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工科下的專業教育教學方式定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普通高校專業教學實踐活動中,提出了“發展式”教育教學理念。針對大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培養訴求,以群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相結合為目標構建專業教育體系,通過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達到專業育人的目的。同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由“知識環節導向”向“專業目標導向”深化。教學活動內容設計要體現教育實踐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發展理念不僅詮釋了專業教育的目標和方向,而且蘊含了專業教育的人文思想。
關鍵詞:新工科;教育理念;發展式;教學模式;目標導向
新工科背景下,普通高校專業教學實踐活動中,出現了新的疑慮和困惑,尤其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都面臨不小的認識問題和定位問題,需要及時紓解。2017年,教育部高教司牽頭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一系列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時多次舉辦全國性培訓,引起了國內工科院校的廣泛關注。面對新工科背景下存亡攸關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如何審時度勢,在歷史發展的大潮中迎難而進,不僅是亟待解決的認識問題,也是彰顯能力的技術問題。
一、“發展式”教育理念的內涵解讀
教育理念始終是推動教育持續發展的源動力。近年來,國外較為盛行的教育理念諸如全球式、人本式、通識式(素質教育/博雅教育)以及自由式理念等。各種教育理念總體反映出人們對于成功教育的界定———為激發受眾的潛意識,強化其社會責任感,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存質量,以推動社會正向發展。在我國,針對為數眾多的普通高校工科專業而言,如果照搬上述理念,可能就會造成水土不服、張冠李戴的“硬傷”?;诖?,我們根據自身需要,提出運用“發展式”教育理念(DevelopmentalEducation),以指導工學專業教學的具體實踐。2013年,美國著名學者丹尼爾•西格爾應對基礎教育創作了《全腦教養法》,提出了12項革命性的拓展兒童思維策略,使得千萬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受到了啟發。而“發展式”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皮亞杰•讓(1896—1980)所提出的“發生認識論”演變而來的。皮亞杰主要采取了一種獨樹一幟的“臨床法”進行相關研究,并認為教育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其實,“發展式”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先進性和可取性。我們適時提出“發展式”教育理念,主要是承認教育的長期性、循序漸進性和延續性。從發展角度審視教育機制,同時,根據教育模式的延續性和改革性,將師生關系定位由“教師→專業→學生”單向流動,根據教育模式的可塑性,努力維護教育活動的遞進性和改革性,并將師生關系定位由“教師→專業→學生”單向流動向“教師←→學生←→專業素質”的交互模式轉換。為了解讀該理念的深刻內涵,將專業教育目標定位于“發展學生專業思維和能力”,根植于我國特有的人文環境;把學生學業訴求和用人單位滿意度與教育監察機制考核指標的符合度作為專業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適時將專業教育目標定位于“發展學生專業思維”。關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倒逼教育教學模式從源頭開始規劃和設計,充分尊重其主觀意愿,利用多元化育人機制(如導師制、企業定制)因材施教。目前,我國已經成為《華盛頓協議》成員國之一。從2006年到2016年,經過1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工科認證,在性質與內涵的考量方面,是一種引導標準化、規范化、合格的教育評價體系,也是工科畢業生的質量保障制度。在此體系中,介紹了一種名為“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Education,OBE)”。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反向的教學設計和持續改進的教學評價,確保學生畢業時成為合格的勞動者和技術人才。實際上,要逐步實現三個教育內涵的轉變,即從課程導向轉為產出導向、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從質量監控轉為持續改進。自從1981年Spady率先提出OBE理念至今,該理念成為高等教育“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具體實踐中,各高校因地制宜,設計適合自身特色的培養目標、大學生畢業要求以及機制持續改進等內容。誠然,通用標準覆蓋了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可操作性。
二、專業發展首先是教育思維的發展
