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時代的發展,學習漢字已成為世界的一種新風尚,識字教學在我國語文教學中顯得非常關鍵,新課標要求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1500個高頻率漢字。低年級教學針對八歲左右的兒童,他們活潑好動、年齡小,加上漢字音、形、意之間是脫節的,增加了漢字學習難度。在此,引入字理識字教學,探討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低段學生;字理識字教學
識字是讀書、寫作的前提,是學習漢語言的第一步,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是否可以將識字教學轉化為孩子智力主動發展的過程?要求語文老師結合漢字特征,把握學生識字規律,展開字理識字教學,培養學生識字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字理識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一)獨體字的認識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象形字、指事字等獨體字,語文老師可按照“讀音—析形—解義—組詞—書寫”的教學程序,一、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活躍,老師在識字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以直觀方式展示獨體字,讓學生認真觀察獨體字,并主動思考漢字結構。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圖片展示漢字的原始圖形,再轉為抽象圖,引導學生對獨體字產生進一步理解。通過展示獨體字圖片,學生對漢字發展史擁有了初步了解,可以更好地認識漢字,增強學生對字形、讀音、含義的把握,提高識字效率[1]。
(二)合體字的認識
語文老師在教合體字時,可遵循“讀音—分解組合—解義—書寫”的流程進行。第一,老師要向學生滲透相應漢字的字理、情理,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形成規律。在講合體字時,先展示生字,當學生學會準確發音時,再進行合體字結構分析,讓學生結合字的部件完成記憶,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漢字規律,還能加深對漢字的印象。例如,在講“螞蟻”中的“螞”時,語文老師可引導學生對比“螞”與“媽”的書寫規律。在分析漢字結構后,學生可立即發現把“媽”字的女子旁換成蟲字,即為“螞”,然后老師講述“媽媽作為一名女性,所以運用女字旁,螞蟻作為昆蟲科,故運用蟲字旁。通過以上的講解,學生掌握了合體字的規律[2]。
二、字理識字教學,深挖漢字的文化內涵
(一)揭示文化內涵,幫助學生理解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對所有漢字老師均要挖掘蘊含的文化,幫助學生理解漢字,激發其識字熱情。可根據漢字內涵,滲透漢字的字理,讓學生結合字理,更好地理解字體含義,不但強化學生記憶,而且攻破識字難題。
(二)巧借故事,延伸知識內容
低年級的學生愛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語文老師要適當引用一段漢字故事,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例如,在學“家”字時,可講述有關家的來源,向學生滲透古人的生活習俗。古時生產力低下,人們以狩獵為生,居無定所,逐漸獵物越來越多,人們對其進行圈養,而野豬就是其中最常見的獵物,古人把野豬叫“豕”,而“豕”被圈養即有了“家”,以有趣的故事進行識字教學,增強學生對“家”字的結構認識,從而對字的內涵擁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三)整合字詞,加深學習印象
新課標背景下,語文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可運用“讀詞—字理分析—理解詞義—聯系課文”的流程展開。先讓學生用鉛筆將難解的漢字圈起來,再讓學生熟讀課文,把握字詞在文中的含義,將字理析詞與閱讀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準確感知課文內容,鍛煉了思考力,為識字打下基礎[3]。
三、字理識字教學,防止書寫錯別字
語文老師在識字教學時,要有效杜絕學生寫錯別字。例如,在講“蚯蚓”漢字時,老師可讓學生聯想身邊的生活,蚯蚓是生于土丘里的蟲子,蟲加丘,為“蚯”,再讓學生思考蚯蚓的形狀,蚯蚓的身體是彎曲狀態,故弓加上一條線,構成“蚓”,以生動的識字教學法,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字義,還深化他們對漢字的字形印象,以免書寫錯別字。此外,語文老師在識字教學中,還要指導學生規范書寫,每個字都要書寫方正、工整,提高識字、寫字能力。總之,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要求越來越高,老師要利用字理識字教學方式,教授學生有效地認識漢字的形、音、義,語文老師要根據漢字特點與學生學情,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聯想自己的生活經驗,增強識字體會,把握不同漢字的學習方法,提高識字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虞紅梅.詞串識字課堂:“智”在何方:淺談小學語文低年段“詞串教學:智慧型課堂”的落腳點[J].課外語文,2016(9).
[2]楊格琪.小學語文低年段字理識字教學實踐分析[J].新作文(教研),2019(11).
[3]何玉麗.多維推進有效識字: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9(8).
作者:劉美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江心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