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制造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機械制造是一門與社會經濟發展有緊密聯系的專業,其對推動國家發展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因此,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師就要在現代制造背景下,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應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學習水平,使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正向發展。
關鍵詞:現代制造;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
機械制造是傳統制造行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中職院校開設的實踐技能型課程。在現代制造的大背景下,教師要緊跟時代腳步,并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視角,將行為導向教學法充分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真正為學生將來成長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奠定堅實的根基。
1優化課程體系,貼合行業發展趨勢
教師要推動中職機械制造專業良性發展,就要在現代制造理論的大背景下科學、合理地安排該專業的相關課程,讓課程體系更貼合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而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并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扎實的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在教學“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內容時,就可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生動的教學課堂。在課前,教師要將與該堂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事例進行整理和剪輯,并將其制作成PPT教案帶往課堂中。在課上,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觀看相關視頻,并讓學生以此為線索,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換彼此已獲取的機械制造專業工藝規程的具體信息。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正面地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并適當給予小組探究思路。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則要引導學生闡述最終的討論結果,在某一小組成員進行闡述時,教師可根據該堂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針對其中某一環節進行提問,從中挖掘不同小組中的偏差部分或遺漏部分。接著,教師要以各個小組的偏差部分或遺漏部分為載體,帶領學生通過第二階段的多媒體視頻內容更直觀地感受機械制造專業的工藝規程。在課后,教師要將該堂課程中的核心知識與學生的闡述結論相結合,剪輯成微課視頻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不足點展開深入探究[1]。
2強化實踐訓練,促進實踐教學創新
機械制造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學生單純通過模仿或觀看教師的演示,無法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因此,教師就要在行為導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實踐訓練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比如,教師在教學“機械設備內部結構”與“明確制動內因”等實踐教學內容時,就可融入團隊協作法開展教學。在課前,教師可將該堂課程有關的實踐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分享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根據資料進行輪廓性學習。在課上,教師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勻搭配成多個小組,并由此開展實踐教學。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優勢完成相關任務,如:負責資料收集、負責數據分析、負責報告生成等等。在各個小組掌握基本實踐流程后,教師就要引導小組開展“實踐技能比拼大賽”,依次邀請各個小組完成該堂課程的實踐任務,并根據各小組的展示情況為其評分,獲得分數最高者則為該次實踐活動的優勝者,教師可給予一定獎勵和表揚。接著,教師根據學生小組的具體反饋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實踐技能。
3加強校企合作,挖掘學生個人潛力
中職機械專業的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學設備的更新。由于中職院校的核心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出應用型的技能人才,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機械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更要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機械制造的專業技能。比如,校方要積極與企業建立合作培訓模式,只有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接觸現代化先進性的工藝和生產設備,才能夠有效的縮短未來進入企業工作的適應時間。校方可定期讓學生到企業中展開實踐操作學習,并由企業中的一線人員進行管理和考核。在此過程中,企業的一線人員則作為校外培訓教師,針對機械操作技術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的模擬實訓,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操作能力。在實踐結束后,校外培訓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優勢和短板形成相應的反饋報告,校內教師則以不同學生的反饋報告為依據展開差異性的指導,從而具體挖掘學生的個性化潛力。其次,制造企業也可通過外派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參與基地改造、實踐教學的方法,宣傳企業文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生產安全、質量監控等多方面的內容,使學生逐步樹立職業意識的同時,了解現代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最新資訊,從而真正尋找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現代學徒制下的學習方法和措施。綜上所述,教師在現代制造背景下運用多元的教學手段提升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質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得以激發,也能夠使教學中的專業性知識更加豐富和飽滿,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需求,真正推動中職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桂香,劉國華.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75+90.
作者:李曉靜 單位:鄧州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