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團干部教育藝術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興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學力量,它以人的自我發(fā)展為導向,主張注重人的品質和積極力量,挖掘人的潛能,促進個體更快、更好地成長。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探討了如何提升高校團干部教育的藝術。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團干部;高校;教育藝術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興起于西方的積極心理學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用于研究人類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它把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從人的美德和善的方面作為出發(fā)點,從積極的角度對人們的心理現象進行解釋,并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它主張關注正常人的心理機能,針對普通人在良好的條件下如何充分發(fā)揮潛能更好地生活和發(fā)展;它呼吁人們從欣賞的、開放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能力、動機、潛能等。就研究對象而言,積極心理學關注三個層面的研究:主觀層面上,研究的是人積極的情緒主觀體驗,強調人對待過去要滿意、幸福地把握現在、對待未來要充滿希望地面對。個人層面,研究的是人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寬容、創(chuàng)造性、關注未來、天賦和智慧等積極的人格特質。群體層面,研究的是公民美德(如社會功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促成公民美德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如健康和諧的家庭、各種關系融洽的社區(qū)、社會責任感強的媒體等。
二、積極心理學倡導的理念對高校團員青年的心理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面對就業(yè)壓力、競爭壓力以及發(fā)展壓力等挑戰(zhàn),當代高校團員青年需要具備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和內在的優(yōu)秀品質。而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有助于高校團員青年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人格潛能,有助于獲得幸福感的積極體驗。
(一)能充分發(fā)揮高校團員青年個人的人格潛能
馬丁•塞利格曼曾說過:培養(yǎng)孩子不要盯著他身上的短處,而是認識并塑造他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把孩子具有的最優(yōu)秀的品質轉變成促進他們幸福生活的動力。因此積極心理學能幫助高校團員青年具備愛的能力、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還能促進學生產生幫助等友好行為,從而密切人際聯系、擴大人際資源,為高校團員青年及時補充積極的能量。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高校團干部如果在每個人都是教育者、都可以進行心理調適、都有良好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的理念指導下開展共青團工作,高校團員青年就會投入和付出越積極,他們的人格潛能將被源源不斷地挖掘出來,并逐步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能幫助高校團員青年獲得幸福感的積極情緒體驗
如果個體由于體內外刺激、事件滿足個體需要而產生的伴有愉悅感受的情緒就是積極情緒。前文已經提到,積極心理學在個人層次上主要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它希望通過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這個有效途徑發(fā)揮個體潛質。積極情緒的體驗能夠激活高校團員青年探索新穎事物、主動地與環(huán)境連結,激發(fā)自我發(fā)展和求得在將來取得更大成就的愿望,能使他們的認知和思維更開放、更靈活,能夠撤銷消極情緒產生的激活水平,提高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從而促進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就是這種反復不斷的積極情緒體驗能促使學生的心理活動空間的擴展,心理彈性得到了增強,學業(yè)、生活和職業(yè)以及社會關系的質量就會得到提升,進而增進了高校團員青年的主觀幸福感。
三、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團干部教育藝術的提升
著名的教育家艾德勒說:“只有有藝術介入的地方,我們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而創(chuàng)造則是藝術的生命”。團干部是高校團員青年成長的指導者和領路人,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資源,培養(yǎng)學生健康、開放、積極、向上、幸福、快樂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彈性面對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團干部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入到團員青年工作中,開拓視野、拓寬工作思路和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升教育藝術。
(一)多承認學生一點,接納學生
如果團干部在學生面前愛擺出師長面孔,動輒指手畫腳批評指責學生,讓學生屈從于團干部單方面的意志,成為團干部的附庸,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感到團干部提出的目標是永遠太高太遠,學生的個性會被泯滅,創(chuàng)造性會被扼殺。教育需要對學生心靈的解讀。團干部在育人過程中應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圍繞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要懷著一顆接納的心,改變居高臨下的傳統(tǒng)習慣,積極營造教育民主的氛圍,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在接納中學會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
(二)擔當起發(fā)現的責任,讓每位團員青年都有閃光的舞臺
團干部老師通過了解團員青年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特殊才華、發(fā)展的內驅動力等,發(fā)現他們的長處、優(yōu)點和內在的潛能,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使他們得到足夠發(fā)展,從而實現讓每只鳥兒都歌唱、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
(三)真誠地贊美學生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人類本性中最大的渴求是受到贊美。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贊美就是這樣一種非常有效而且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團干部肩負著高校團員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應該掌握贊美這一“推動力量”。團干部的贊美是對學生學習工作的肯定、人生進步的鼓勵,是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會讓學生有一種被肯定、被發(fā)現的喜悅。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會化為強勁的動力,促使他們繼續(xù)前進,達到精益求精的要求。智慧的團干部既會贊揚學生展現出來的優(yōu)勢、長處和成績,還能夠挖掘學生潛在的優(yōu)點,并給予肯定與認可。這就要求團干部要善于鍛煉自身敏銳的洞察力、從細微處看出學生的成績和優(yōu)點,及時準確地給予表揚。贊美,作為一種教育藝術,還展示著團干部的魅力,融洽著師生之間的關系。尤其對于那些因成績偏差、家庭條件不好,而使其有思想負擔的同學,更要積極地與他們溝通、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真誠地鼓勵和贊許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團干部的關懷和愛護。
(四)巧用積極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教育是團干部與學生之間在不存在對抗情緒的前提下,通過含蓄的語言、示意的舉動和諸多間接的方式巧妙地向學生發(fā)出積極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期望信息,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和情感指向的教育方法。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可能是使人增加力量、勇氣、信心和快樂進而增進正確行為的過程和效果。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團干部開展的高校團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充分發(fā)揮其具有的情感和資源優(yōu)勢,不斷提升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藝術性,從積極層面去幫助高校團員青年挖掘潛力,激發(fā)青春活力,學會健康快樂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李廣文.新時期高校團員青年積極道德人格的培養(yǎng)[J].理論與改革,2005,(5).
[2]龔鷹.當代高校團員青年幸福觀教育論略[J].當代青年研究,2006,(2).
[3]陳連珠.淺議高校團員青年的幸福觀及教育引導[J].瓊州大學學報,2007,(1).
[4]吳增強,馬珍珍.積極心理學及其教育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5]宋玉冰,張海燕.論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
[6]劉偉偉等.積極心理學:高校團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J].高教論壇,2010,(6).
[7]閆黎杰.積極心理學對教育實踐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8,(8).
[8]楊集梅等.積極情緒研究述評:健全人格的視角[J].西南大學學報,2009,(2).
作者:1范倩 2張國瑞 單位:1山東建筑大學 2山東建筑大學熱能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