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美術教學繪畫心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以新穎的演示方式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
筆者以多媒體投影以及影像燈配合的方式向學生演示了這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引導學生從作品的主題、意境、色彩、空間等方面進行分析,形象演示帶來的直觀體驗與循循善誘的啟發引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陽光燦爛、村落參差、曲徑通幽,人物已成了作品的點綴,小徑兩邊疏落有致的樹木給人以強烈的空間透視感,觀眾視線很容易被引向小道的縱深處,內心具有幾欲走進的想法。在這樣的演示與啟迪中,學生對霍貝瑪的風景畫風格具有了更深的領悟,作品有如優雅的田園抒情詩,盡顯荷蘭鄉村的寧靜、美麗,洋溢著濃濃的明朗、樂觀的情緒,處處流露出荷蘭畫派的畫家們對祖國秀麗山川的熱愛。
二、以互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的激情
初中美術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于對學生進行“被動給予”,這樣的教學模式看似能夠較為迅速地完成教學目標任務,實際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較大的制約,他們在美術學習中缺乏直觀的參與體驗,求知欲和參與欲望沒有得到滿足,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效率以及美術綜合素養等方面都會產生制約影響。筆者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參與性為抓手,緊扣學生內心的參與想法,滿足學生的愿望,以師生互動、教師啟發、學生自主為主要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如,在欣賞《熟悉的物品》時,筆者結合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渴望參與、渴望自主的心理需求,引導學生分組研究,感悟和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嘗試描繪物體的立體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發展富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筆者向學生展示了不同材料與內容的靜物圖片,引導學生從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解讀,并嘗試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感悟作品蘊含的情感,在范圖分析引導后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學生分析與交流之后,筆者要求學生運用現有的工具筆進行造型,重點掌握好位置與比例關系,以及通過增加明暗的方式提高靜物的體積感。學生完成作品之后,在小組內進行點評,每個小組都推薦一幅作品參加全班的點評活動,其他學生提出相關的意見,師生共同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實施評價,以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每位學生都成為了美術學習的主角,思維積極,相互之間也能夠密切合作,動手操作能力與美術鑒賞能力、構思表現能力等都有了顯著進步,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與效率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三、以競爭的學習氛圍營造你追我趕的氛圍
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生內心最為強烈的競爭心理因素。初中生競爭欲望強烈,積極要求進步,教師可以把握住這一心理學研究成果,通過搭建載體、創設平臺等方式,在學生中營造你追我趕的濃厚學習氛圍,以積極的情感為抓手推動美術教學的有效開展。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發揮競賽等手段的作用,無論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后練習,都將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展覽或評選,讓優秀的美術作品脫穎而出,使進步明顯的學生得到表揚與肯定,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美術學習動力具有顯著的效果。另外,筆者還在班級開展了分層美術競賽活動,將學生按照美術領悟能力與技能技巧分為不同的層級,分別開展不同內容的競賽活動,以此在全班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相互比賽的良好氛圍,對美術教學的有效開展幫助較大。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強化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研究,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有效促進教學活動深入開展。
作者:孫成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