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臨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針灸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120例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使用康復訓練治療,觀察組使用康復訓練聯合針灸推拿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上肢功能評定表(DASH)評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評分、改良Barthel指數(MBI)量表評分均升高(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DASH評分較低(P<0.05),FMA評分、MBI評分較高(P<0.05)。結論:針灸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上肢疼痛情況,恢復其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腦卒中;肩手綜合征;針灸推拿;康復訓練
肩手綜合征(SHS)為腦卒中后偏癱常見并發癥之一,是一種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綜合征。患者手掌指關節及手指等部位水腫情況明顯,關節活動度明顯受限,若未能在早期給予有效治療,則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引起手部固定畸形,且關節活動度會永久性喪失[1]。SHS多于腦卒中后1~3個月內發生,且發生率極高,嚴重干擾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現代醫學治療SHS以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及水腫、恢復肩部肌力為主,康復訓練為常用治療方法之一[2]。針灸推拿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于SHS的治療,但缺乏充足的研究論證[3]。因此,筆者觀察針灸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SHS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腦卒中中醫診斷參考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中風病的診斷標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識不清,偏身麻木,屬急性起病。SHS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中風后肩痛的診斷標準:偏身或一側手部麻木,肢體力弱,并口舌歪斜。腦卒中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5]:腦血栓發病前存在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患者意識清醒但偏癱等癥狀明顯,腦梗死患者癥狀表現為突然偏癱,伴有意識障礙、抽搐發作等癥狀。SHS西醫診斷標準參考《腦卒中的臨床康復》[6]:單側肩手疼痛,皮膚溫度升高,手指彎曲明顯受限,局部無外傷與感染。1.2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中西醫診斷標準;②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③無針灸推拿治療禁忌證者。
1.3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精神障礙;②存在急性脊髓損傷癥狀;③存在嚴重心、肺、肝功能衰竭;④存在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腹膜炎;⑤存在骨折、骨關節結核、骨髓炎及嚴重骨質疏松。1.4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于南陽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后SHS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54~72歲,平均(62.43±7.14)歲;病程34~56d,平均(45.29±10.74)d。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56~75歲,平均(63.27±7.31)歲;病程32~57d,平均(46.03±10.14)d。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陽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
使用康復訓練治療,包含肢位擺放訓練與運動訓練等。肢位擺放:囑咐患者于坐姿中將患肢放置于身體前擱板上以防止肩部受壓,于仰臥位中使用枕頭支撐患肩及上肢,保持肩胛骨牽伸、上肢外展,手掌掌心向上并活動手指,于健側臥位中將患肩牽伸,伸展肘部、手指等關節,將手部放置于胸前枕頭上,于患側臥位中保持肩胛骨與上肢牽伸,避免受壓。運動訓練:在不會造成痛感前提下,鼓勵患者活動關節,在旁協助患者進行動作訓練,包括抓握訓練、聳肩運動等,訓練時間每次45min,每天1次,連續治療6d后休息1d,共治療1個月。
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推拿治療。針灸:首先使用3寸針于肩髃、合谷分別向極泉、后溪刺入,并針刺臂臑、曲池、外關、手三里、中渚等穴位,以得氣為度,留針30min;使用英迪KWD-808脈沖針灸治療儀刺激肩髃、曲池、臂臑、合谷等穴位,持續15min,刺激強度以引起患者肌肉輕微顫動為準。推拿:將患者以仰臥位防止肩部受壓,推拿師首先使用點揉法,用拇指對患側肩髃、臂臑、曲池等穴位進行點揉,隨后使用捏法,輕捏并活動肘、肩等部位關節,最后輕緩地拍打患肢。每次20min,每天2次,連續治療5d休息2d,共治療1個月。
3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觀察指標
