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上市公司持續增加的同時也暴露了其內部存在的一系列會計監管問題。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便是會計監管,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監管的主體和制約體制的建設者。而會計監管各方面的不作為則會引發更多令社會難以預防和解決的會計造假問題。近年來會計監管問題漏洞百出,對我國市場經濟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監管制度不完善已成為困擾會計界的一大難題,因此,將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解決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會計監管;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1我國會計監管理論概述
1.1會計監管的定義
會計監管作為會計監督管理的簡稱,是使某種活動達到預期目的的檢驗、監督和控制行為[1]。主要是通過會計檢查、監督、控制等工作過程和手段來監督和管理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和結果,包括業務處理、人員監督和建立健全的內部會計監督機制,進一步規范基本會計工作。
1.2會計監管的目的及意義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要求,會計監管是由公司內部監管、政府監管和外部監管共同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補充、制約的監管體系。實施會計監管不僅保證了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保護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根本權益,是我國經濟監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會計監管的變化與發展
由于企業集團不斷加大會計監管的作用,會計監管內容的持續擴張,其中心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過去其側重點主要在于對事后會計項目的監管,出現問題之后才會監管,而企業會計監管應該滲透在事前、事中、事后以及事中核算和決策的各個具體環節之中,這樣才能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管。在過去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會計監管的相關依據主要來自于國際上的法律和法規,現在變為根據企業的制度、經濟責任目標、決策方案以及國家法規等等因素,來達到會計監管依據多層次的效果,增強了解決會計監管問題的依據。
2.1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初步形成了以《會計法》為主、相關的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為輔的法律法規格局,以補充我國目前綜合且多層次的會計監管體系,但這些法律法規仍具有無法忽視的滯后性弊端[2]。從監管法律環境的角度考慮,協調問題是存在于各會計法規之間相當普遍的問題。具體來說,相關措施缺乏對照或相互交叉,存在不作為和沖突的情況,各法規之間形式不規范、制度不統一、編號不系統,導致監管者對會計違規行為難以進行具體定性判斷。目前,我國主要由證監會、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會計違規行為進行處罰。雖然近年來監管力度有一定增加,但處罰力度仍低于謀求利益的上市公司披露不當信息的獲益空間。近十年來,我國會計監管部門為了加強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監督會計信息披露和實行處罰,構建了更加系統全面的監管實施機制,但與之相關的證券犯罪行為并沒有隨之減少。
2.2會計監管現狀之下的會計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2.2.1綠大地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案例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法律建設還不全面,導致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嚴重。綠大地公司注冊資本3196.416萬元,2001年3月28日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從事綠化工程設計和建設、種植和銷售綠化苗木工作。由于該公司涉嫌違規信息披漏,2010年3月被立案調查,并發現該公司涉嫌虛增資產、利潤和收入以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該公司主要的造假行為包括偽造合同、虛構交易;偽造銀行票據虛構銀行業務往來;以銷售退回為手段構造虛擬經濟業務和通過購買土地膨脹的資產等。這起綠大地公司的財務舞弊案件既誤導了投資者和債權人作出合理判斷,也損害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2.2.2綠大地事件的成因分析
(1)內部治理機構混亂
內部治理機構的混亂是綠大地公司的一項嚴重缺陷,具體表現如下:董事會人數不足,其中一半已辭職,不具有表決權;頻繁的調動監事會成員并對各種職務進行變動;2009年之前,綠大地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職務;2010年4月以后,董事長兼任董事會秘書,享有董事會的絕對領導權。此外,董事會成員王躍光兼任董事、總經理和財務總監三職,違背了公司治理機制的制衡,限制了監管行為[3]。
(2)中介機構瀆職
雖然綠大地公司涉嫌多種違法犯罪行為,但其手段不僅不高明甚至有些低級,僅僅是通過篡改一些數據以實現方便上市、充實個人資本的目的。然而,這些并不高明的手段竟然可以“瞞天過?!保舆^各個監管機構的“法眼”。不得不說,正是由于這些來自各種方面的瀆職和縱容,才最終幫助了綠大地欺詐上市,并做出有悖企業道德的違規行為。
(3)地方保護主義縱容造假
2009年,綠大地公司出現了5.5個億的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資金缺口,在這種情況下,讓具有政治背景的王光中擔任總經理的確是退路一條。在中國證監會著手調查綠大地案件后,地方政府為了支持地方企業及經濟的發展,不惜多次赴京,為綠大地公司案件斡旋。涉嫌此類證券犯罪的公司,大多是地方的龍頭企業,不僅拉動就業,也為政府帶來了豐厚的財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不惜違背企業道德和原則去保護這些經濟發展的“標桿”。
3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的對應措施
3.1完善外部監管,加強制度建設
首先,政府應明確會計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和權限,要求它們共享數據信息,遵守保密制度,相互合作,建立良好的溝通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監督或監管沖突[4]。其次,中國稅務、金融、審計等監管部門,應認真履行相關政策的職責和義務,對有關單位的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宏觀控制,施行外部監督。
3.2加快法律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會計監管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法律制度的支持。雖然我國頒布了新的《會計法》,但其可操作性較低[5]。為適應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明確審計和會計監管的權限和相應職責,維護會計監管職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對賠償和處罰進行統一的規定,并保證執行,應加快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完善,逐步實現會計監管的法律保障,提高會計監管能力。
3.3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管機制
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也是造成許多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財政部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內部控制標準和規范,對深入實施會計法律、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和降低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具體包括:對經濟業務和相關事件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員全過程進行相關制約;對財產檢驗的范圍、組織程序和期限作出必要的澄清;保證會計的定期審計程序,以有效實施內部監管制度,為實現會計監督奠定基礎。
4結論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內市場經濟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會計職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于企業本身來說,即使想要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也不能存在僥幸心理通過會計從業人員對財務狀況進行大量的人為干預,影響會計數據的真實性,更不能通過這種手段或伎倆做出一些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只有通過內外部監管相結合的方法,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企業會計監管的相關工作,發揮監督作用,以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參考文獻:
[1]黃宏.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2012,08:108-109.
[2]朱文娟,何靜.上市公司財務異常的會計監管問題探討[J].商業時代,2012,08:75-77.
[3]周大鋒.建議從法治層面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督體系[J].中國會計報,2017,03:1-2.
[4]何佳蔚.會計信息的監管模式探討——政府會計監管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02:5-6.
[5]鄭曉玲.淺析企業會計的監管[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9:28-34.
作者:李智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