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礎工業工程是工業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包含了工業工程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紹了基礎工業工程課程的建設理念、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從而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工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改革
1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學生沒有完全認清課程的重要性
雖然我校近幾年專門開設了專業認識實踐等課程,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認識不深入,對專業使用場合、適用深度與廣度不清楚,對本課程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1.2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實踐性較差
目前,課程教材大多側重于理論知識介紹,且教學中的案例趨于陳舊,再加上課時有限,在案例教學時缺乏對案例背景、案例因果關系、發展過程、應用效果的深入剖析,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1.3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主動性不足
傳統教學模式的出發點,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很好地解決“學生如何去學”這一問題,導致學生在被動學完課程后仍不能熟練地綜合應用課程的內容、原理和方法。學生主動性不足,必然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2基礎工業工程課程的建設理念
2.1從傳授理論知識向培養實踐能力轉變
通過對畢業生的調查,學生指出在學習課程后,雖然掌握了方法研究、作業測定和現場管理的基本知識,但每個人在實踐中應用相關知識的側重點和深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在實踐時,要不斷更新自己所學的技術、原理和方法。
2.2從現場實際案例入手,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據調查發現,學生已學會了各個知識點,但他們對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知之甚少,缺乏系統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從企業現場收集的現實案例入手,要求學生以改善項目組的形式,選擇一個現實問題,并綜合運用基礎工業工程的知識與方法來解決問題。
2.3從教學大綱向教學專題的過渡
在教學中對基礎工業工程的課程內容加以重組與凝練,提出了六大教學專題內容,從而形成基礎工業工程的教學體系。第一,基本概念部分。介紹基礎工業工程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研究內容及體系結構。第二,生產系統簡介部分。介紹機械制造系統的組成和工藝過程等。第三,分析技術與方法部分。介紹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動作分析的技術與方法。第四,作業測定技術與方法部分。介紹時間研究、工作抽樣、預定時間標準法等作業測定技術以及工時定額的理論與方法。第五,現場管理技術與方法部分。介紹現場管理的基本概念、5S管理、目視管理、定置管理、異常管理與防錯法等。第六,現代工業工程方法部分。介紹價值流圖、精益生產方式、看板管理等。
3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探索
3.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在進行課程建設和改革時,要從培養現場工業工程師的角度出發,堅持以系統工程思想為指導,優化設計基礎工業工程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項目、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其中,理論、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和集中專業實習是所有學生的必修環節。
3.2強化應用能力,構建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3.2.1實驗教學
主要教學內容:鞏固理論知識,通過電氣元件裝配過程來完成方法研究及作業測定實驗,初步學會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教學地點:實驗室;教學課時:6學時。
3.2.2課程設計
主要教學內容:針對某一具體裝配對象進行系統研究,完成裝配流程設計、視頻采集、達寶易軟件分析、標準作業指導書制訂等,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學地點:實驗室;教學課時:1周。
3.2.3學科競賽和大學生創新項目
主要教學內容:通過參加工業工程專業的相關競賽或完成校級、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從而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和能力的深度和廣度。教學地點:實驗室和企業實習基地等;教學課時:3~12個月。
3.2.4專業實習
主要教學內容:在自主專業實習的過程中,運用課程知識來解決在各行業遇到的相關問題,初步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集中專業實習的過程中,將課程知識點應用于制造業現場,從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地點:自主尋找實習場所;教學課時:3周以上。
3.2.5畢業設計
主要教學內容:自主選擇企業,運用課程知識,系統解決在現場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學地點:實習基地或就業單位。教學課時:14周。
4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
4.1借助網絡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制作了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并借助藍墨云班課App構建了基礎工業工程云課,實現了在移動環境下的教與學。在云課中設置一些問題以供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2探索與實踐“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先行預習,教師再通過提問來考察學生的預習效果,從而根據考察結果對重點、難點進行教授。借助藍墨云班課App解決了學生的個性問題,創造了一個師生進行良好互動交流的平臺,同時,可通過獎勵經驗值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3開展啟發式案例教學
在講解每個知識模塊前,應導入企業現場案例,結合案例來講解知識點,并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4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大學生創新項目
以學生參加工業工程競賽、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提升自身能力時,還能獲得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創新學分。
5教學條件建設和改革探索
5.1成立基礎工業工程實驗室
根據基礎工業工程課程的需要,采用“軟、硬結合”的方式建立基礎工業工程實驗室,先后購買了視頻采集系統、小型裝配流水線和一些分析軟件。裝配流水線為課程提供了仿真的實驗環境。以燈泡追逐器和繼電器的裝配為背景,開發了程序分析、動作分析、作業測定等實驗。
5.2收集和制作視頻庫
將通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網上收集以及到實習基地現場拍攝的大量視頻制成視頻庫,用于實踐教學。同時,建立視頻庫管理系統,方便查詢和更新。
5.3建設案例庫和習題庫
為拓展學生視野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們收集了基礎工業工程的案例庫和習題庫,并制作了管理系統,方便查詢和更新,目前教學效果良好。
6結語
本著持續改善的原則,還應從課程內容更新、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使該課程逐漸形成系統、柔性、完善的多元化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劉鵬,付丹妮,王磊,等.基于研討式教學的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8,(19):91-92.
[2]馬慧民,許圣良.技術應用型院校基礎工業工程課程建設與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7(10):167-168.
作者:馬銀忠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