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瑰寶,有著鮮明的特色與韻味,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民族思想的外在體現。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更多人投身其中予以踐行,而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在音樂教育工作中也需要肩負起傳承與發展傳統音樂文化的重任。因此,本文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針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展開分析,并對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現狀予以分析,最后提出推動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傳統音樂文化;發展;融合
音樂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了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需要緊隨時展而不斷推進教育改革。而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所以在音樂教育改革中需要充分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價值以及目前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有所缺失的現狀,將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進行融合,結合教學實情去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從而推動我國音樂文化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價值
(一)歷史價值傳統音樂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經過了漫長時間的傳承與發展,逐步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音樂形式。它是對本民族歷史文化與人文風情的直接展現,蘊含著獨特文化魅力。通過對一個民族的音樂進行研究便能對其發展歷史、風土人情窺探一二,其中蘊含著民族歷史文化氣質,呈現的是對民族精神的認同[1]。
(二)藝術價值傳統音樂作品中有著獨特感染力,藝術價值極為豐富。在流行音樂大行其道的今天,真正關注傳統音樂藝術價值的人并不多,特別是年輕一代對于傳統音樂更是非常陌生。現如今,各類音樂節目在媒體上隨處可見,但涉及傳統音樂的非常少,人們的音樂審美也逐漸向流行音樂文化傾斜,傳統音樂文化似乎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可見傳統音樂文化的藝術價值急需我輩不斷發掘。
(三)社會價值在多元文化深度交融的時代環境下,我們需要重視傳統文化根基的穩固性,確保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滲入的同時不會被邊緣化,所以更需要重點關注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隨著全球化發展愈演愈烈,各個國家都在強調文化認同,傳統音樂文化在增強民族自信方面也體現出一定的社會價值。
二、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現狀
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占據比重較小,雖然在當前音樂教育改革中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就目前發展現狀來看,依舊有許多問題急需解決。
(一)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現代音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高校學生均為剛成年的年輕人,接觸的音樂種類眾多,再加上他們普遍更喜歡流行、動感的音樂元素,所以傳統音樂對于他們而言缺少吸引力。雖然傳統音樂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但是真正愿意去了解并喜愛的人不多,加之現如今的音樂環境不斷變化,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并不高,所以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依然難以得到快速發展。
(二)高校音樂教學內容“西化”現象嚴重高校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方面作用巨大,學生通過對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學習,能夠不斷強化自身藝術感知能力與審美能力。從社會全局來看,專業音樂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高校,而未來的音樂發展趨勢很大程度上由這些人才左右。從現狀來看,我國各大音樂高校與普通高校的音樂課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西化”現象,即便是講授傳統音樂知識也更多的是以西方音樂體系為素材。而實際上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有著極大差別,利用西方音樂教育理論去講授傳統音樂文化,實際上會帶來一定的誤讀[2]。另外,有許多教師完全是在西方音樂教育體系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也更多采取西方音樂教育思想。
三、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策略
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育也需要由過去的“重西輕中、西主中輔”向“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轉變。所以,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推進需要與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發展相結合,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保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后繼有人。
(一)增設傳統音樂課程內容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需要以現代教育體系為基礎,同時從教學理念、內容與手段等多方面展開工作,以促進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對于大多數非音樂專業的高校學生而言,傳統音樂文化內容僅僅是選修課中的小部分,在學習中難以留下深刻印象,也無法形成深刻理解,更談不上對傳統音樂文化有多深的領悟。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功底大致相當,對傳統音樂的理解非常淺,所以在傳承傳統音樂文化方面也難有重要作用發揮[3]。因此,為了凸顯傳統音樂文化特色,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基于原有教育內容增設民族傳統樂器、歷史、曲調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并且細致劃分傳統音樂教學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傳統音樂文化的機會,強化其對傳統音樂的認知。同時,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播放經典曲種與劇種,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了解,從而助力高校形成良好的傳統音樂文化氛圍。
(二)開展實踐活動傳承傳統音樂文化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除了要增加傳統音樂教學內容以外,還應定期開展實踐活動,比如集體文藝活動,加強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助力高校學生對傳統音樂有更深的了解。實踐活動可走出校門,探尋傳統音樂中的歷史故事;誠邀民間藝術家來校為學生授課,引導學生對傳統音樂形式與背景文化故事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舉辦集體音樂文藝匯演活動,借助跨年晚會、迎新晚會、畢業晚會等校園活動的機會,增設傳統音樂主題環節,讓學生參與排練演出來感知傳統音樂文化魅力;走進鄉村參加民俗音樂會,親身感受民間風土人情,置身傳統文化創作環境,在其中領略傳統音樂文化魅力……[4]可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需要跳脫出課堂,多開展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思考傳統音樂文化內涵,吸收更多的知識,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弘揚。
(三)提高音樂教師的傳統音樂教學能力教師作為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的主力踐行者,在推動音樂教育改革與傳承發展傳統音樂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與學生是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素,唯有提高教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與教學能力,才能夠助力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所以,學校不僅要增設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內容,還要在保證教學設備齊全的情況下對音樂教師展開定期培養,通過與兄弟高校的合作促進音樂教師間的教學經驗交流,也可采取相互聽課的方式借鑒良好的教學經驗,逐步提高教師音樂教育的教學能力,從而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發展傳統音樂文化,深化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
(四)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大量教學經驗表明,音樂文化對于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成效會產生直接影響,二者相互影響且共同發展。所以在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需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比如民間歌樂、民間藝術、本土音樂等等,這些均是中華民族音樂的智慧結晶,是經過漫長歲月洗禮留下的瑰寶。通過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不僅能夠提高高校音樂教育質量,也能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且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深化其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這樣一來,在本著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對國家的自豪情緒中,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有利于高校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重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審美教育音樂這一藝術形式的內核就在于文化,傳統音樂的動人魅力主要集中在其文化與審美元素上。那么,音樂教育無論是內容、方法還是環境等,均需要讓師生置身于美的氛圍當中。所以,在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展開傳統音樂文化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體來講,在教材與內容選用方面要更多地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元素,以此作為弘揚發展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方式。傳統音樂文化流傳于漫長歷史長河中,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許多經典的傳統音樂作品中有著鮮明且動人的旋律美、節奏美、意境美、結構美和曲調美,這些均為傳統音樂文化中蘊含的審美元素。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可發揮自身音樂專業知識素養,對其中的審美元素展開深入分析,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能夠領略到多姿多彩的傳統音樂文化,從而對音樂美產生濃厚興趣。
(六)構建音樂教育互聯網教學平臺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現代教育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帶來更多可能性,尤其隨著各大高校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構建完成,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知識學習,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而言,網絡教學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自由。所以,高校音樂教育也可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展開在線音樂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去搜尋更多傳統音樂文化的資源,以更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傳統音樂作品,同樣有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興趣不高以及音樂教學內容日漸西化的問題,身為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出利于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路徑,從而不斷提升高校音樂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嘉懌.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研究[J].戲劇之家,2020(18):56-57.
[2]李德方.淺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J].藝術評鑒,2020(10):92-93+96.
[3]鄧永業.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藝術教育,2020(04):37-40.
[4]蔡翠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21(06):91-95.
作者:可靜 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