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優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多數高校都從“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型,在如何提升教學質量的問題上,高校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與創新。院校兩極管理體制的變革作為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校辦院”還是“院辦校”?無論采取哪種治理機制,都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OBE教學理念,追求教學質量持續改進。而原有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也要隨之創新與優化。
關鍵詞:學院辦大學;教學質量;保障;OBE
1“院辦校”內部治理機制現狀
高校“院辦校”內部治理機制,自中世紀產生以來,國外眾多高校就已經采用這種模式。法國巴黎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和劍橋大學等著名高校根據各自國情,結合學校教育、科研、管理等傳統,以不同的形式實現了“院辦校”模式,并通過不斷改革和完善,使得“院辦校”更有利于學校的發展,保障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也為現代大學制度作出了貢獻。由于我國高校行政化管理色彩較重等原因,致使高校治理現狀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多數高校仍然處在學校管的過嚴、過細,把持著人、財、物等資源配置,而學院的責任大于權利,只能按照學校下達的任務具體執行,未能體現真正的辦學主體地位。(2)行政權利高于學術及教學權利,教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權利都沒能得到很好地落實,使得教師對學院的發展缺乏一定的積極性。
2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現狀
2.1國家政策情況
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逐年擴招,高等教育的規模越來越大,質量就越難保障。2010年,國家明確將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任務和基本要求。因此,保障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所有高校探索提升教育質量的首要問題。2015年以來,我國越來越強調高校的自我優化和內涵式發展,要求從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和機制,定期與不定期地對課程與專業建設、教學與科研、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加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
2.2理論研究情況
OBE教育理念是以目標或結果為基礎的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強調學校的教學以及其他輔助支持工作的目標,都要保障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終可以獲得預期成果,并且需要有成果導向的管理理念輔以支撐。作為保障大學教學質量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同樣需要OBE教育理念的指導。國內學者和高等院校從不同層面對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但是關于OBE教育理念的研究比較滯后,2007年國內學者李光梅在《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及其應用》一文中比較系統論述這一主題。此后陸續有文章研討成果導向教育,但直到2013年6月我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后,國內對OBE教育理念的研究才形成一個小高潮。OBE教育理念代表了高校質量文化建設要以“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重點,強調學校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以及其他的輔助支持都要通過整個教育過程實現學生的預期成果。尤其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側重于人、財、物的投入是否真實有效地幫助學生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和學習成果。
2.3高校調研情況
在調研的各高校中,都出臺了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相關制度,成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部門全面負責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組織、協調和落實,定期、有序地開展各項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和具體措施,對推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發揮了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1)部分“院辦校”高校,還是沿用學校治理體制下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沒有根據現有的變化及時更新。(2)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及相關規章制度缺乏設計性、整體性、系統性、深入性和邏輯性。(3)學校、學院、教研室、教師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責任沒能準確定位,尤其是“院辦校”高校,權利和責任模糊不清。(4)沒有充分體現(OBE)教育理念,忽視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基本要求,導致教學檢查欠缺針對性,對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的指導改進作用欠佳。(5)教學質量保障規章制度,內容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較差。
3優化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意義
優化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學校、院系、教師、學生均有助益。尤其是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導,注重“成果導向、學生中心、持續改進”,在二級學院辦大學背景下從保障原則、責任劃分、工作機制到具體任務、評估環節、評價標準制定等方面,重新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促進學校內部質量保障工作的良性運行,評估和保障學校的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課程建設和專業內涵發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環境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確保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對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有利于科學指導校內各項教學檢查和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推進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2)將OBE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并滲透到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學校依據辦學定位制定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教師根據畢業要求制定課程標準,保障課程建設質量,最終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3)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和運行,一方面有利于教學單位和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對照標準查找不足;另一方面通過評價反饋機制,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整改;(4)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是直接的受益者。評價標準明確,不僅可以使老師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學生也更加清楚“學什么”“怎么學”,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4優化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原則
“質量就是生命”這是各高校在本科教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識,高校在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不斷強化教學主體(即二級學院)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把握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點;健全教學組織運行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標準;完善教學質量保障的組織機構和制度體系;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保障教學質量“監控、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運行,最終形成涵蓋教學全過程的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有效推動教育質量持續改進與不斷提升。
5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優化
5.1推進“院辦校”治理機制改革,構建“運行管理系統”
與“質量保證系統”在“二級學院辦大學”高校治理體制下,構建以學院為辦學主體的“運行管理系統”與以學校為宏觀引導的“質量保證系統”的內部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兩個系統的設立使“執行”與“監督”真正做到了分離。為確保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夠得到持續改進,二者在工作中則需要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實現信息反饋、查找原因、進行整改、后續跟蹤等環節的閉合循環。
5.2質量為本,院、校同步完善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鑒于二級學院各自的歷史積淀、學科發展、社會關注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各學院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存在建設參差不齊的情況,所以學校要統一要求,堅持以本科為本,質量為上,基于OBE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健康、成才、可持續發展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來構建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在原有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學校與學院要同步完善教學內部質量保障的七個方面:(1)決策系統。(2)標準系統。(3)運行系統。(4)監控系統。(5)評價系統。(6)反饋系統。(7)支持服務系統。尤其是二級學院,作為辦學主體,既要依據學院自身特點將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具體化,又要科學地落實到實施和執行層面。
5.3在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融入學生的成長體驗,促進學生“三型”培養
高校應借鑒我國黨建工作的“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三型建設的工作思路,在完善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成長體驗。“學習型”成長體驗,是學生在系統的課程體系內由教師進行指導,有計劃有目標地掌握知識并提升素質及能力;“服務型”成長體驗,要求學生視野要有高度,要思考人口變遷、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并在發生時具備一定的應急能力,并且要具有服務和奉獻精神;“創新型”成長體驗,是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環境隨時發生著變化,只有創新學習,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情況。學院在構建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時要注重課程標準的設計,體現對課堂教學的開展與監控的要求,并統籌安排好其他支持服務項目,保障學生“三型”成長體驗的獲得,這也正符合OBE教育理念的指向。
5.4建設智慧校園,為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優化提供服務保障
在我國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大數據技術已然是高校治理數據化的最佳實現路徑。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的“支持服務系統”要想切實做好教學服務,保證服務時效性及質量,就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向服務和精準分析要效率,通過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明晰師生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關鍵,搭建數據交互系統,或利用“圈文化”實現數據的共享,從而能更快更好地為解決問題服務。實現數字化校園向智慧化校園過渡的同時,也優化了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技術支持服務。
5.5要有危機意識,在教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設計應急預案
以本次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高校教學的影響及應急防控為例。2020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實施并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并要保障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的質量實質等效,這是高校從未經歷過的,但是需要高校在教學和教學內部質量保障方面要盡快做出決策和部署實施。
作者:陳鏡宇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教育教學質量監控中心