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年教育思想特點及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①。青年教育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了包括青年價值、青年責任、優秀傳統文化、理想信念等主要內容。在青年主體上體現了時代性,為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重要力量;在青年發展上體現全面性,為青年全方面發展提供根本方法;在青年理論上體現了歷史傳承性,為青年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來源。青年教育的形成彰顯著時代價值。
一、青年教育思想的特點
青年教育思想是基于時代的要求,基于對青年成長和成才的愿望。在實踐中來促進當代青年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青年的價值,明確青年的責任和目標。教育青年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要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啟迪青年,要用核心價值觀武裝青年,要用中國夢激發青年,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
(一)主體上體現時代性,為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重要力量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②。任何一個思想的產生都有其時代背景,青年教育思想產生同樣被賦予了當今時代標志。青年作為承上啟下的固有群體,始終是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以同志為代表的早期共產黨人,對由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推動的五四“愛國”運動十分贊賞。他指出:“青春者,國家之魂魄”、“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等,肯定青年的價值,了青年肩負著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使命的青年教育思想。在新中國建立初期,“三大改造”的完成,全國人民都投身在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同志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點”的太陽,肯定青年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制定了新新中國初期青年教育的內容、目標、任務等。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堅持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鄧小平同志指出:“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一切事業的繼承者”③,青年群體應該全面投身到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潮流中。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年是富有朝氣、富有夢想、富有創造的群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要敢于創新,要敢于承擔。習指出,“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的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④青年必須富有創造能力,緊跟時代的步伐,砥礪前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擔起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并為之終生奮斗。
(二)發展上體現全面性,為青年全面發展提供根本方法
“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⑤青年教育思想旨在促進青年全面發展,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當今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科學信息技術日益成熟與普及,這為青年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但是,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不少社會矛盾日益顯露,再加西方文化對社會主流思潮的沖擊,青年的思想難免受到侵蝕,面對產生的問題,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必須用科學的理念來構筑。習十分重視青年的教育,在多種場合的系列講話中多次圍繞青年的全面成長成才,提出了系統的青年全面發展觀。青年教育思想是系統的、科學的,是正確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它為青年全面發展提供了根本方法。根據青年的成長壞境和自身特點,結合當代中國社會生活實際,對青年全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內容:一是廣大青年要有修德觀,把崇德修身作為青年全面發展的基礎,在做好實踐小事中修德,在胸懷祖國、胸懷群眾中修德。二是廣大青年要有學習觀,青年要勤于學習,不怕吃苦,肯鉆研,多讀經典作品,注重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看法,來解決問題,更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三是廣大青年要有實踐觀,青年要深入基層,到人民群眾中去,自覺奉獻自己的青春,把所學所知,深植在祖國基層廣袤的土地之中生根發芽。四是廣大青年要有創新創造觀,青年要與時俱進,不滿足于現狀,敢于別人不敢想,別人不敢走的勇氣,不斷解放思想,探索真知,抓住人生機遇,走在創新創造前沿。五是廣大青年要有科學思維方法、思維能力,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以古思今,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要養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等系列青年教育思想。總之,青年教育思想為青年全面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具體方法。
(三)理論上體現了歷史繼承性,為青年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來源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⑥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標志著中華民族獨特精神。學習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品、報告等,會發現的語音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很重要原因在于他經常引經據典,破舊立新,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習式風格”,青年教育思想很好的傳承和創新中華傳統青年教育思想。習引用袁牧《續詩品•尚識》中的思想“學如弓弩,才如箭簇”教育青年,要辯證處理才與學的關系;引用鄭燮《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告誡青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要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引用孔子《論語•季氏》“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指導青年,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生活情趣等系列優秀傳統青年教育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青年要科學的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發展到今天,肯定存在一些落后的、封建的、腐朽的,與社會主義發展不適應的文化,青年應該要以馬克思主義辯證的、發展的觀點去看待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同時,青年要傳承和發揚收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青年應該學習歷史,“學史可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以史為鑒,志存高遠;要學習傳統倫理道德思想,“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⑦,把道德轉化為生活中的時間;青年應該學習傳統哲學思想,“知行合一”、“天人合一”、“人人共享”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學習中國古代詩詞文學,“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以致用,樹立遠大理想。同時,青年教育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青年教育思想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青年教育思想的繼承、豐富與實踐,增強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自信,為青年健康成長成才提供重要的思想來源。
二、青年教育思想的時代價值
(一)繼承和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青年教育思想
青年教育思想是緊握當今時代脈搏,是符合時展的需要,是對當今時展問題的思考和問題,遵循我國青年教育發展的規律,繼承馬克思主義青年教育的精髓,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青年教育思想。習多次強調,廣大青年要投入到社會主義事業中去,積極奉獻自己的青春,青年要在自己的事業中有所作為,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青年教育思想繼承和豐富。在青年全面發展問題上,習創造性的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青年教育思想指導,把歷史的與現代的青年教育思想有機結合,對青年進行思想上武裝、行動上激勵。同時,也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青年教育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是實踐論、方法論、認識論的有機結合。
(二)為青年成長成才指明方向
在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和改革開放不斷擴大的今天,西方文化對我們在不斷滲透和思想侵蝕,社會主流思潮正受到挑戰。青年如果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沒有正確可行的行動指南,沒有成長的物質保障,那么青年就不可能承擔起歷史責任、肩負起歷史使命。青年的成長成才也就意味著國家和民族的成長和富強。習首先明確了青年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了信念才會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其次,青年在成長成才上,必須要有真才實學,青年要勤于學習,勇于創新創造,甘于奉獻。最后,青年群體成長成才要在基層實踐中,在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過程中。與此同時,習也表示,青年的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青年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和不畏困難的決心,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青年要有遠大理想,把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連結在一起,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青年的成長成才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指引,青年教育思想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科學的行動指南。
(三)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人才基礎
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中國夢實現的重要推動力量。習把人才強國戰略提到國家的高度和層次,大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時期。首先,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黨和政府的管理和政策指導,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有義務的進行培養教育,相信青年,關心青年,對青年選好、用好,不能對青年教育工作松懈。其次,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校和家庭的培養,高等院校教育應該把青年得到全面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家庭教育把美好道德觀念傳遞給青年,努力營造良好的青年成長環境,讓青年成長成才,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最后,青年離不開自身的發展,青年應該以中國夢為指引,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青年教育思想的為人才強國戰略指引方向,為我國實現中國夢奠定了人才基礎。
作者:陳宏石 單位: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