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流行音樂對大學生價值取向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當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之后,人們就會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精神娛樂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因此,新時期的娛樂發展極為迅速。比如流行音樂的產生就讓音樂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對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和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極為重大。鑒于此,本文將研究流行音樂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
【關鍵詞】流行音樂;大學生;價值取向;影響
我國素來有少年強國說,即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作為我國的中堅力量,即將步入社會,更需要具備優秀的價值觀念和強大的綜合能力。然而,隨著流行音樂的迅速發展,許多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都被流行音樂所影響。其中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流行音樂它的傳播渠道非常多樣化,質量參差不齊,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傳播后,很容易讓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發生變化。故此,本文將對流行音樂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成長發展,引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一、流行音樂與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關系分析
流行音樂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不僅僅反映了如今的現實生活,同時也反映著人們對過去的的追憶及對今后生活的向往。它結合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有力激發大學生的活力和情感的張力,使大學生引起共鳴,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但是隨著流行音樂的逐漸發展,流行音樂也開始變得更加功利化,更加具有名利性。回顧十多年前的流行音樂與近兩年的流行音樂,我們不難發現,流行音樂逐漸變得商業化,其蘊含的內涵價值越來越低,甚至內容開始變得低俗,旋律也是千篇一律。如今不少流行音樂創作者將流行音樂創作定義為盈利性的產品,使流行音樂缺乏了它應有的特征特質,逐漸變得工業化。人們最初聽時,或許會驚訝于它的優美旋律,但仔細一品,就會發現流行音樂的旋律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甚至毫無特色。而流行音樂的歌詞也為了迎合市場,強行用各種華麗的詞藻堆砌,看起來似乎很具有文學功底,可實際上詞不達意。現在百度百科就把流行音樂定義為了商品性的盈利音樂,音樂的創作周期縮短,就使流行音樂缺乏了靈性。許多選秀節目的泛濫也變相促進了流行音樂的商業化,讓流行音樂逐漸失去了它的特質。在早些年間,流行音樂興起的初期,許多流行音樂創作者都是數十年磨一劍,在譜曲和作詞上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讓流行音樂具有經典傳唱性。而如今而恰恰相反,影視娛樂的大肆泛濫讓流行音樂不得不加快創作速度,故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濫竽充數的歌曲。當這樣的歌曲越來越多,能夠沉下心來好好做音樂的人就越來越少,故而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流行音樂的大勢發展讓許多大學生有了好逸惡勞、浮躁功利的心態,也讓大學生無法理性面對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誘惑,這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綜藝選秀節目的誕生加劇了流行音樂的商業性,而影視節目的崛起則讓大部分流行音樂變得越來越低俗。如今我國影視正在飛速倒退,劇本內容逐漸變得扁平,人物刻畫變得越來越呆板單一,似乎所有的影視劇本除了刻畫男女之間的愛情以外,就沒有其他可以拍攝的內容了。大學生常年遭受各種愛情肥皂劇的荼毒,人又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幻想里面的浪漫感情,容易忽略了現實。這讓部分大學生逐漸養成以愛情為主、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的不良價值觀,使大學生在生活中容易將在影視劇里面看到的橋段與電視結合起來。這對大學生的正常發展與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不利于大學生更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不過,流行音樂并非全部可取,部分流行音樂能夠平靜大學生的心理,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使讓學生能夠快速地調節自己的心態,以更好的狀態進行學習和生活。同時還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拓展大學生的視野,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使讓學生能夠在工作閑暇之余放松自己,找到一片心靈的凈土。好的流行音樂可以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受到積極正面的影響,讓大學生更加理性地看待現實,讓大學生逐漸變得成熟穩重。故而,大學生應該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多多流行音樂中選擇能夠促進自己健康發展,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的音樂,抵御不良流行音樂的侵蝕和誘惑,使自身能夠在外界諸多不良誘惑中保持清醒,一直堅守正確的價值取向,讓自己能夠成長為一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公民。
二、流行音樂學對大學生價值取向造成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接觸信息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樣。現如今,基本上每一位大學生每天都能夠從手機電腦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流行音樂。不同的大學生因為審美不一樣,他們在選擇欣賞流行音樂的類型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這些不同就導致了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對他們價值取向所產生的不同影響。有一些是積極正面的,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成長、發展,而有一些就是消極負面的,不僅無法幫助大學生成長,還可能會讓大學生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與錯誤的價值觀念。所以,大學生要重視對流行音樂的選擇,要理性對待流行音樂。
