相應的會計信息失真遏制措施加以探討。
關鍵詞:新會計審計準則;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披露
真實的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客觀、有效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內容與效果,如果會計信息無法對企業經濟活動加以準確反映,則是一種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會造成較為惡劣的經濟后果,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避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產生。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一)影響經濟發展
會計信息失真是較為常見而普遍的國際性問題,也是會計領域需要大力強化管理與研究的重要問題,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較為嚴重,正在逐步形成社會公害。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已經逐漸會危害到各方利益,主要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部門、投資部門、債權人等,這些相關利益方所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其社會誠信水平就會受到影響。會計信息的失真會導致企業財務賬目上存在難以彌補的漏洞,導致企業經營發展中面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會導致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下降,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果該企業已經上市,則失真的會計信息會逐漸傳遞至投資者,投資者受到上市公司的錯誤資本信息之后,就會對上市公司的資本價值產生錯誤的估計,會導致股票價格與資本價值相脫離,導致出現金融泡沫,當金融泡沫過度膨脹,市場風險就會有所提高,會產生對于市場經濟及社會穩定的影響。
(二)誘發經濟犯罪
失真的會計信息會導致國家在錯誤估計經濟形勢的情況下,采取錯誤的宏觀調控措施,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與消耗,最終出現資源損耗與經濟腐敗現象,會對經濟市場產生擾亂作用,導致經濟犯罪產生,對市場經濟產生阻礙作用,影響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會計信息失真一般都是由于單位或企業的負責人或相關領導授意,由會計工作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造價而產生的,這種會計信息造價的現象,就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當會計人員脫離自己的職業道德,脫離職業素養了,無法再堅持客觀公正時,無法再秉承內心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必然會產生極為惡劣的后果,如果不加遏制就會導致經濟犯罪的產生。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成因眾多,最為主要的就是法律法規的不夠健全,缺少明確的法律責任體系,對于會計信息失真情況的懲罰與打擊缺少足夠的力度,較小的法律風險,會導致違法亂紀行為所需要承擔的犯罪成本較小,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主體在主觀上不會對篡改會計信息這種行為產生太大抵觸,會計主體樂于冒險。以往的會計審計準則中,出于保障企業會計數據的精準性,確保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準確反映的考量,舊版會計審計準則向企業賦予較大的政策選擇度,而企業出于保障自己的經濟效益,往往會傾向于對會計審計準則的濫用,就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產生。舊版會計審計準則的應用,缺少足夠的可操作性,當上市企業面臨終止上市的情況時,通常會不斷以計提減值的方式,對企業運營業績加以梅花,就會產生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要想解決這一現象,就需要采取質量更好的新版會計準則。亞洲金融危機之后,許多國家的金融體系及會計監管機制的不夠健全逐漸暴露出來,分析亞洲金融危機的主要成因,就包括金融體系不完善、會計監管失衡、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缺失、會計準則不夠完善等。基于這一前車之鑒,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面臨著全新的經濟形勢,我國就開始嘗試對會計審計準則加以改進與優化,再加上這一時期中國受到經濟一體化及國際會計準則的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逐漸成為中國財務進步與會計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徑。
三、新會計審計準則對于會計信息失真的遏制作用
(一)對盈余管理行為的遏制
企業管理者與經營者,針對企業財務報告,選擇相適應的會計方法,如果所選用會計方法并不適宜,并且會對利益相關方產生誤導作用,則被稱作盈余管理行為,準備行為的重要目的在于,對其他相關利益方加以誤導,使這些利益相關方誤解企業經營業績,或對存在會計數字關聯性契約結果加以改變。新會計審計準則中,包含《資產減值》《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披露》等要求,這些內容都對以選擇會計方法或關聯交易等方式實現利潤操控的行為加以抑制,實現對于市場投機活動的有效打擊。
一是對會計估計及會計政策的壓縮。
新會計審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會實現對于會計估計及會計政策項目選擇的壓縮,尤其是對于企業利潤調節空間范圍的限定,對會計范圍與企業利潤的控制與規范,有效控制了企業對于利潤的操作與篡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以保障。在會計估計及會計政策選擇空間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存貨發出估計。改變舊版會計審計準則中的后進先出模式,采用先進先出模式。選擇計價方式會影響當期利潤,①如果存貨價格上升,以后進先出模式會增加成本費用,減少當前利潤,而以先進先出內模式則會有效減少成本費用的投入,提高當期利潤;②如果存貨價格下降,則會產生反作用。以往企業在經營發展中,改變存貨計價方式,可以實現對于當期利潤水平的有效調節。實際上,后進先出法的應用,并不能真正地體現企業存貨。改版之后的新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結果,不再運用后進先出存貨計價方式,企業無法通過對存貨計價的變更來調節理論了,企業的會計信息數據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歷史成本。(2)計提減值禁止轉回。計提減值的資產不允許轉回,但在資產處置時可以對其進行會計處理。通過資產減值計提及沖回是常見的企業操縱利潤的方法,會計虧損期間,企業通過轉回前期集體資產減值準備,可以有效減少當期費用的投入,保障當期利潤。會計盈利期間,企業可以通過反向操控,為計提減值做準備,使當期費用增加而減少當期利潤,為后期利潤下降時轉回提供保障。商事企業的經營利潤,通常是借由以上措施加以實現的,無法真正地對企業經營現狀加以體現與反應,會成為企業對其經營發展現狀加以美化的工具與途徑。新會計審計準則對于企業通過會計估計與政策選擇實現盈余管理的現象加以約束。
