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物理新課改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轉變教育思想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講過,教育思想的轉變,是用好教材,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前提。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慣性”極大,致使有的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喜歡用應試教育的眼光審視現行教材,結果是既不適應,又不放心,害怕現行教材降低了難度,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升學率。可見,只要在觀念上真正完成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跟上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面發展,現行教材的使用必將既能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培養出四化建設需要的各類高素質人才。
二、掌握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
1.生動活潑,簡明輕快,圖文并茂
現行教材用一些生動有趣的現象、故事、實驗引入課題說明概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節前帶問號,節后設“想想憶憶”,章后總結“學到了什么”。編排靈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
2.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調整合理
現行教材的編排是由常見的簡單易學的運動、聲、熱、光等物理現象到力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然后學習抽象概括程度較高的電學和能的基本知識,符合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認知規律。
3.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從“致同學們”“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想想議議”和“學到了什么”等內容,教材總是企圖更換課堂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在課堂上保持積極主動的主體狀態。
4.教材難度明顯降低
現行教材對有些知識的處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了,知識面也有所拓寬。
5.加強了物理實驗的教學作用
現行大綱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以觀察、實驗為基幢教材中的各類實驗和實驗性習題明顯增多,感性認識的積累有助于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尊重事實、勤于動手和按科學辦事的良好習慣。
三、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改革
教學方法脫離不開教育觀念和教學目的。素質教育旨在“面向全體”和“全面發展”,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物理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較陳舊,不適應現行教材的特點。現行教材編者的用心良苦,突出了物理知識的趣味性,旨在創造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輕松愉快地自覺學習,教學方法應該體現這個意圖;現行教材知識面廣,伸縮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體,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學中一定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上述種種,宏觀上屬教學方法的范疇,教學中非如此不可,當因人、因教學內容而異,應該是百花開放,各顯其能。但是,具體教法不能與基本教學原則相違背,否則又會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比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較強的能力受益終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規律知道即可,對過深的科學道理的理解,今后隨年齡增長和知識積累,自然會“水到渠成”。
總之,在基礎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克服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要克服對教材過分的依賴性,避免把教材當作“圣經”,充分研究新的課程標準,教活新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