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算管理在科研項目中運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對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8〕127號)等文件的陸續出臺,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正從政策上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但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始終是大多數科研人員難以逾越的短板,文章分析了預算管理在科研項目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問題,探討什么樣行之有效的預算管理能為科研人員的創新助力。文章指的科研項目全生命周期包括項目申報、立項、實施及驗收的全過程。
[關鍵詞]預算管理;經費預算;專項經費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8〕127號)、《科技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國科發資〔2019〕45號)等文件的,國家各職能部門不斷探索各種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政策,希望通過簡化項目管理的手段,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但簡化不等于放任,項目經費的管理及使用如何能夠刪繁就簡,科學、精準的覆蓋科研項目立項、實施、績效評價、驗收全過程的預算管理就成了助力科研項目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
1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等方面,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國家各部委、地方科技、財政部門也在紛紛探索更科學有效的方法,從主管單位監管、引導的角度以促使項目預算合理,有效服務、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但由于科研人員、財務人員、項目承擔單位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專業知識存在較大的偏差,使得具體實施時項目經費使用及管理方面不但得不到松綁,還增加了許多手續和要求,實施效果差強人意。在這樣的背景下,前兩年開始,科技部在批復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經費時,采用了由承擔單位提出預算———專家審核經費提出核減意見———預算單位對專家擬核減部分經費提出必要性、相關性說明———專家再次確認,確定最終的經費核減金額。這是科研項目預算的一大進步,使得預算編制更具合理性,經費確定更加科學性,讓預算編制者和評審者之間有了交流的紐帶,編制者可以有機會闡述之前沒有說清楚的預算編制理由。但這一方面需要預算編制者對所承擔的科研項目研究內容和財務預算專業知識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也對評審專家的專業水平有了更大的挑戰,實施難度較大,目前還沒能在其他類型的科研項目,特別是地方的科研項目中得到推廣。為了使科研項目更順利開展,早在2011年9月,財政部和科技部就聯合了《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財教〔2011〕434號),里面就明確提出了簡化專項經費的預算調整程序,隨后,各級科技管理部門也紛紛出臺了關于科研專項經費預算調整的規定。但大多數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尤其是企業,沒有通過信息化手段設立專賬及時跟進、反饋經費的使用情況,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沒有或難以做到及時調整經費預算,在項目臨結束前或結束后再按實際支出補充辦理預算調整的手續而使預算管理流于形式。綜上所述,由于科研人員對經費預算編制和執行理解不到位,現有的預算管理模式不能與項目實施有效結合,流于形式,不能及時提示和規避風險,違背了項目預算的初衷。總結下來,目前關于科研項目預算管理仍普遍存在以下五點問題。
(1)科研項目在立項前期,預算由缺乏財務知識的科研人員編制,或是由不了解項目的財務人員脫離項目研究內容單方面編制,造成項目預算與研究任務無相關性、預算不合理等結果,使得項目立項評審時因財務預算方面的得分過低而丟失獲得立項的機會;即使獲得立項,也會被核減項目的立項金額,同時在后期執行過程中預算與實際相差甚遠,甚至無法獲得課題驗收或者導致結余經費被收回。
(2)預算編制人員不了解項目承擔單位的資金管理制度,編制出來的預算雖經科技主管部門確認并簽訂了任務書,但與項目承擔單位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不符,造成預算無法開支。比如項目承擔單位對固定資產、材料費入賬金額規定與預算的不同,在材料費預算中本應是實驗耗損的材料卻因金額過大需列入固定資產,要按固定資產的流程進行采購及日常管理,使得材料不能如期購買而耽誤科研工作的進展。
