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雙證融通課程體系的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會計學;雙證融通;課程體系
1加強雙證融通課程建設
真正意義上的雙證融通是知識結構與職業能力的互通與融合,是兩類證書內涵的銜接與對應。目前會計專業普遍適用并被廣泛認可的職業證書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國內適用的由財政部、稅務局等牽頭主導的職業證書,包括初級會計職稱證、中級會計職稱證、注冊會計師證、稅務師證、資產評估師;國際通行的會計職業證書包括,英國特許會計師證(ACC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證(CMA)、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證(CIA)。這些證書涵蓋了幾乎所有會計專業的職業領域。為了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級會計人才,我們在培養計劃中增設或調整了與上述職業資格相關的課程,包括會計信息系統、內部審計、西方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財務報表分析、內部控制、政府會計、金融企業會計、稅務籌劃、稅務會計等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融合職業資格的要求并能通過四年的學習獲得“雙證”既取得學位證書又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以實現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會計、管理、經濟、法律和計算機應用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和溝通能力,能夠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中介機構、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及其他相關部門勝任會計及相關工作的具有廣闊視野、持續學習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
2調整和修訂雙證融通課程大綱和培養方案
雙證融通重在融通,而課程是實現融通的關鍵載體。把職業資格證書標準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將證書課程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目前我們正在修訂相關專業課程的大綱,在大綱修訂過程中要考慮并融合職業資格證書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真正實現職業與專業的融合。同時我們要改進教學模式、改進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學生就業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對接。目前會計系學生在大二時就已經參加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過半的同學通過考試取得證書,但這只是初級證書的取得,我們鼓勵和支持學生高階證書的獲取,并將培養目標定位在高階會計人才的培養上,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要在已有的雙證教育基礎之上,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2.1在雙證融通情境下重新定位教師角色及培養目標
要實施“雙證融通”教學模式,教師隊伍是關鍵,需要培養或儲備一批教學經驗和會計實踐經驗都非常豐富的“雙師型”教師。目前我們會計系教師中有注冊會計師二人,資產評估師一人,律師一人,高級會計師一人,全部具有多重實踐和從業背景。突破學科壁壘,使教師團隊具備多樣化學科背景,強調不同專業間的合作教學,充分保證課程內容的整體性、連貫性和一致性。多樣化的學科背景能夠使教師豐富并高效、科學地組織課程內容,提高教師對課程整體的把控能力。在雙證融合情境下教師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職業的領路人,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要以專業教育和高階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和實習工作,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未來職業情景之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為今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2進行必要的課程改革,探索多元課程設置和考核方式
會計類資格和職稱考試本就與會計專業課程多有重合,如果能在選修課程及實踐課程中適當補充相關課程,就可以對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提供極大幫助。我們在專業培養方案中調整某些課程的教學模式,夯實學生會計理論基礎,添加對應課程的實訓、增設會計理論、會計制度設計等課程對完善學生學科體系及參加職業(資格)考試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
2.3進一步實踐和提升雙證融通的融合度
我們從課程體系調整著手,力求通過課程層面整改實現雙證人才培養,切實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既能通過職業考試檢驗所學、補充所學又能為學生就業提供良好發展前景。使學生能夠在較高層次上參與職業競爭。我們期待學校能將職業認證考試科目替頂對應專業課程成績,實施靈活的教學教務管理模式。雖然會計專業的雙證融通已經起步但要更好地走下去還需在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創新,真正實現雙證融通,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高層次會計人才。
作者:任玲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