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開放教育教師的角色定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開放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互聯網+”背景下得到了全新的內涵提升,無論是在學習的形式上還是在學習的內容上都發生著改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講解者,而是學習內容的引導者。通過對開放教育教師角色定位分析,提出開放教育的教師新角色,即學習資源的選擇者、整合者、創造者。開放教育教師通過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和適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開放教育;教師角色;課程資源
一、開放教育教師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教師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中國國土廣袤,城市和農村發展的不均衡,城市學習者和農村學習者所需求知識的差異性,都直接或間接導致開展面授課是不符合實際的。開放教育的面授課時減少,隨之被以自主學習為主的網絡學習所取代,網絡學習逐漸成為開放教育的主流。因此,開放教育的發展和實踐是不可能和互聯網相分離的。開放教育是對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開放教育的中心不是教師的教學,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學習。這是與傳統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與傳統教師面授相比較,開放教育打破了教師和學生在統一的時間,聚集在同一地點,共同進行教學活動。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在現實生活中是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工作崗位的在職人員,就是我們常說的非脫產學習者。學習者個體的多樣性,決定了很難在統一時間進行學習,所以導致了開放教育面授課的出勤率較低的客觀問題,這也是現實中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開放教育有效地解決了面授教學中的問題,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教師和學習者聯系到一起。教師為學習者配備了學習的資源庫,通過網絡資源庫和學習者建立聯系。不再是教師教什么,學習者學什么,而是轉變為學習者需要什么知識,教師就提供什么樣的知識信息。開放教育中教師不是時刻在網絡的另一端等待學習者,而是成為了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資源提供商。
(二)教師為學習者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課程該采取哪種方式進行學習,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成人學習者來說,基礎原理性的課程可采取網絡學習,實踐性的課程適合面授學習。例如,開放教育空乘服務專業的“服務禮儀”課程并不是光“看”就能完成教學的,實踐類課程需要一定程度的面授。實踐課程的教師本身的言傳身教就是教學活動的資源庫,學習者離開了教師就失去了學習的資源,知識只有在面授中不斷地實踐才成為自身的能力。總之,面授學習和網絡學習各自占比并不能按照公式般的定量執行,而是根據課程和學習者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的組合。教師的工作任務重心應是根據課程實際特點,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學生基于網絡自主學習提供支持服務。
二、開放教育中新的教師角色
在開放教育模式中,教師和學習者都相對獨立。教師的工作是為學習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學習資源。教師先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再將半消化的“知識反芻”進行“咀嚼”,教師將知識轉化為有益的養分,送到學習者的“口”中,并通過網絡解疑答惑促進學習者理解吸收知識。
(一)教師是有效學習資源的選擇者
本文以國家開放大學的國開學習網為例進行分析。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習資源以自主建設為主、省級開放大學建設為輔。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積累的視頻教育資源可稱之為海量。僅以國家開放大學的“五分鐘課程網”為例。截止到2018年7月,已有42392個教學視頻資源。該資源庫分為一級目錄和二級目錄,細化的二級目錄便于學習者按照自己的喜好查找學習資源。把海量的學習資源免費提供給成人學習者,這對于學習者來說是多多益善,但也同時給學習者帶來了困擾和負擔。例如空乘服務專業(專科層次)的學習者,要在大量的學習資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是很困難的。從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角度來說,學習者支付的學習成本是不能接受的。另一個方面考慮學習者自身能力(專業理論知識)的因素,很難憑借自身觀看視頻再總結出知識點并消化理解。教師要替學習者篩選學習資源,成為有效學習資源的選擇者。
(二)教師是已有教學資源的整合者
前文所述的學習資源是源自國家開放大學的內部,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些學習資源已經過了編輯和篩選,標注了學習資源的關鍵詞和主要內容,同時也經過了課程教師對視頻內容的把關審核。但是對于整個互聯網來說,這些資源又是微不足道的,這就是互聯網的無限資源共享[2]。學習資源不一定局限于特定的被編輯過的課程視頻,也可以是科普紀錄片、時事新聞、專家學者的點評采訪,可以說只要是有益于學習者知識積累的視頻和文字材料都可以稱為學習資源。當今世界在互聯網的連接下,世界上任何地點發生的事件會在第一時間讓世界的人所知曉。新聞財經熱點問題就是經濟管理類學生最好的學習素材,央視財經頻道等專業頻道對于熱點問題所做的專題報道和專家點評,是最好的教科書。通過觀看新聞報道,分析時事政治經濟,豐富自身素養提升視野,為今后同類問題的分析奠定基礎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資源是與時俱進的,不斷更新的。我們都知道美國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不斷地在世界范圍內實施單邊主義政策,加征關稅實施關稅壁壘,向多邊主義發起挑戰,影響世界經濟增長[3]。這對經濟類的學習者來說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專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是任何一門專業課程所無法給予學習者的學習素材,并且可以將多門專業課程中令人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如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等)和現實案例展現在學習者面前,理論聯系實際,把以往枯燥的理論變成了生活中鮮活的案例,這也是在國外的高校中,尤其是哈佛等名校教授們所推崇的案例教學法。開放教育教師不是拿著一本教科書照本宣科,而是轉變為學習資源的整合者。海量視頻和文字的學習資源都藏身于互聯網不同的云端,這些學習資源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眾多學習者卻難以發現。教師就是學習者的先行者,為學習者發現并整合學習資源。
(三)教師是教學資源的創造者
傳統紙質的教學資源通常稱為教材,這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將知識理論系統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逐步地構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脈絡。其他學習資源(主要指視頻學習資源)多是以專題形式出現,圍繞主題闡述。雖然視頻學習資源更加具有直觀性,容易被學習者所接受,但是這些資源都是以獨立的個體存在,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學習者都是平行地接受。只有依照紙質教材的脈絡體系來學習,教師將視頻學習資源作為文字理論知識的解釋說明,學習者才能更好地建立理論知識體系,從而系統地掌握該課程的理論知識[4]。但是有些時候某些課程的學習資源也很稀缺,教師必須按照教學設計的需要創作全新的學習資源,或者是剪輯重組再創造學習資源,從而實現教學的目的。
三、總結
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從整個學習過程的開始到結束,以學習者自身為導向,而教學不再是教而后學,而是教為引,學為主。比較傳統的教育模式,其內涵發生了改變。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從單一的依靠面授講解,轉變為依托互聯網開展自主學習。因此,開放教育的教師角色定位應該是有效學習資源的選擇者,已有教學資源的整合者,所需教學資源的創造者。核心是為學習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學習資源支持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秀梅.遠程教育學基本理論綜述[J].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2006,(4).
[2]楊現民,趙鑫碩,陳世超.互聯網時代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7,(10).
[3]吳珺,任彥,方瑩馨.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N].人民日報,2018-07-12..
作者:胡盛林 佟雷 單位: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