(3)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果前期項目立項時的預算金額與實際需求有太大偏差則會引發很多問題。尤其是科研院所在項目立項時大多是沒有自籌資金的,當經費開支由于預算限制不夠支撐任務開展時,科研人員開展項目實施的經費捉襟見肘,不但影響項目的實施,還會引發其他資金挪用的問題。
(4)項目承擔單位尤其是較少承擔科研項目的企業,在科研項目下達后,不重視項目的獨立核算,沒有把專款專用落到實處。把當時申報項目時的預算束之高閣,結果科研任務是完成了,但因經費沒有按預算執行、獨立核算而沒有順利通過項目驗收。
(5)科研項目的經費使用沒有完全納入績效評估體系,使得科研人員不重視項目經費的過程管理和控制。目前,雖然在科研項目的中期檢查時,要求列出項目的預算和實際開支金額的對比,但如果不涉及下一筆項目資金的下達,大部分項目組都不重視經費的使用與研究內容的進度匹配性。
2對策建議
科研項目管理政策有了很明確的指引,但現階段,很多科研人員仍然認為項目預算是一種束縛,沒有充分理解和體會項目預算對科研工作帶來的促進作用。其實,科學的項目預算,不但可以使經費有效使用在科研上,還可以提示和規避風險,是科研項目有序開展的“助推器”。如何使預算管理能在科研項目立項、實施、評價、驗收全過程中有效運行,要求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構建。第一,要以項目實際研發需求為基礎,結合項目撥款部門對經費的管理要求和承擔單位的具體財務管理規章,合理編制科研項目預算。經常遇到在編制項目預算時,預算編制人員被某個科目預算的百分比困擾,拿著預算表格單方面思考各個科目的占比問題,沒有從項目的實際研究需求去考慮經費所需使用的科目。實際上,國務院于2014年已經了《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明確提出了“評估評審工作的重點是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在評估評審中不得簡單按比例核減預算”。因此,科研項目的預算編制者要非常了解項目的研究內容,結合所申報項目的指南和經費管理要求,在了解項目經費需求的同時充分了解哪些支出是可以在專項經費列支的,哪些科目的支出在不同的比例范圍內會有不同的預算要求。比如,設備購置費中不能用來購買電腦等日常辦公設備;差旅會議費的支出在直接經費的10%以內,不需要具體的測算;不同類型的項目間接經費的比例有不同的要求等。另外,預算編制者要考慮到單位的具體財務管理規章,由于項目承擔單位具有多樣性,執行的會計核算有不同的準則和制度,不同的單位對固定資產、材料費、間接費用等的確認標準不同。如果不了解項目承擔單位具體的管理細則,很可能造成即使有預算金額,經費的使用也不能順利開展。所以,要充分了解項目的實際研發需求,熟悉撥款單位對經費的管理要求和承擔單位的財務管理規章,有效結合,才能編制出符合項目實際需求、主管部門許可,在項目承擔單位能有效開支的項目預算。第二,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項目經費,對項目經費的使用設定具體的預警指標,為科研項目的實施提示和規避風險。一直以來,財政部、科技局一再強調科研項目經費必須遵循“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的管理要求,但迄今為止,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中這8個字仍然沒有完全落到實處。在使用傳統手段管理中,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普遍與預算脫節,許多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完成時才匆忙調賬或從單位的大賬中按預算挑選出相應科目的經費開支匯總整理以應付驗收,這就背離了項目預算的初衷從而引發經費挪用等問題。2011年,在《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財教〔2011〕434號)中,專門提出了“簡化預算調整程序”,明確了科研經費可以調整的科目、金額和程序,希望通過簡化行政管理手段,促進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如何避免項目經費預算流于形式,如何將預算調整落到實處,助力科研工作有序開展呢?筆者建議采用信息化手段對經費的使用進行全過程的精準化管理。在信息化系統中設立每個科研項目的子賬,設置好每個科目的初始預算金額以及每個研究階段的計劃金額,并按實際開支金額占每個階段預算金額的百分比設置好預警指標,將預算金額與執行金額設置實時的對比跟蹤。當經費使用在信息系統中出現預警情況時,項目組就得結合項目的實際進展在現階段對后面的經費使用計劃作出合理的預測判斷,根據項目進度和研究內容的實際需求,在不超出總經費預算的前提下,按規定和程序及時提出合理的預算調整方案和新的經費使用計劃。這樣科研項目的預算才有了真正的意義和實效,才能避免預算與實施的脫節。第三,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設置科研助理崗位,全程跟進和分析科研經費的使用,及時與各業務主管部門溝通協調,為科研項目的實施保駕護航。科研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不可預知性,這就使得財務部門、科研主管部門難以對科研項目經費的預算執行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目前,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國科發資〔2020〕132號),“通過鼓勵項目承擔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有效促進就業穩定,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構建與國家科技計劃實施相匹配的專業科技支撐隊伍,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科研助理崗位正好可以補位解決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存在的跨專業、跨部門的痛點。設置項目科研助理崗位,此崗位人員需兼具項目的專業知識和財務知識為佳,充分了解項目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計劃,實時跟進項目技術開展的過程和經費管理的進度。
