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上肢偏癱療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吳茱萸循陽經熱熨配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的康復作用。方法使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7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予常規藥物治療和綜合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患側吳茱萸循手陽明經鹽熨治療,每日1次,連續干預2周。觀察2組治療前后上肢肌力及Barthel指數(BI)的變化情況。結果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上肢肌力和BI評分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吳茱萸循陽經熱熨配合康復訓練可促進腦卒中偏癱上肢肌力恢復,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吳茱萸;熱熨;手陽明經;肌力
腦卒中是危及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心腦血管常見疾病之一,位居全球疾病死亡率第2位,也是致殘率最高的單病種[1]。55%~75%腦卒中患者存在上肢運動障礙[2],且在全世界每年新增的腦卒中患者中,約有33.3%患者終生殘疾[3]。據報道[4],上肢功能恢復比下肢恢復更加緩慢和困難,患側上肢運動功能的下降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盡早介入康復治療尤為重要,而現代康復醫學對腦卒中早期患者細小關節功能的恢復方面,療效不太理想,康復機器手、虛擬現實技術、腦機接口等技術因其醫療成本投入較高,導致目前臨床普及率較低[5-6]。而中藥熱熨技術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外治法,通過刺激相應穴位或疾病部位來調節臟腑、疏通經絡、舒展筋膜,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7]。因此,本研究選取70例急性期腦卒中上肢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吳茱萸循陽經熱熨配合康復訓練對上肢功能康復的應用效果。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8]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
1.2納入標準
①首發腦卒中,經顱腦CT/MRI診斷為急性腦梗死;②偏癱部位為上肢;③年齡45~75歲,性別不限;④發病2周以內(急性期),生命體征穩定;⑤上肢功能障礙確為腦卒中后所致;⑥患者或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①溶栓、取栓術后;②患側上肢出現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痛風病等影響療效判斷;③合并有嚴重并發癥或合并癥,如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④合并有認知障礙、癡呆、帕金森氏病者;⑤合并有皮膚感覺障礙者。
1.4脫落標準
①研究期間,患者出現新發腦梗死灶加重病情,或并發其他嚴重疾??;②患者或家屬依從性差,未完成干預方案自動要求終止。
1.5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于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腦卒中偏癱患者70例,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偏癱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件號:SQ2020-042-01)。
2方法
2.1治療方法
2.1.1對照組。予卒中二級預防藥物治療(降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8]和常規綜合康復訓練治療[9]。2.1.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患側吳茱萸循手陽明經鹽熨。①材料:中藥熱奄包布袋由科室統一制定,大小一致(30cm×20cm);研究所用中藥均統一到醫院藥房領取,確保藥物來源一致,每個熱奄包包含吳茱萸200g,粗鹽200g。②實施:嚴格按照預定的中火進行加熱190s,熱熨操作前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測量溫度,保證熱熨溫度為50~70℃,同時讓患者用手背感受溫度。協助患者取健側臥位,充分暴露患側上肢,注意保暖和隱私,沿上肢陽經循行走向熱熨10min,操作期間多次詢問患者感受和觀察皮膚情況,及時調整溫度和力度。③循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穴時加大力量。
2.2觀察指標及方法
2.2.1上肢肌力檢測采用徒手肌力評定法(man-ualmuscletest,MMT)評估2組干預前、干預1周后、干預2周后上肢肌力情況。2.2.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BI)評定量表檢測2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數越高,自理能力越強。本研究采用評價者盲法,主管醫生與責任護士均不知道受試者的入組情況,保證研究數據真實性和客觀性。
2.3統計學方法
應用IBMSPSS20.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錄入、分析,一般資料進行ITT分析,研究過程中有病例脫落,故評價指標采用PP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3結果
3.1病例完成情況
觀察組脫落1例,入組第5天復查CT出現大面積腦出血,轉神經外科手術治療。
3.22組治療前后上肢肌力比較見表2。
3.32組治療前后BI評分比較見表3。
3.42組不良反應情況2組患者均未出現熱熨療法的不良反應。
4討論
腦卒中屬中醫學“中風”范疇,《醫林改錯》中記載“半身不遂,虧損元氣,是其本源”“中風半身不遂……是氣虛血瘀而成”,說明其發病根源在于本虛,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為其根本,故可利用熱效應進行溫補氣血、調節臟腑。《素問·痿論篇》曰:“治痿獨取陽明”,因此本研究選取手陽明大腸經進行干預,其中合谷祛風清熱,手三里通經活絡,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可溫通經絡、調理氣血、激發經氣,肩髃祛關節頸項之風、疏通氣血。吳茱萸“大熱”,氣味俱厚,藥理學研究顯示吳茱萸中生物堿、揮發油、苦味素等藥理活性成分具有產熱、抗炎、免疫調節作用[10]。清代外治大家吳尚先“膏藥熱者易效”,故本研究采用吳茱萸循手陽明大腸經熱熨來治療腦卒中偏癱。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上肢肌力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有所提高,但觀察組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說明吳茱萸循手陽明大腸經熱熨配合康復訓練對促進急性期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效果更佳。利用溫熱效應,將吳茱萸藥效透過體表毛竅入經絡至血脈,從而達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熱止痛等作用,實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作用機理與氣虛血瘀證腦卒中“益氣活血”的治則相符。有研究提示針刺合谷穴等局部腧穴可直接刺激手掌局部肌肉、神經,促進手與腕部血液循環和有氧代謝,協調腕指肌肉力量平衡[11]?;凇敖浢}所過,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理論,本研究選取的手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絡,采用熱熨可更有效地鼓動陽明經氣、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腦卒中后超早期良肢位擺放與患者后期功能恢復具有相關性[12],2組患者均在軟癱期介入良肢位擺放、主動被動運動、針灸等綜合康復訓練,可能縮短軟癱持續時間,奠定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基礎。研究期間,2組中僅有1例患者脫落,該患者入組第5天體溫升高,神志出現改變,復查CT大面積腦出血,轉神經外科手術治療,與本研究干預方法無相關性。中藥熱熨療法可以讓患者直觀感受到藥力、熱力、經絡穴位的綜合作用,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大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規避熱療法存在燙傷的風險點。綜上所述,中藥熱熨安全有效,操作簡便,配合現代醫學康復訓練技術可改善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適用于任何程度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作者:黃錦燕 王玫 肖彬新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