二是對關聯方操控的抑制。
(1)強化關聯交易的披露。企業盈余管理的途徑還包括關聯方操縱,新會計審計準則可以通過披露關聯交易的方式,實現對于關聯方操縱的有效抑制。企業在操控利潤的過程中,會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以實現對于利潤的有效操控。而新會計審計準則中,對關聯方定義加以重新解讀,具體包括企業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及共同影響三種類型,無論企業是否實現關聯方交易,都應當明確披露與關聯方之間的母子公司關系,確定關聯方企業披露層次。當關聯方發生交易時,不可以選擇金額或比例披露項目,要求企業對交易金額加以披露,如果為企業重大交易,則需要對交易金額及交易額在該類型交易額度中的比重加以披露,未結算項目還需要對詳細信息及詳細金額加以明確披露,并且指出只有確定證據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對關聯方發交易加以披露。新會計審計準則中,要求關聯交易披露范圍與披露內容的擴大與正價,提高披露內容的明確度與具體性。(2)放棄公允價值。當企業居于同一控制下時,需要加以合并,以賬面價值作為基礎,避免使用公允價值與利潤操控的現象。我國企業的合并,通常是基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采用的對價形式為合并雙方確定的公允你價值,但這一公允價值實際上并非雙方明確認可的價值。有規定表明,公允價值需要經過中間機構的評估與確認,但實際上,這種公允價值的確認始終無法脫離人為干擾,許多企業一旦虧損,就進行合并重組以此暴富,正是基于這樣的公寓價值。新會計準則強調,企業即便處于同一控制,其所采用合并對價方式應為權益結合法等途徑來加以實現,而非以公允價值為基本進行調整,不會據此形成商譽,將資產賬面價值會計處理作為企業合并定價。新會計審計準則對于公園價值的應用十分謹慎,強調對于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有效約束。(3)擴張合并報表范疇。新會計審計準則中明確規定,母公司控制下,子公司需要被納入到報表合并范圍當中,而非以股權比例為標準進行衡量。新會計審計準則有所規定,企業采取報表的合并,包括既有合并資產負債表、合并利潤表及利潤分配表,也包括合并先進流量表、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等內容,合并現金流量表編制需要嚴格按照相應規范進行。這一規定,是基于實質性會計準則的具體要求,企業母子公司所形成的企業集團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信息真實有效地體現了實質性會計原則,避免部分企業通過若干小企業的自我拆分來縮小股份持有比例的現象,剔除部分效益不好的業務內容,避免企業對于集團業績的美化。
(二)規避會計舞弊
新會計審計準則的有效利用,會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而這一作用的重要前提在于,會計人員能夠對相關規定加以嚴格遵守。企業一旦出現違背新會計審計準則的情況,就會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會計舞弊是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一般會計舞弊會通過會計信息造價與欺詐等方式違背相關規定與制度,向市場傳遞虛假的會計信息。對于會計舞弊行為的遏制,需要提高會計信息的審計與監管力度。新會計審計準則強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有效保證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與審計監管力度。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是評估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也關系到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有效保障與監督,需要以新會計審計準則作為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標準,很好地契合了國際會計審計準則的具體要求,起到了注冊會計師職業保障的效果,實現對于群眾利益的有效維護,新會計審計準則更加便于理解與操作。嚴格落實新會計審計準則的具體要求,是保障注冊會計師的行業質量的重要路徑,也便于實現會計師監管標準的統一以及監管措施的貫徹與實施。一直以來,舊版會計審計準則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給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缺口,而新會計審計準則的制定,則補足了這一缺口,彌補了舊版會計審計準則的缺陷,會計人員在處理經濟事務時的自由度加以壓縮,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下降;會計準則當中存在的內容空泛等問題,也在新會計審計準則中加以彌補,新會計審計準則的操作性與可行性更強。
四、結語
在新建會計審計準則的情況下,會計制度有了更加國際化的發展,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要求不斷提高,就需要針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與路徑加以改善與優化,保證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另外,針對會計信息失真違法成本低的現象,還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加大懲處力度。
參考文獻
[1]袁濤.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治理對策[J].當代經濟,2014(8).
[2]李興.淺析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4(5).
[3]趙靜.試析新準則下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判斷依據[J].財經界(學術版),2013(12).
[4]鄒靈涵.試論現行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失真的遏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作者:楊蓓紋 單位:立信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