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對教育技術的大力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果,很多縣級市或鄉鎮的學校都已經在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而且很多老師也開始熟練地運用多媒體,可以說多媒體的發展在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多媒體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范圍非常廣泛,效果也非常顯著。有了多媒體電子屏的使用,學校可以將重要通知顯示在電子屏上,便于學生和老師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在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徜徉。當然,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作用就體現在教學方面,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以往教師在上課時,尤其是文字量較多的課堂,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寫板書和記筆記上,課堂效率很低。教育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可以減少課堂上的無效時間量,從而豐富課堂內容,讓課堂更充實。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是教育領域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革新,它的發展也會對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利用以電子計算機為主導的網絡技術開辟新的教育空間,打破時空、地域限制,共享教育資源,從而實現教育的跨地域交流與共享。此外,教育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整合與開發。以往地理老師講解地球公轉自轉和晝夜交替的相關知識點時,只能依靠畫圖或地球儀,現在教師可以使用專業的動態3D模型,使學生更直觀、生動的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點,提升學習效率。教育技術也是創新教育的重要手段,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開闊學生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會改變教育自身,也會改變教育事業的從業人員。為了更好地應用教育技術,技術人員必須學會相關的技術,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主選擇恰當的多媒體技術來促進教學。所以教育技術的運用也是對教師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機遇和挑戰,能夠適應時展潮流、時時學習的人,便可以很好地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教育生活實際中,那些固步自封的守舊者則會被時代淘汰,從而無法在社會中生存。
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技術雖然對教育教學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上濫用的問題,削弱了學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影響師生互動;濫用多媒體,把語文課變成美術欣賞課、歷史課、電影課甚至聊天課,削弱了學生對語言本身的品味與涵泳。例如,一位語文老師在講《孔乙己》一課時,播放了關于這篇課文的電影和視頻資料,學生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之中,時常發出笑聲,但除了背景資料與簡單的評價結論外,學生對這篇小說的語言幾乎沒有感性的認識,更談不上對“踱”、“排”、“籠”、“罩”、“大約的確”等字詞的體味,僅了解故事的梗概而已。其次,部分教師不注意現代教育技術的細節,在使用教育技術時不僅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產生了消極影響。例如多媒體課件的顏色搭配問題、文字大小問題和內容條理性等問題。
3如何正確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前面我們提到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存在著技術上的濫用等問題。為避免這種事件再次發生,教師應當學會怎樣恰當準確的使用教育技術。事實上,能否用好信息技術的關鍵不在于技術多么絢麗高超,而在于使用理念,思想永遠是行動的先導。下面筆者將以語文學科為例進行說明。首先,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針對古詩詞、文言文、抒情性散文的教學,可以設計成誦讀賞析課,在多媒體的運用上側重于朗讀。針對議論文的教學,可以設計成導讀課,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觀點與材料的關系,或提供相近、相反的觀點與材料,供學生辨析思考。針對說明文的教學,可以提供豐富的關于事物或事理的圖片、短文,以此引導學生揣摩說明文的思路方法。針對文學作品的教學,可以通過適當的視頻、動畫等刺激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感悟主題,品味語言。其次,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好的技術永遠離不開生活,只有源自生活的技術才是真實和貼切的,才是學生易于接受和喜歡的。再次,注意引用素材的經典性,經典是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沖刷的,因此經典的素材是值得推敲的。其次,注意技術性,多媒體的使用應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盡量達到量少、質美、情真的效果,還應注意可操作性、適度性和適時性,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運用多媒體誘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精神振作;當教學內容重要、需要強化時,運用多媒體突出教學重點;當學生思路受阻、學習困難時,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多媒體技術的協調性。色彩和字體的搭配、圖片和文字的搭配、背景音樂、視頻和內容的搭配等。
結語
未來教育技術的發展會更多元化,指導思想也會更人文化,因為教育技術的出現與發展是隨著20世紀各種心理學理論的發展而興起的。而在今天,無論在什么領域,我們都更注重人文精神,所以未來教育技術的發展勢必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支撐,只有將技術與人文精神相結合才會促進教育和技術同時又好又快地發展。
作者:劉五茍 單位:吉安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