以生物工程專業為例,近年來,為了助力“大健康”戰略,國家要求各高校生物工程專業進行專業評估和認證,改變教育思維,確保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總體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學習掌握生物技術、工程設計和生物產業等理論知識,掌握生物工程相關的新型技術與管理知識,并且可以開發新型產品。客觀上,生物工程專業發展有賴于生命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前沿領域,涵蓋了如基因工程、發酵工程、抗體工程等工程門類和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納米生物技術、生物靶向技術和高通量篩選分離技術等技術門類。我國生物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使得專業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值得關注的是,系統生物學理論和研究方法近年來也悄然興起,為生物工程專業拓寬了發展空間。要因勢利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從宏觀上解決專業人才培養的“供給側問題”。顯而易見,專業教育思維要在學科、行業發展的浪潮中首當其沖。較過去而言,現在陣地和時空對象都變了,生物產業不斷整合、洗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我們的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專業發展首先就是著手于教育思維的轉變。思維方式的變革是科學發展觀從思想高度上對傳統發展觀進行變革與創新。教育領域更要堅持以科學的思維方法引領教育改革的發展。用辯證思維方法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軌跡和系統思維方法,把控教育改革與發展進程與戰略思維方法;謀劃教育改革與發展大布局和法治思維方法,保障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健康穩定、底線和思維方法;維系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規律性、精準思維方法,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扎實推進。專業教學的核心目標和智慧教育目標高度統一,都是培養智慧學習者。智慧教育中的思維教學應突破分科教學的設計局限,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認知度。專業教育應當考慮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并努力為其創造條件。在智慧型課堂中,創新教學思維就是要求任課教師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主體意識”,創造智慧型課堂環境,才能為智慧人才的培育做好服務。誠然,教育思維的發展與改進不會一蹴而就。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吸納國家層面的集體智慧和全社會的廣泛認同。基于此,即將打破以前固化的施教模式,我們應當以變應變,在頭腦中謀劃專業教育發展的未來。
三、專業實踐的開放性和目標導向性
2016年,圍繞專業實踐,我們將生物工程專業培養計劃設定為生物制藥方向和工科基礎研究方向兩大課程模塊。針對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齊魯工業大學的具體做法值得借鑒。以開放式實驗教學為基礎,他們共設立了四個課程模塊,包括果酒工藝實驗模塊、啤酒工藝實驗模塊、檸檬酸發酵實驗模塊和酶工程實驗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又分設了基礎驗證環節、研究創新環節和綜合設計環節。這樣的調整結果使實踐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開放性教學不代表隨意性教學,按照教學目標成果導向設計的路徑,由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加以貫穿和充實,使其過程富含不確定性和挑戰性,以培養學生自主、自覺和自信的專業品質。期間,教師應充當好指導角色(比如導師式角色、伙伴式角色、隊友式角色)。那么,當代大學生(本科生或研究生)對于教師角色有何期待?肯定的回答是有人格魅力和專業素養。在以往的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的專業修養(專業知識、技能和思想見解)是最受學生關注的因素。其次,圍繞任課教師的其他因素也同時展開調查。學生關注點還側重于教師是否有強烈的責任感;擁有什么樣的教學風格;教學是否存在思維啟發性;教學態度認真與否;與學生溝通方式是否容易接受等。方法上,大多鼓勵教師嘗試對話教學,既能增進了解,又能彌補學科緘默性。
四、結語
現階段,新工科理念的引入和確立,為我國眾多高校工科專業的接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我們依然強調專業特色和專業定位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實施OBE的教育內涵建設,做到未雨綢繆,精準施策;不忘初衷,把握方向。牢固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根基,才能負重前行,才能有有使命擔當。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第一要務首先是運用“發展式”理念,運用智慧教育思維,提煉專業知識精髓,構建起學科知識整體框架,與新興產業發展相輝映;充分利用校內外課堂,引導學生把握知識脈絡(系統性結構),創建“體→面→線→點”逆序的認知過程??傊?,在新工科背景下,新的教育時代期待我們教育工作者創造出與時代要求相媲美的教育業績。
參考文獻:
[1]鄭甲平.淺析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J].報刊薈萃,2017,(9):54—56.
[2]孫桓五,張琤.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的地方高校工科專業建設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39—43.
[3]姜正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在思維方式的轉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9(4):51—52.
[4]祝智庭,肖玉敏,雷云鶴.面向智慧教育的思維教學[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1):47—57.
[5]馬美范,劉紀文,房海燕,等.構建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273—274.
作者:于永忠 馬金柱 佟春玉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生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