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改造結構表現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就空間藝術創造而言,結構是支撐整體空間的重要骨架,而空間形態也正是基于此實際依托而能表現出多樣化的特征。由此可見,空間形態不僅能反映結構規律,同時也是結構內在理性以及技術美學的外在表現。另外,結構對空間的賦形與授意,使得外在空間之形能將內在空間之精神一并包含在內。文章通過具體分析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改造的內部空間類型分類,以及空間劃分、合并空間、延伸空間的情況,優化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改造的結構。
關鍵詞:舊工業建筑;結構表現;再利用;改造;結構
引言
在進行舊工業建筑內部空間的重塑過程中,主要是將整個建筑物在造型和空間上進行拓展。建筑大師崔愷曾經說過:“雖然對外立面改造是較為簡單的,但該如何充分舊工業建筑的環境優質與空間潛質方是再利用改造之難點,對此,建筑師也應當始終圍繞空間這一主題來對室內空間的改造予以反復推敲。”同時,建筑設計師在改造舊建筑物空間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凸顯出舊建筑物結構和空間的功能。就舊工業建筑而言,雖其外部看似較為老舊,但內部整體布局較為規整且具有極高的結構承載力,故內部空間仍具有極強的可塑性[1]。在改造舊工業建筑物的時候,應該重塑舊建筑物的內部空間,優化建筑物結構體系,并對原本空間予以合理劃分及延伸,以此方能塑造出豐富的空間形態并賦予空間精神及文化內涵。
1舊工業建筑內部空間類型分類
1.1無柱高大型空間
舊工業建筑有著眾多結構類型,而大跨型的單層廠房通常呈現出無柱高大型空間的特征,而其結構體系因由諸多的排架與鋼架所架成,故具有跨度大、層高高、屋頂承載能力強等特點。不僅如此,因此類廠房需容納大型的機械設備,故其內部不僅有著極為寬敞的無柱空間,且因柱間距離較大,內部的通風與采光條件極為良好。通常情況下,此類舊工業建筑的柱網間距均在十多米以上,而屋架下高度亦不低于10米。如此廣闊的空間自然也具有較高的改造價值。
1.2開敞連續型空間
一般的輕型工業倉房或倉庫等常規類的工業建筑均具有開敞連續型的空間特征。但因此類工業建筑僅是放置重量較小的物體,故在層高及寬廣度等各方面均不如無柱高大型空間。與此同時,該類廠房因受到梁板結構的限制而使得柱網之間的間距較小,通常不超過10米[2]。至于凈高方面,因其高度通常不超過5米,且因屋頂的覆蓋面較小而通常不會設置天窗。1.3錯落混合型空間錯落綜合型的空間則因綜合了前兩者各自特點而在整體結構方面顯得更富戲劇性。而此類空間通常是用作化學工業廠房及熱電站等。
1.4特異型空間
擁有特異型空間的建筑主要有如下幾種運用形式,如氣罐、糧罐、冷卻塔等。而此類構筑物最顯著的優點便在于結構十分穩固。
2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改造的結構表現
2.1內部空間重組的表現
在建筑空間內重組改造中,常見的方法有三種,地下重組、局部重組、頂部重組。可以通過保持原有空間模式或者同時使用重組模式中的幾種來實現建筑空間再生。
2.1.1地下重組在舊工業建筑中,有時可能因為地上建筑空間比較緊湊,無法通過地上部分加建來滿足要求,可以通過在地下擴建來獲取更多的使用空間;也會因為原有建筑或者建筑主體在地下,難以移動,可以采取地下重組模式對建筑進行改造。地下重組可以分為地下水平建筑鏈接和地下垂直擴建,地下水平鏈接可以加強相關建筑之間的聯系,而地下垂直擴建可以獲取更多的使用空間[3]。比較典型的地下擴建案例是由BIG設計改造的丹麥海事博物館,設計師將歷史悠久的船塢完好地保存,展區位于地面之下,整個船塢作為一個開敞、完整的公共空間。
2.1.2中部重組水平拆分或重組,一是通過水平拆除或者水平增減墻體,來獲取更大空間或者獲得相對獨立的空間;二是垂直拆分或重組,通過垂直方向拆除樓板或者垂直方向增加樓板來劃分空間,增加空間層次性;三是水平加垂直重組,共同建立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改變整個建筑空間,讓新的建筑空間和舊的空間相互交織在一起,從而構建起新的建筑空間。例如,北京798藝術中心,則是在舊工業建筑廠房的基礎上保留以往空間結構,并合理滲透工業元素;同時,將整個舊建筑物的展廳合理分為多個小空間。這樣不但能夠滿足廣大人們對影像的需求,而且還能夠增強整個建筑物的神秘感。
2.1.3頂部重組在改造過程中,可以通過頂部垂直重組和頂部水平重組來完成建筑的融合鏈接。對于頂部結構不適宜的建筑,可以去掉其屋頂,通過更新材料或者增加垂直高度來達到頂部垂直重組。頂部的水平重組可以通過屋頂將一組建筑聯系為一個整體,突出建筑之間的關系性[4]。此方法適用于結構承載力較好的舊工業建筑頂部,尤其是規模相對較大、屋頂平整的建筑。例如英國泰特美術館,是由原有的發電廠改建而成,建筑師在原基礎上,在頂部用玻璃幕墻和鋼結構構建了新的兩層高的觀景平臺。在夜晚,其他主體結構消失于黑夜中,觀景臺散發著光芒形成獨特法式夜景。
2.2內部空間氛圍塑造的表現