(一)流行音樂學對大學生價值取向造成的正面影響流行音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當代社會的特征,它與其他樂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流行音樂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讓普通人快速聽懂,并調動聽者的情緒,從而引發聽者對流行音樂內容的共鳴。流行音樂來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歸于生活,它能夠深度刻畫人們的心理狀態,可以讓人們在流行音樂中找到認同感,找到心靈的慰藉,進而使人們有一個能夠宣泄情緒的渠道。從這一方面來看,流行音樂可以幫助人們舒緩緊張的心理,使人們變得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寬容大度,越來越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也可以豐富人們的思維,使人們變得越來越成熟穩重。不同國家之間的流行音樂還可以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讓人們能夠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大學階段正是要學生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是同樣因為沒有具體經歷過社會生活,還沒有完全實現學生與社會人身份的轉變,所以在聽取流行音樂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流行音樂里面所敘述的他們未曾經歷過的社會生活所影響,從而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而富有時代價值的優秀流行音樂可以將社會現實濃縮在樂曲中,使讓學生能夠對現實生活有一個直觀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和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故而,大學生在選擇流行音樂的時候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的流行音樂,這樣還可以通過流行音樂了解到現實社會,鍛煉學生的勇氣,讓學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不斷地豐富提升自己。
(二)流行音樂學對大學生價值取向造成的負面影響隨著流行音樂越來越具有商業化,內容逐步變得低俗,各種新鮮事物不斷涌現,無孔不入地充斥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這就讓大學生無法很好地判斷信息的優劣,無法辨明事物的好壞,從而迷失了自己。現在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大行其道,讓不少大學生看見了成功的捷徑,即選秀出道,感受明星光鮮亮麗的生活。這契合了當代許多迷茫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給了他們一定的心理慰藉,使他們忽略了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音樂本身所特有的藝術性,一味地想要通過音樂選秀節目來走上人生巔峰。在21世紀初期,湖南衛視所舉辦的《超級女聲》這一檔音樂選秀節目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是催化流行音樂變得商業化的導火索。而后,各種同質節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極大地迷花了大學生的眼,使大學生心態開始變得浮躁,價值取向也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近年來網紅產業的發展,更讓大學生產生了一種不勞而獲的心態。在面對現實腳踏實地的工作卻掙不到多少工資,甚至買不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與只要能在鏡頭面前唱歌就可以名利雙收、走上人生巔峰這兩者之間作出選擇,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后者。人都有趨吉避兇的本能,這無可厚非,但是做出這樣的決定時,大學生也應該考慮實際情況,正視每一個網紅或者明星成名背后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影響最終結果的各種決定性因素。如果大學生只能看到明星光鮮亮麗的一面,而無法理性思考明星一夜成名背后的原因,無法知道它是否具有一定的巧合性與不可復制性,無法清楚地認識到在他們的背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資源,明星本人又需要在背后經過多少努力,而是一味地去妄想自己隨便唱唱跳跳就能夠大紅大紫,取得絕大部分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功,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在被流行音樂洗腦的過程中,不少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就出現了偏差,一味沉迷于流行音樂所描繪的美好未來中,不愿意積極努力地去充實提升自我,只希望能夠天上掉餡兒餅。這就導致不少大學生的價值觀越來越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得越來越功利浮躁,在很大程度上也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行為道德習慣,不利于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不利于推動社會國家的發展進步。所以,大學生一定要理性地選擇流行音樂,要積極思考辨別流行音樂的好壞,加強抵御不良流行音樂,避免使流行音樂給自身發展和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三、正確引導大學學的價值取向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流行音樂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大學生在選擇流行音樂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優秀的能夠幫助自己發展和成長,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流行音樂。這樣,大學生才可以有效抵御商業化的低俗流行音樂帶來的惡劣影響,才可以在浮躁的社會中保持本心。如此一來,流行音樂才能夠起到正確引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積極作用,才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冰潔.論新時期流行音樂對大學生價值取向造成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4(15):54.
[2]顏群力.淺析流行音樂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174-175.
作者:周長纓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