①比較2組臨床療效。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上肩疼痛情況及運動功能。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價患者上肩疼痛情況,VAS評分分數在0~10分之間,分數越高則疼痛情況越嚴重,反之則越輕。使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評價患者上肩運動功能情況,包含有無反射活動(2個項目)、屈肌協同活動(8個項目)、伸肌協同活動(3個項目)、伴有協同運動活動(3個項目)、脫離協同運動活動(3個項目)、反射亢進(1個項目)、腕穩定性(2個項目)、肘伸直與肩前屈30°(3個項目)、手指(6個項目)、協調能力與速度(3個項目)10個維度,每個項目均為0~2分,總分68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運動功能越強,反之則越弱。③比較2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使用上肢功能評定表(DASH)比較患者上肢從事日常活動能力,包含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3個條目)、癥狀嚴重程度(7個條目),每項均為1~5分,換算為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則上肢功能越差,反之則越強。使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分比較2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含進食、洗澡、個人衛生、穿衣、如廁、大便控制、小便控制、轉移、行走、上下樓梯10個維度,每個項目均為0~10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自理能力越強,反之則生活依賴明顯。
3.2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療效標準
參考《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和治療》[7]擬定。顯效:肩痛等癥狀完全消失,日常肢體活動無受限感;有效:肩痛等癥狀明顯減輕,日常肢體活動受限感顯著改善;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肌肉萎縮情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80.00%(P<0.05)。
4.32組治療前后VAS、FMA評分比較
見表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VAS評分均降低(P<0.05),FMA評分均升高(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較低(P<0.05),FMA評分較高(P<0.05)。
4.42組治療前后DASH、MBI評分比較
見表3。與同組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DASH評分均降低(P<0.05),MBI評分均升高(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治療后DASH評分較低(P<0.05),MBI評分較高(P<0.05)。
5討論
SHS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當前認為不論其病因如何,SHS均與自律交感神經受影響,導致末梢神經血管障礙有關,在腦卒中后SHS中,其通常是因腦血管所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痙攣所致[8]。如何在早期治療SHS是整個治療過程的關鍵所在,而治療的主要方式則是減輕手部疼痛,恢復手部功能。康復訓練為治療腦卒中后SHS的傳統方法之一,其可通過糾正患者的錯誤姿勢、持續的關節運動鍛煉改善關節活動情況,幫助患側肩手功能恢復正常[9]。探究中醫治療腦卒中后SHS的方法也是當前SHS治療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傳統中醫治療方法中,針灸可疏通經絡,使人體內瘀阻的經絡得到暢通,使其發揮正常生理作用,推拿則可通過于特定穴位或受傷部位實施推、拿、捏、揉等手法以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的目的[10]。腦卒中后SHS屬于中醫痹證的范疇,針灸推拿可行氣活血,有效緩解患側疼痛及關節活動受限情況,改善血液循環,因此能用于腦卒中后SHS的治療[11]。本次研究所取穴位中,臂臑可通經活絡、理氣消瘀,主治肩臂疼痛;曲池可消腫止痛、舒筋通絡、調和氣血,可治肩痛、手臂紅腫;外關可聯絡氣血、補陽益氣,治療上身萎痹不遂;手三里可舒經通絡、消腫止痛,治療手臂無力、上肢不遂;中渚可清熱疏風、舒筋活絡,治療五官疾患;合谷可取清走衰、升清降濁,治療面腫、肩痛等,針灸按摩以上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從而改善患肢疼痛及活動受限情況,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腦卒中后SHS的肢體疼痛通常是由于體內炎性物質及膠原蛋白的增多,使得上肢關節粘連所致,針灸則有通絡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推拿能夠消除患肢的肌肉痙攣狀態,松解肌肉粘連,因此針灸推拿改善患者上肢疼痛效果顯著,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可疏通經絡,有效改善關節受限情況,提高關節活動度。SHS因為氣血受阻,運行不暢,靜脈受阻,不通則痛,氣血受阻難以濡養肢體關節,抑制關節攣縮,活動受限。本次研究中所選穴位,以通經活絡為主,再輔以益氣活血,能快速疏通經絡,從而改善患者腫痛及關節活動受限情況,減弱關節肩手腫痛、關節受限對日常生活的限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DASH評分低于對照組,FMA評分、MBI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針灸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SHS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恢復其關節活動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作者:胡科 張保朝 樊書領 白方會 劉冠雄 單位: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