2.2.1優化材質通過對材質肌理的運用,色彩的搭配與原建筑形成鮮明對比或者融為一體,從而產生強烈的空間效果。也可以在建筑中運用不同的材質,來達到區分空間的作用。在建筑設計中,合理利用材質,例如在墻面的改造過程中,可以利用原有的青磚和混凝土去處理,這樣既可以美化墻面,又可以起到通風作用。
2.2.2引入綠化在傳統建筑中,利用小型盆栽的裝飾手法難以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研究表明,引入水景綠化,并且引入活水,可以對內部空間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并且流水可以刺激人的聽覺和感官,讓人身心愉悅,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同時綠植可以凈化空氣,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也可控制在合理范圍內[5]。
2.2.3燈光處理燈光除了單純提供室內照明外,用光影塑造氣氛在建筑設計中較為常用。光影類似于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根據燈光的角度、強弱、形狀等不同而塑造出各種氛圍。光影塑造不僅可以給人感官刺激,更可以產生靈魂的共鳴。例如在舊工業建筑改造為博物館中,可以利用燈光來達到內部藝術空間的美化以及空間的塑造。
2.2.4色彩表達在建筑空間內用色彩去傳達空間信息,是一個非常直觀又有效的措施。當置身某一環境中時,人對周邊色彩的敏感度是很高的,色彩與所處的環境相協調,根據需要表達的信息來配合適當的顏色,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在咖啡廳、活動室等可以利用暖色調給人增加感性的氛圍,增加空間的凝聚力以及生機和活力。
2.3延伸空間的表現
通過對舊工業建筑原本空間的延伸及拓寬來改造建筑的例子與手法均多種多樣。但要做好既尊重原有建筑又能同時凸顯新建特色,仍需設計師花費一番心思來對建筑的風格、空間布局以及環境處理等各方面予以拓展處理,以此方能在空間形態創造上取得獨特的藝術效果。
2.3.1延伸底界面在改造舊工業建筑物的過程中,可合理采用延展地下空間的方式,有效拓展部分建筑物的空間結構,通過充分發揮地下空間的作用,能夠真正優化舊工業建筑物的結構。就發展低下空間的建筑物改造而言,最典型的當屬意大利都靈的林格托大廈。為滿足大型集會的空間需求,皮亞諾通過拓展地下空間的方式將具有2000個座位的會議大廳(兼作音樂廳)建在了地下,形成一座架空了建筑一層卻挖掘出更多公共區域的空間。
2.3.2.延伸側界面針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結合其空間功能需求予以側界面外延亦是較為常用的處理方法之一。而基于對側界面空間的拓展,諸多工業遺產建筑改造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效。就卡爾斯魯厄藝術和媒體技術中心而言,均是由兵工廠改建而成,其在建成之日便被視作當地的重要地標。一方面明確表示該建筑工程的轉變;另一方面則是基于“藍箱”外部是由玻璃表皮所打造,可起到吸聲降噪的作用。
3案例分析
東郊記憶在成都占地218畝,位于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南支路4號。該建筑最初便是通過改造紅光電子管廠而來,改造過程中為不影響建筑的整體形象,故僅在原有基礎之上添加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感的新元素。同時,因改造后的建筑對內部空間的利用更為重視,使得建筑內的整體格局顯得與此前有了較大差距,最終改造而成的建筑為一棟跨度24m、層高16m的劇院及電影院(圖1)。設計師在設計其他廠房空間時所秉持之思想便是分兩層設計,其中一層是為了能將剩余的空間整合到一起,以此形成一個架空的管道體系;另一層則是基于道路紅磚的鋪設使得該建筑整體的歷史感得到更加有效的彰顯。
結語
總之,舊工業建筑于城市的發展歷程中具有不可湮滅的重要地位,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進程亦不能因其作用不如過往而將之廢棄。且因舊工業建筑無論是結構還是穩定性等各方面仍具有相當的優勢。針對舊工業建筑最佳的處理方式便是在原有基礎上予以改造,以此方能塑造出更加豐富的空間形態并賦予空間以精神及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董莉莉,王維,彭蕓霓.舊工業建筑改造為眾創空間的適宜性設計策略[J].工業建筑,2019(2):31-37.
[2]劉敏,李新中,李天陽.舊工業建筑綠色生態更新中的自然通風設計探討——以雄安新區某建筑為例[J].城市住宅,2019,26(5):78-79.
[3]李慧民,段品生.基于多分類Logistic的舊工業建筑再生模式選擇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9(2):75-80.
[4]趙楠,范桂芳.價值體系下烏海地區舊工業建筑改造策略的啟示[J].建筑與文化,2019(5):56-57.
[5]劉峰,王愷成,湯岳.基于透明性理論的舊工業建筑表皮更新策略研究[J].工業建筑,2019(4):69-70.
作者:廖一聰 李鐵軍 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