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管理會計課程現狀分析
“互聯網+會計”時代背景下給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同時會計也必然從注重專業技能到融入管理的趨勢,管理會計的發展變得勢不可擋,也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挑戰。管理會計課程是高職院校會計及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不僅適應企業需求,更能綜合利用會計學科專業知識,是整個學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會計”時代會計核算工作效率顯著提高,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會計工作重心由核算向分析決策轉移,真正實現向管理型高端會計的轉變,這對于管理會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管理會計是一門應用型課程,教材的編寫大都在國外現有教材基礎上編寫,沒有過多的考慮我國企業現行“互聯網+會計”背景下的實際情況,無法滿足企業需要,不利于實際工作的應用。除此之外,很多院校對管理會計課程的重視不夠,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實踐動手能力薄弱,不能開展企業管理會計工作。
二、高職院校管理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不符合企業需求
“互聯網+會計”時代企業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復雜的生存環境,目前,大多高職院校選用的管理會計課程教材很少有關于企業未來發展的價值鏈運營、企業戰略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管理會計理論的假設前提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是穩定不變的,這與現實是矛盾的,無法滿足企業從靠生產提高效益到完善管理決策提高效益的轉變。管理會計教材大都是以傳統會計為主,基于國外案例,符合我國國情的經典案例少之又少,沒有考慮我國實際情況,不能與時俱進,內容陳舊。管理會計這門學科的應用性很強,需要利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結合企業實踐分析應用,應該對數字具有一定敏銳性,然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很難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完全消化并應用到企業實踐中去,導致教材中部分章節的內容形同虛設。
(二)教學方法單一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侵蝕大多數高職院校管理會計的教學并沒有進行有效改良,很少采用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情景式教學等方法,依然是教師為主的灌輸式一言堂方式,教學方式單一。教師教學態度強硬,學生聽課被動,多以考試目的死記硬背,很少主動發問,這種傳統模式的教學學生接受性差,甚至會造成學生反感。在這種模式下管理會計課程考核方法大都是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兩個部分的傳統方式,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完全是應對考試的學習,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不能真正掌握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更不用說應用到以后的工作中了。
(三)缺乏實踐性教學環節
目前,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大都是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照搬一些不合時宜的國外企業案例,實際可用價值不高。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針對性的建立管理會計實訓基地,相關實訓軟件也很少見到,不能有效的組織實踐活動,學生的實踐知識明顯落后于企業需求。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實踐教學,研究方法往往不夠深入,內容空洞,沒有具體可操作的實踐內容,與企業合作的校外實訓很難實現,對于企業而言不會輕易允許實習的學生真正參與到管理決策層面,對于學生而言就實習時間精力、專業知識技能短期內難以明晰認知企業戰略管理。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教師對于開展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管理力度和指導不夠,一般中小企業很少使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教師教學中想要尋找經典案例十分困難。
三、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更新課程教材內容
隨著管理會計職能的拓展和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需要及時增減相關理論知識,更新教材內容,以適應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對經濟活動決策需求。企業信息的不斷變化要求在管理會計知識體系教學過程中融入企業經濟熱點話題。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應主要圍繞成本形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生產經營決策、成本費用控制、部門績效評價為主線設置。課程內容按照章節細化,明確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目的,便于講授,為學生提供參考書籍和課外學習網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管理會計學習深度,充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提高分析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多樣化教學模式
在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互動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之管理會計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課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當注重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既要包括基礎理論的傳授還要有辯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以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比如選取國內大中型企業經典案例,讓學生扮演企業不同角色,讓學生進行表演、討論,身臨其境的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高度簡化,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論知識。除此之外,在現代信息資源豐富的時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積極使用微課、慕課、精品在線網站等網絡資源補充課堂知識,豐富管理會計學習資源。
(三)項目化形式的實踐教學
從管理會計所處的現狀來看高職院校短時間內很難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并與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合作,因此應當從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項目化模式的實踐教學可以很好的解決管理會計的尷尬處境,比如結合我國大中型企業實際情況的成本形態分析實訓項目、變動成本法模式下的利潤表編制、追加生產決策項目等。
四、結語:
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具有助推作用,要求管理會計管理體制不斷創新,也是企業財務核算實現管理型轉變的前提。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在我國高職院校中還處于起步階段,實施過程困難重重,應當更新課程體系、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注重項目化實踐教學等方面著手,以實際技能運用和職業發展規劃,豐富企業戰略管理內涵,培育適應經濟發展的高端管理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凌燾.基于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理念下的管理會計教學探討[J].納稅.2018(05):105.
[2]中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J].《中國總會計師》.2014(8):24-28.
作者:米雯靜 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