(1)許多項目組同時承擔在多個科研項目,科研助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能夠歸集與該科研項目相關的費用進行報銷,讓經費的使用真正體現項目相關性;同時科研助理因為全程跟進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際支付與預算有偏差時,可以促進項目組按相關規定辦理預算的變更手續。
(2)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采購設備、研發材料等事項時,科研助理基于對項目的充分了解,可以對比采購的性價比,實現科研經費開支的合理性和節約性。
(3)科研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由于不可預見性,經常會遇到需協調財務部門、科研主管部門的事項,具有專業知識的科研助理清楚闡述項目的需求,以促進相關部門對項目的了解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同時,還需要建立和完善項目承擔單位關于內部控制的相關規章制度,使得項目承擔單位的各業務主管部門有效聯動,為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提供有效的路徑,項目組在經費使用過程中有章可循、有矩可依。第四,完善經費使用的績效評估體系,從項目經費與任務的相關性、經濟合理性等方面真實反映項目的開支,正確評估科研項目的投入和產出的關系。2018年12月14日,科技部辦公廳印發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工作規范(試行)》(以下簡稱《績效評價規范》),明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期滿后,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以下簡稱專業機構)應立即啟動綜合績效評價工作。”“綜合績效評價重點包括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和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等方面。”“經費管理使用方面主要考核承擔單位項目資金撥付及到位、預算執行、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和經費開支合規性等。”《績效評價規范》中明確課題資金評議得分為80分及以下的,應由專業機構將結余資金收回。而預算執行與調整情況卻在課題資金評議打分表中占了30分,具體要求:①專項經費預算調整是否履行規定的程序(如出現重大調整事項未報批的,該指標0分);②專項經費預算執行是否明顯過低(課題專項經費預算執行率每低于95%一個百分點,減少1分)。承擔單位項目資金撥付及到位、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和經費開支合規性都是項目預算執行的范疇。因此,如果項目組只重視項目指標的完成,不重視經費預算的執行管理,不但面臨結余資金被收回,還有可能因為不能通過績效評價而造成項目無法順利驗收。基于以上要求及科研項目的管理需求,科研項目承擔單位應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估體系,在項目中期等關鍵節點階段性地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幫助科研人員正解理解和合理有效地使用項目經費。項目承擔單位經費使用績效評估體系應包括以下三方面:①經費使用與任務完成進度的匹配性;②抽檢經費支出的憑證,檢查項目開支與項目任務的相關性和經濟合理性;③項目經費使用是否按預算執行,是否符合相應科研管理制度。通過績效評估體系的有效運行,就能相對精準地把科研經費投入引領到科技研究和創新中。
3結論
隨著國家對科研的高度重視,各類科研項目在各級政府的資助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預算管理是科研項目順利開展的助推器。從項目組編制經費預算開始,采用信息化的輔助手段,設置全過程跟進的科研助理崗位,項目承擔單位建全內控制度,科技主管部門完善與經費使用有關的績效評估制度,就能促進科研項目健康、有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暢功民,秦國杰.加強科研項目預算管理的意義及模式探析[J].山西農經,2019(9):151-152.
[2]張帥,唐卓,唐志遠.從科研項目審計到科研項目管理[J].會計師,2018(9).
[3]陳瑋.關于完善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管理的相關思考[J].管理創新,2020(9):14-15.
作者:陳小燕 單位:中山大學深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